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春苗 《今日教育》2009,(12):59-59
“狗熊掰棒子”的故事讲的是狗熊掰在棒子的时候,掰一个夹在腋下,再掰时,一抬胳膊,先前的那个就掉了,如此下去,最后剩下的还是一个。所以就有了“狗熊掰棒子——掰一根丢一根”的说法。其寓意当然是大有嘲贬之味了。  相似文献   

2.
<正>小时候,我们都听说过"狗熊掰棒子"的故事,狗熊忙活了半天,掰一个扔一个,忙到最后,只剩下一个棒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像狗熊一样,到最后一个学期所学到的东西就会忘光。为了避免像狗熊掰棒子一样的结果出现,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注意及时复习,通过及时复习,把"掰过的棒子"及时梳理、归纳,有效地储存到自己的大脑中,从而避免到最后只剩一个棒子的结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遗忘实际上是很正常的,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做到过目不忘。根据艾宾  相似文献   

3.
    
哈!狗熊掰玉米——掰一个、夹一个、掉一个……太蠢——太可乐!不过,为了尽量驮得多难道不怕把背压折才是一只好骆驼?驮@聪聪  相似文献   

4.
读了《山东教育》 1999年第 12期《创新是一片阳光》一文,有几点不同想法,现写于此,希望与作者崔莉莉老师商榷。   一、文章第一个问题是“想起黑瞎子掰棒子”,作者认为“黑瞎子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是不假,但它手里拿的一定总是最新或是它认为最好的一个,这种求异求新的思想还是值得肯定的。……”黑瞎子掰棒子,掰一个不是想丢一个。确切地说,它掰一个夹在腋下,再掰下一个还是要夹在腋下的,可一抬胳膊,前一个掉了,所以无论它掰多少也只能剩下一个。这一个是最新的不错,可绝不是它认为最好的一个。因为它掰棒子是捋着一条垅…  相似文献   

5.
记得小时候,老师总爱给我们讲关于狗熊掰玉米棒的故事:原来东北每到收获的季节,就有许多狗熊跑到玉米地里掰玉米棒。这些东北狗熊进入玉米地后,通常都会用前掌掰下第一根玉米棒,便夹在左腋下;然后再用前掌掰下第二根玉米棒,再夹在左臂的腋下;又掰下另一根玉米棒,再放在自己的左腋下。你们知道最后狗熊掰走了几根玉米棒?毫无疑问,虽然狗熊掰的玉米棒有许多,最后得到的玉米棒却只有一根,因为每次去掰下一根  相似文献   

6.
赵红霞 《考试周刊》2010,(43):58-59
“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它辛辛苦苦掰了许久玉米,最终胳肢窝里夹着的只不过左右各一,这是典型的贪多反少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鄢秀 《教师博览》2002,(12):8-9
季羡林先生的博学以及他传奇的一生,早已为世人称道。然而有一点常被忽略的是,季先生不仅精通数国语言,而且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语言教育工作。笔者曾在北京参加一个应用语言学会议,有幸当面向先生讨教。教学法是“狗熊掰棒子”绕过那池当年季先生亲手种植的荷花,就到  相似文献   

8.
【正】有些人爱上一本书可以终生不渝,读过千八百回仍不过瘾,说过百八十遍还津津乐道。我读书有点像熊瞎子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扔了就不想再拣起  相似文献   

9.
“一只黑熊饿了,跑到玉米地里去掰玉米,掰了一个,夹在胳膊底下,很高兴,于是又去掰另一个,又掰了一个,更加高,兴,又夹在胳膊底下。哎呀,它没看见,第一个玉米掉了,它只顾夹第二个玉米了,于是它又掰第三个……”不用细说你也能猜到,黑熊最后只得到一个玉米,前面的玉米全丢了。黑熊当然没有人的思维能力,可是人有时犯的错误和黑熊也差不多。...  相似文献   

10.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首先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强弱,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创新意识是一种思维习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人从小所受到的创新文化影响的程度,对其一生至关重要。   一、想起了黑瞎子掰棒子 黑瞎子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是不假,但它手里拿的一定总是最新或是它认为最好的一个,这种求新求异的思想还是值得肯定的。有一个我印象较深的学生,他英语学习开始得比较早,二年级的时候父母就给买了录像带等学习设备,在小学阶段就有了一定水平,照理说到中学英语学习应该差不了。出人意料的是,该…  相似文献   

11.
小黑熊,拜苞米,偷偷钻进苞米地,苞米棒子大又长,越拜心里越欢喜,僻哩叭,叭哩僻,一二三四五六七。小黑熊,拜苞米,忙得不知东和西,辫了一棒丢一棒,丢了一棒还去僻,僻哩叭,叭哩僻,最后还是一个一。小黑熊掰苞米@李世威!117000辽宁省本溪市群众艺术馆文艺部黄宇新转<  相似文献   

12.
“一只黑熊饿了,跑到玉米地里去掰玉米,掰了一个,夹在胳膊底下,很高兴,于是又去掰另一个,又掰了一个,更加高兴,又夹在胳膊底下。哎呀,它没看见,第一个玉米掉了,它只顾夹第二个玉米了,于是它又掰第三个……”不用细说你也能猜到,黑熊最后只得到一个玉米,前面的玉米全丢了。黑熊当然没有人的思维能力,可是人有时犯的错误和黑熊也差不多。千辛万苦解决的问题,解完了就扔到脑后,实际剩下的东西可能也不比一个玉米多。聪明而富有策略的问题解决老,知道问题产生的结论和富有创意的问题一样,都是具有很高价值的。而立过可把是解…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7,(9)
猴子进了玉米地,右手掰下一个玉米,夹在左腋下,又发现了个更好的,于是右手再掰一个夹在右腋下,如此往复,猴子忙了半天,仍没有停下的迹象。这时在一旁放哨的同伴急了:"行了,行了,找到好的了吗?"掰玉米的猴子回头严肃无比地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相似文献   

14.
常有园长感叹:幼教天天在学习,今天学主题,明天学综合;今天学游戏,明天学上课;今天学教研,明天学科研。最近,又刮起了“瑞吉欧”风,就像大狗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我们现在都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做了。如何处理理论学习与保持各园特色这个问题,使理论真正为我所用呢?我以学习“瑞吉欧”教育理论为例,谈谈我园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云弓 《当代电大》2006,(3):52-52
猴子进了玉米地。右手掰下一个.夹在左腋下.又发现了个更好的.于是左手再掰一个夹在右腋下。如此往复,猴子忙了半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这时在一旁放哨的同伴急了:“行了行了.找到好的了吗?”掰玉米的猴子回过头来,认真地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相似文献   

16.
猴子进了玉米地,右手掰下一个,夹在左腋下,又发现了个更好的,于是左手再掰一个夹在右腋下,如此往复,猴子忙了半天,仍然没有停下的迹象。这时在一旁放哨的同伴急了:“行了行了,找到好的了吗?“掰玉米的猴子回过头来,认真地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群猴子首尾相连,探着身子向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联系旧知想新知 ,不会总结、概括 ,不善积累知识 ,经常是狗熊掰棒子 ,学了后边忘前边。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回顾、整理 ,进一步消化巩固 ,我要求学生每节课后按写一般日记的方法写数学日记 ,不需用华丽的词语来修饰 ,但要准确、通顺 ,真实地记录下每天课内外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 ,还有什么疑问。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我感到这样做不仅没有给学生增加负担 ,而且对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大有裨益。其一 ,可以促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 ,积极思考。学生每天都有需要掌握的知识 ,都要学会解决某种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早教亲子俱乐部,年轻的父母带着宝宝参加活动,有些现象耐人深思。镜头1狗熊掰玉米,拿一个丢一个。宝宝走进操作室,面对玩具橱里琳琅满目的材料,琉兴大起。拿出一件拨弄几下,又被别的材料吸引。扔下手中的玩具跑过去拿出另外一件。没过2分钟,  相似文献   

19.
艺术品     
沙夏&;#183;斯米尔诺夫,他母亲的独生子,胳肢窝底下夹着一个用第二二三期《证券消息报》包好的什么东西,做出一种多情的脸相,走进考谢尔科夫医生的诊病室。  相似文献   

20.
菊搀盼珊倔 !秃子打伞—无发(法)无关 己对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 弓狗撵鸭子—呱呱叫 月狗熊珊棒子—丢三拉四 5猪八成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6黑瞎子敲「丁—熊到家了“智力星球”答案(9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