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道路工程领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从概念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等层面入手,笔者对道路工程创新实践课程适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概念、方法、技术三个层面的创新实践在创新实践课程体系中均应有所体现。以创新实践课程为纽带,将科技讲座、科技竞赛、创新项目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可以全面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各环节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电气电子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其从事专业相关领域创新创业能力,弥补课内实践教育的不足,河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开设了电子实践创新实践班,构建了课内外协调发展的电子实践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河南科技大学电气电子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创新实践系统中,创新实践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决定创新实践的整体面貌。但是在创新实践主体的界定上,存在着以马克思和熊彼特为代表的两种观点:普遍主体和特殊主体。历史证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依靠社会知识的整体力量,创新实践主体的普遍化成为必然。创新实践主体的不同界定,暗含着不同的价值主体立场和价值取向。创新实践的价值主体和创新实践的主体在历史现实中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当代剩余价值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两种价值取向中,只有后者才能把人类导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内容,也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目的和基本原则。创新必须以实践为前提,实践是检验创新的唯一标准,创新必须在已有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然后再投入到实践之中去检验,没有实践的创新是盲目的创新,没有创新的实践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实践。所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杭咏新  叶莉 《教育与职业》2015,(12):110-112
服务于学生的创新实践平台作为高校教学资源的有力补充,是学生校外实践的重要课堂。文章提出目前艺术设计学科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存在专业特色不明确、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脱节、管理方法滞后、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法单一的问题,并据此提出要改进艺术设计学科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就要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在创新理念和思路指导下,进一步探索创新实践平台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创新人才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仅体现在通识教育过程中,更体现在自主学习、自主培养与自主提升的实践过程中。本文阐述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实践创新教育的意义;通过制定校内外结合的自主实践创新、高效组织与实施等方式构建自主实践创新教育体系;通过搭建自主实践创新条件平台、营造自主实践创新教育氛围等手段建立自主实践创新教育保障机制;总结了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对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的经验;探索了大学生自主实践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对调动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教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逐步改进和提高现有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实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创新。因此应明确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目标和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途径和方法的六大创新:即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实践教学程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技术和考核方法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8.
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是有区别的,但是两者又相辅相成。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又指导实践创新。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切实把握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新视角,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具有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特点,鉴于其基本原理在技术创新方法中常用科学效应的比重和课程的特点,提出了课程创新实践平台,即创新实践理论平台、创新实践操作平台和创新实践拓展平台,形成工程流体力学创新实践体系和流程。  相似文献   

10.
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线,以创新学分为抓手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在创新学分制度实施过程中,把创新实践活动和创新实践课程作为主要切入点,通过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实验项目、科技竞赛活动,完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探索创新课程与学生科技竞赛的互动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完善相关管理办法等制度保障,从而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是创新的载体,有了创新,实践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创新是实践的发展趋势,是实践赋予了创新生命的绿色。脱离创新的实践,只是经验的反复,其结果是旧有图景的再现,而脱离实践的创新则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应发挥教育主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发挥阅读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12.
苏文 《时代教育》2015,(3):145-146
文章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为例,从搭建实践创新平台和建立实践创新机制出发,阐述了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如何结合学校实际,主动创造条件和创新形式为学生提供多途径的实践创新平台和多形式的实践创新机制,进而推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构建机器人技术创新实践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十二五"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结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成果,探索引发学习者创新意识、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形成创新文化的途径。在多元化创新实践活动牵引下,构建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创新实践基地条件建设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开创创新实践基地管理与运行的新模式,落实全开放机制。结果表明,以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为背景,建设专业创新实践基地,促进专业教学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实践与创业实践在教育对象、目标、功能、性质等多方面的存在共性,应将两者统筹考虑,协同发展,构建创新实践、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校外实践深度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一体化实践平台的基本模型包括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等"两硬一软"三个子平台,其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信息类研究生在实践教育中存在的创新培养不足,包括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内容落后,缺乏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以及扩招后的教学条件紧张的问题,提出构建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校内外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创新实践项目,提高信息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的理念下,实践教学要与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相结合;在实践教学的方法上,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创建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这样一个创新的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创新性人才,谁就会独占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中华民族要走在世界的前列,首要的问题是要大力开展创新性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的创新性人才。而创新义是同实践紧密联系的.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创新来源于实践,创新的根本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在深入分析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创新实践教学运行保障3个方面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山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在“双碳”背景下的创新实践情况,探索并建立多元立体化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多元立体化创新实践平台、加强校企合作育人、优化实践教学指导体系、建设指导团队等综合措施系统地开展新工科创新实践教学探索,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创新实践教育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实践教育对于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创新实践教育的内容,指出了创新实践教育内容由价值教育、目标教育、创新教育和群性教育组成,在创新教育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讨论了创新实践教育中的发展性评价问题,结合国家级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工作,分析了创新实践教育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关系以及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