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永久性转移,是一个客观历史进程。而我们一直奉行的城镇化战略,其实是计划思维在城市发展战略选择上的反映。事实上,小城镇难以成为产业和人口集聚的有效载体,"小城镇战略"违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因此,我们应该确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城市化发展战略,顺应市场的力量,积极推动劳动力的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农村人口城镇化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河北省有县城137个,县属镇390个,乡镇3200个。充分发挥这些小城镇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一、小城镇的发展概况河北省小城镇发展历史悠久,县城和县属镇大多在明、清之际就设有建制。它们多在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一个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就必须把农业劳动力转移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以农业内部消化作为短期内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以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关系到全局改革的跨世纪难题。农村劳动力有能人型、适应型和剩余转移型。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实质上是低素质的种植业上的劳动力的剩余,其转移途径主要有五:挖潜发展农林牧副渔等业,推动剩余劳动力的现实转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剩余劳动力的深度转移;发展乡镇企业,拓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增长点;开展劳务输出,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转移的根本出路有赖于建立劳动力市场:发展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制定促进劳动力市场形成的政策法规;科教兴农,优化劳动力的供求结构;计划生育,调控农村劳动力的供求总量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单一模式已不适应中国的现实要求,应当寻求多种转移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四种基本模式;农业产业化模式;“离土不离乡”模式;“离土又离乡”模式和异地产业内开发模式。各地可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层次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的建设,中西部地区的开发相结合,并且实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更大的空间与自由,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莹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8):60-61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人员素质低、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劳动力转移无序等问题,需要构建基础教育、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农村高等教育、农村成人教育“四教一体”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并实施人才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一体化战略以及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7.
随着康定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从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中转移出来,社会产业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但农村劳动力由于受本身素质、经济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转移的数量、质量、速度都相当滞后。为深入了解农村劳动力现状,积极推进劳务扶贫有序转移,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笔者在深入认真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对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快农村劳务扶贫输出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规模方式上存在问题,很大程度上缘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滞后。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突破口,如何基于中等职业教育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关系,构建面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衡水市是农村人口占 80 %以上的农业大市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当前 ,衡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如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非农产业不发达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 ,户籍制度改革滞后等。加快衡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必须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大力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 ,加快小城镇建设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0.
衡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衡水市是农村人口占80%以上的农业大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当前,衡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如城市化水平低,农村非农产业不发达,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户籍制度改革滞后等。加快衡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大力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小城镇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可以很好地满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需要。为此,必须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康定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从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中转移出来,社会产业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但农村劳动力由于受本身素质、经济奈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转移的数量、质量、速度都相当滞后。为深入了解农村劳动力现状,积极推进劳务扶贫有序转移,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笔者在深入认真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对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快农村劳务扶贫输出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浅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邱建新 《成人教育》2003,(11):10-11
目前,国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往往重在探讨它与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关系,与城乡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革的关系,与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然而,若从更深的层次来考察,则可以发现在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有一种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教育。教育水平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或显或隐地制约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速度和层次,教育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迅速转移,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科学转移,支撑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全国同步跨入小康社会,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又是我国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关注的焦点。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对职业教育发展既是良好机遇,又是严峻挑战。甘肃作为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大规模转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目前整体工业化水平不高、资本积累不足、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积极发展小城镇是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但在发展小城镇时,要克服追求数量增加的盲目性,注重小城镇建设的质量和功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模式及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梅 《成人教育》2012,32(8):73-74
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文章结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现状,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运作的机构模式、经费模式、培训模式、转移模式和管理模式,提出创新点。  相似文献   

17.
“民工潮”与实施工业化、城市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潮”实际上是一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开发就业。我们应把转移和吸呐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实施工业化战略的主要逾容。为此必须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把中西部确定为我国中近期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点;保持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协调推进;保持城乡工业化的协调推进。正确实施城市化战略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又一重大举措。我国城市化应选择一条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环节.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出现转移难的问题,高职院校以开发培训包,建设实训基地,培训师资为主要形式,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利于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和转移率.  相似文献   

19.
当前,衡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此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消除制约因素,加快衡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可供实施的对策有: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消除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合理有序流动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成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必然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制约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成人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力保证。为此,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村全体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积极开展已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的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