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课题正比例的意义.(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2~63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1~3题)教材分析该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比和比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正比例的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3.
“扶放结合”是指导实习生的重要原则。详尽具体的指导谓之“扶”,简约点拨或完全放手谓之“放”。不“扶”,实习生难以“上路”,不“放”,实习生难以“独立”,因而要求“扶放结合”。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正比例(十二册62页) 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2.能判断成正比例的量。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教具、学具:学习报告单、图表、卡片、三角形。  相似文献   

5.
在有限的时空内怎样才能取得无限的教学效益呢?我以为采用“扶放结合”的教法,是最明智的选择。“扶放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初中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教育学》),正是因为他们“半幼稚”,所以需要老师热心的、得体的“扶”;正是因为他们“半成熟”,所以他们要独  相似文献   

6.
【课前慎思】“正比例”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第二课时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变化的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化的量,认识了相关联的变量及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变化关系,学生经历了在问题情境中借助直观具体的生活现象感知变量,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变化关系的过程,知道两个变量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用表格、图像、关系式来表示。  相似文献   

7.
教学人教社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12册正比例的意义(例1、例2)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初步学会判断含有具体数据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并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函数思想,对学生进行事物间相互关联变化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可从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常见数量关系引入。在学生说出“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总价除以  相似文献   

8.
张赫然 《山东教育》2008,(10):23-23
周一上午第一节是语文课,我怀着高兴的心情走向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5课。”话刚说完,只听一个声音传来:“老师,我会背了。”紧接着传来第二声、第三声……“老师。我也会背了。”“老师,我会背前三个自然段了。”  相似文献   

9.
周一上午第一节是语文课,我怀着高兴的心情走向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5课。“话刚说完,只听一个声音传来:“老师,我会背了。“紧接着传来第二声、第三声……“老师,我也会背了。““老师,我会背前  相似文献   

10.
师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 ,现在谁归纳总结一下?生 :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变化 ,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师 :谁能从概念中找出关键性的字、词?生 :“相关联”“相对应”“比值”。师 :既然概念清楚 ,那又该如何应用概念进行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呢?生 :第一 ,看两种量是否相关联的量。第二 ,看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商)是否一定。师 :根据刚才的总结 ,你能举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吗?…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一节,是在学生已学过一些常见的"三量"关系及有关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习比例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学生遇到的大都是某一组具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需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且要用字母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问题就显得抽象、概括,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分步考察,揭示意义成正、反比例的量的主要特征有:(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  相似文献   

12.
扶放结合练习运用———谈阅读课文的教学□福建省宁德师范学校叶存铃教学阅读课文,需要教师的讲解指导,但比重比讲读教学小,而且只是举一隅的性质,让学生得到启发后能举一反三,练习运用从讲读课文学到的读写知识。因此,要“放”和“扶”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把...  相似文献   

13.
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是小学阶段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后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仍会有不少疏漏。比如,判断“圆的直径一定,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成正比例”,“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成正比例”,学生会认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一节数学课的学习是安置在纯粹的数学活动下线性推进,还是置身于数学发展的大背景中系统建构,决定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是点状的还是块状的。从"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实践来看,板块推进、系统建构的策略能够帮助教师以整体的视野把握教学,促进学生以"登山"的方式自主建构知识。  相似文献   

15.
1.根据表中两种量相对应的数,判断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振兴炼钢厂第二车间炼钢(2)小强带5元钱买文具2.选择题。下面哪一个式子表示x和y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x+y=5 y/x=5 y=5x 3.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和比值是3.14/1=3.14 6.28/2=3.14 12.56/4=3.14……(思考后依次回答)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抽象是指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研讨、分析思考、总结概括,舍弃知识外部的、表层的东西,提炼出知识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上揭示数学知识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数学抽象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表现之一,是其他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抽象的过程。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M·克莱因曾说过,数学概念的产生离不开抽象,  相似文献   

17.
作文,长期以来被学生视为难点。中年级写段教学的成功与否,则直接影响到这个难点能否被攻克。这不仅因为中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还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语言、思维发展上的特殊性,对作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意义。首先,中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教育,口头语言丰富到一定程度,同时又  相似文献   

18.
正比例、反比例是小学阶段最后学习的知识,也是从算术性知识学习转向代数性知识学习,从对“数量”的理解转向对“关系”探讨的又一个明显转折点(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及“方程”的学习也是一个明显转折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本部分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反比例的量”:此外,还明确提出“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的要求。为实现后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而教学中的一些小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比例、反比例是小学阶段最后学习的知识,也是从算术性知识学习转向代数性知识学习,从对数量的理解转向对关系探讨的又一个明显转折点(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及方程的学习也是一个明显转折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本部分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反比例的量;此外,还明确提出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的要求.为实现后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而教学中的一些小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比例”教学设计与评析胡金婵执教王玉敏评析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社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2.理解“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3.会用yx=k(一定)概括数量关系。4.会判断两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