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不论地位尊卑、财富多寡、文化高低、体貌美丑、衣着丽陋、职务高低,人的自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人的核心价值的体现.一个人应该拥有自己的自尊.应该用心去维护自己的自尊.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没有荣誉和鲜花,但不能没有自尊.不管别人尊不尊重你,首先你自己一定要尊重自己.只有自尊的人才懂得尊重别人,也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2.
一、积极的心理特征 1.自尊心理。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差生和其他人一样都有维护自己的人格、自尊心理。“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3.
日本军国主义者炮制出美化战犯的影片,还美其名日:“唤醒日本民族的‘自尊’。”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青年,我在拍案而起时不禁诧异—难道这就是日本人的“自尊”? 众所周知,“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更尊重自己的国家,尊重自己的民族。然而,“自尊”是要建立在’.自爱”、“正义”的基础上的。站在正义公平的那一方,坚决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尊严.这才是“自尊”所应有的内涵。若无视立场的正确与行为的严正与否,把一切维护自己名声的行径都视为“自尊,,,那么人们尽可以相互践踏,打击报复,理由只有一条—“我是在维护自尊!” 呜呼哀哉,“自…  相似文献   

4.
天天妈 《父母必读》2015,(2):128-129
说起小小孩的隐私,不少人不以为然。实际上,孩子也一样有他们自己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小秘密。从小父母就应该理解并照顾到孩子的自尊需求,尊重孩子的隐私,更有利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懂得培养自尊自信的方法,正确认识自己.能力方面:能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培养自尊自信.觉悟方面:懂得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中国人的深远意义.激发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  相似文献   

6.
隐私,是每个人心中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应该说,人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总爱在自己的抽屉上锁上把锁,似乎有什么秘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特征,它体现了一种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锁”,宣告了他已成长为一个拥有个人行为秘密的成人,不再像童年时期那样,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相似文献   

7.
教育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既要重视行为的规范性,又要考虑尊重人的情感。人都是有自尊的,没有人不想被尊重。当今年的初中生更会在各种场合顾及自己的“面子”,寻求自尊。当今的初中生更会在各种场合顾及自己的“面子”,寻求自尊。  相似文献   

8.
家教短讯     
北京一项调查显示:65%中学生曾被侵隐私日前,在北京第十一中学举行创建主体性优质课堂百人百节汇报活动中,尊重和维护隐私成了政治课堂学生争辩的主题。调查表明,在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的人群中,同学和朋友超过父母,排在第一位,比例也超过了50%。其他侵犯学生隐私权的人群还有学校和社会其他因素(网站、传媒等)。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学生被侵犯隐私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来被经常提起的偷看日记已经退到第三位,翻看手机短信和QQ聊天内容则上升为第一位,另外还有偷拍等侵犯隐私的方式。全国首个“未成年人教育”网络电视启动据悉,为让处于青春…  相似文献   

9.
徐静 《考试周刊》2014,(92):170-170
自尊心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一个健康成长、身心健康的人必须有自尊心,但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自尊心只有成年人才有,小学儿童不具备自尊心或自尊心不强等,因此在小学儿童心理教育工作当中,一直存在工作开展不到位或工作开展不深入的问题,对于小学儿童自尊维护工作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导致小学儿童心理教育中儿童自尊的维护实践工作一直难有较大进展,而小学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小学儿童心理教育中儿童自尊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为人处事若毫无自尊,脸皮太厚,不行;反过来,自尊过强,脸皮太薄,也不好。正确的原则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让自尊心像弹簧一样保持一定的弹性,能伸能缩。要想做到这点,你需要从以下的两个方面努力———一是从思想上认清自尊的需要和交际的需要两者之间的关系。过于自尊的人,总是把自尊看得很重。因此,我们应把看问题的立足点变一下,不要光想着自己的面子,还要看到比这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事业、工作、友谊等。另外,还应坚持把实现真正有价值的事物看得高于自尊,让自尊服…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实践中,教育得以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尊重学生,并由此使学生自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如爱默生所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就能获得成功。”一、自尊是可教育的前提常言道:“人活脸,树活皮”。所谓“脸”就是人的尊严,就是把自己当人看,肯定自己作为人的存在并尊重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要“脸”,不自尊,不讲理,就会无所顾忌,恣意妄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规范对之无用,更谈不上教育。可以说,自尊是人格的门户,是一个人可以被引导、教育并使之成人的前提。对于学生也是这样。一个做了错…  相似文献   

12.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有一条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规则:一米线.它的含义是:人们都有自己的隐私,人际交往中应当尊重人的隐私权,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人际交往中突破了"一米线",就会给交往的对方造成心理恐惧,使其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相似文献   

14.
包文英 《科技文萃》2005,(5):171-172
早年我在读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时,领悟到,一个民族只有先学会自尊,才能得到他民族的尊重.而自尊包括对自己语言的热爱和尊重.当那位老师说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好好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牢房的钥匙……"经常逃课的小学生弗朗茨感到讨厌的法语语法变得格外亲切,不是那么难懂了.  相似文献   

15.
“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的高山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理解你——’,对方的回音便是:‘我理解你——’;你若喊:‘我恨你——’,人家的回音能是‘我爱你’吗?”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这段精辟的话说明了只有尊重对方,  相似文献   

16.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会使人觉得自己受人关爱,得到了尊重。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他人的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支持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琚金民 《文教资料》2005,(35):70-71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需求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阶段正处于“第二反抗期”,由于特定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及一些社会原因,初中生易形成逆反心理。其教育对策有六:倾听;尊重;宽容;完善自我意识;提高教育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自尊即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待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毛姆曾说:"自尊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就看他是否具备  相似文献   

19.
自尊心是个体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言行、维护一定荣誉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它是一个人尊重需要的反映,是一种与自信心、进取心以及责任感、荣誉感密切相联系的积极的个性品质,也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和最敏锐的情感。简言之,自尊是一种自我体验,是对自己的全部评价——自爱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自尊即自我尊重。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对社会存在的个体而言,自尊不仅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那么如何让学生获得自尊就无可厚非的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关键点。学校道德教育必须从关心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自尊,使他们获得社会和自己的认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