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节目的现场采访报道,近些年来已成了电视新闻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电视记者手执话筒进入画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如国庆四十周年期间,南京电视台在其新闻节目中,开辟了《南京人谈南京》专栏,在9月15日到10月4日播出的16条新  相似文献   

2.
濮小燕 《视听纵横》2005,(6):113-114
县级电视台是目前我国最基层的电视台.因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新闻节目不可能做到每天二十四小时滚动播出.据调查.目前.大多的县级电视台每天只开设一档新闻节目,时间在十五分钟左右,有个别台开设了晚间新闻。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每天晚上的7时至8时,是播发新闻的黄金时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各省电视台的本省新闻、城市台的地、市新闻,加在一起,大约一个多小时。这一小时中,中央台的会议报道,约占播出时间的五分之一;省台的会议报道,约占四分之一;地市台的会议报道,约占三分之一。许多党政干部,白天开了一天的会,晚上打开荧屏又得收看大约30分钟的会议新闻。有些地、市电视台,一组十来分钟的新闻节目,会议新闻四五条,同一位首长,数次  相似文献   

4.
据中央电视台今年7月的一项统计,35天的新闻联播节目共播出174条会议新闻,平均每天5条。新华网8月份31天里,仅研讨会一类的会议新闻就多达302条,平均每天10条,其中8月1日的研讨会新闻有20条,包括《“台独”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雀巢解剖百年成功经验》、《通用展示最新的概念车》、《拉美17国警方共商打击美元假钞大计》等。可见,会议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总结经验、部署工作、交流信息、传播思想、宣传产品、阐明立场、建立合作的重要方式,必然在大众传媒的报道对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影响县级电视台收视率的原因新闻的信息容量较少。一是某些领导把媒体当作自己的喉舌,任何活动都要报道,新闻节目依据领导的职务大小进行编排。会议报道多,反映百姓生活少。二是新闻时间短。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一般每期只有十分钟,除去片头片尾,真正的新闻时段也只不过八九分钟,而且基本上是每周三次首播,三次重播,周日选播。覆盖范围小。由于乡镇联网的差异,加之无线发射覆盖有限,广大农村很难收看到当地电视台的节目。再由于县级台所播新闻大都是会议新闻或领导动态,普通观众失去了收视兴趣。节目单调。目前县级台每天的节目编排基本上…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大众传媒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曾经风光了几十年的电视业不得不走向市场参与激烈的竞争。那么怎样才能重振电视雄风,使电视事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从新闻节目抓起,一条条鲜活的新闻,会赋予新闻节目以生命,富有生命力的新闻节目又会给其他节目带来收视率,从而使电视台富有生气,拥有观众。一、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新闻具有本地特色的新闻,是人无我有的东西,它好比万绿丛中一点红,让人难以忘怀。就拿秭归电视台来说吧,她虽然是一家县级电视台,但近几年来,由于抓住了移民搬…  相似文献   

7.
费程 《新闻世界》2013,(10):76-77
新闻节目办得好坏,决定着电台、电视台的视听率和舆论作用以及媒体的发展前景。媒介间的竞争主要是新闻信息领域的竞争,新闻节目是竞争的“主战场”。对于电视台来说,它的新闻节目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满足受众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决定其未来是否能够在剧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借鉴前人对电视新闻理论的研究,着重探讨电视新闻的个性、共性规律以及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类型、报道方式、报道要求。  相似文献   

8.
我们电视台近一年半来对电视新闻作了一些改革尝试,面貌有了较大变化。从1981年第三季度开始,每天播出新闻片6条以上,加上口播新闻,一共有15条左右。去年我台作过一次社会调查,据收回的298份意见表看,收看电视新闻的人达到92%。我们的新闻节目不断能听到群众的各种反响,也多次受到来自领导同志和有关领导部门的赞许和表扬。  相似文献   

9.
李萌 《视听纵横》2003,24(6):101-102
新闻是一个专业媒体不可或缺的主体,传媒大亨默多克曾经说过“一个没有新闻节目的电视台毫无价值”。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作为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不愁没有报道的内容,关键在于如何把新闻巧妙地传达给受众,如何赋予新闻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武汉有线电视台新闻节目"有线经纬"创办几年来,倾注了新闻部全体编辑、记者的许多心血和汗水,走过了一条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路子。一、"有线经纬"发展概况"有线经纬"节目创办于1993年7月,开始时每周播出三天,每期10分钟,报道内容主要以社会新闻为主,体裁也比较单一。从1996年3月及日开始,播出数量增至每周播出6天,每期10分钟,报道内容扩大到政治、经济、文教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报道体裁不仅限于消息、专题,还适当配发评论、专稿、专访、特写等。1996年10月1日,"有线经纬"再次改版,节目由每星期播出6天,增至每周7天,每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越来越大。电视新闻节目现场直播的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由于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多元化,人们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电视台新闻节目直播当中,节目主持人的综合业务能力是保证节目收视率、提高节目播出质量的关键。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播出效果反映出"该电视台的地位,标志着电视台新闻制播的水平",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台的脸面,因此节目主持人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才能保证电视新闻广播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北广播》2008,(1):23-24
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省政协河北省十届一次会议宣传报道中,河北电台高度重视,台领导亲自挂帅,组成强大报道队伍,以新闻节目为重点,专题节目相配合,会内会外协调联动,省台市台密切合作,圆满完成各项报道任务。共播发稿件150篇(次),播出时间860多分钟,报道数量和质量在河北电台历次省“两会”报道中实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会议报道是各级电台电视台新闻宣传中的重要一环,在新闻节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以胶南电视台为例,在电视新闻中,时政新闻约占新闻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会议新闻又占时政新闻的一半多.各类会议报道充斥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时段,排挤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鲜活新闻,有价值的新闻上不了影出不了声,受众反感,记者埋怨,受众往往听不完、看不完节目便调了频道,严重影响了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卫星直播报道(SNG),是英语"Satellite News Gathering"的缩写,原意是指装备了卫星发射、传输装置的新闻采访车。这种采访车的传输通道可以是一条,如果有多条则可以作为转播车使用,工作人员在直播现场实时将电视信号通过卫星直接送到电视台,电视上播出的报道不用再经过编辑,而与事件的发生完全同步。这种报道模式在国外崛起已经数十年,但在我国还属于比较新兴的一种报道模式。因为说到卫星转  相似文献   

15.
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过多是各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县级电视台,由于受稿源有限、人手紧张等因素的影响,这方面情况尤为突出。会议活动报道的增多,造成电视画面单调枯燥、形式呆板模式化、内容拖沓冗长,不仅受众反映强烈,而且也削弱了报道的影响力,降低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宣传质量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 设计新思路 在电视台从事新闻制播工作的同行不论你是新闻主管、编辑记者、节目主持人、工程技术人员都希望轻轻松松地、随心所欲地发挥创意,制作出精彩新颖又充满魅力的新闻节目,中央电视台做为国家电视台其播出的新闻节目在国内外有着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做好新闻节目是中央电视台宣传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更加依赖计算机技术,它已成为支持电视节目制播、管理的重要工具。 八十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每天只播出三次几  相似文献   

17.
县级台的个性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播电视圈内有一句话,叫做“新闻立台”。说的是新闻节目在一个广播电视台的重要地位。在栏目单一的县级台,新闻节目更是龙头节目,尤其是基层电视播出机构整合调整后,面对公共频道的建立,县级台更应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转变老观念,与时俱进,做精、做活新闻节目,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报道的立体化是电视台在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时采用一种新的表现手法,这就是以一条主线围绕事件或人物,采制若干条新闻安排在一起,在同一时间内播出,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向受众介绍新闻的现实情况,分析事件的原因、背景、意义及其发展趋势,使观众全面了解事件的全貌,是一个主题的新闻由多种形式的多条新闻来表现的方法。这种报道形式气势恢弘,震撼力大,内容深刻,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县级电视台除了报道常规新闻外,深度报道一直是个薄弱的环节。有分量、有影响的报道远远不够,使整个新闻节目缺少“含金量”,为改变这一现状,加大新闻节目的力度,近年来,我们在电视新闻改革中对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周涛 《视听界》2005,(1):68-70
城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作为城市电视台的“第一语言”,在当前媒体求生存求发展的激烈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城市台均把改进电视新闻报道作为重中之重,锐意创新,采取积极的对策,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但我们同时也看到,目前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也日益凸显出来,影响了新闻的收视率,并已成为城市电视新闻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