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是强烈反传统的文学艺术,是人们普遍感到现实的不合理、不可理喻,非理性哲学影响日大,在社会和思想观点的剧烈动荡中西方传统价值观念遭到毁灭,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自身和世界看法语境下的文学艺术,它以非理性对抗传统的理性,走出传统形而下的真实、追求形而上的真实,内容上反对传统的对美和英雄的歌颂,以丑为美,描写反英雄,艺术上采用广义的现代神话象征模式,全面地反叛传统。  相似文献   

2.
非理性主义思潮孕育了西方现代派文学。非理性主义的本体论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建构的根据,非理性主义的直觉感悟成了西方现代派文学最基本的认识方法,非理性主义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价值取向成了现代主义文学最显著的特征。探索世界超验本体的真,揭示生命个体心灵奥秘,展现世界普遍永恒的意义成为西方现代主义论在理论上的逻辑起点,由此确定了西方现代主义各流派的审美价值取向。西方现代主义提出文学是对世界的再创造而不是对现实的模拟和再现。  相似文献   

3.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否定和变化的过程,如果从其本质和对“艺术真实”的追求来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这3种绘画样式各有其特点,而且古典主义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理解,可现代主义虽历经百年且与后现代主义并存,但能理解它的还只是一部分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揭开现代主义绘画那浓雾般的面纱观其本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对传统艺术的否定和对“艺术真实”的独特追求,是现代主义绘画各流派之间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困境,根源于西方传统哲学的危机。由于希腊传统的哲学体系过于强调理性主义,认为人可以不受感性偶然性的干扰甚至控制,由此在经济学中演化出理性利己的“经济人”范式,把理性作为个人经济行为的绝对准则,使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大大削弱。为解决哲学上的困境,胡塞尔对西方哲学进行了重新解构,将人性中非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的诉求融入理性主义的范畴之中,从而开启了经济学者思想的广阔天空,促成了经济科学的演进与行为经济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与庄子艺术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和庄子以对“存在”和“道”的非理性主义的哲学表述,来反对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二分的对象化认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们贵真的反美学艺术观,以期在反异化、争自由的道路上获得人类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是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而产生的异质全新的文学模式.它滥觞于20世纪初期王国维、鲁迅等对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引进和介绍.本文从对王国维、鲁迅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主义先驱的思想剖析入手,阐述王国维、鲁迅把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作为思想武器,用以反抗封建专制思想,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和用以改造社会,为后来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播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7.
一 现代主义文学在本世纪20年代和50、60年代迎来了它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两次高潮,形成了一场反对西方传统文化、反对古典模式的大规模文学运动。在现代主义文学内部,尽管有着名目繁多、风格迥异的林林总总的流派,它们各自发表了许多“宣言”、“声明”、“纲领”或诸如此类的文章来宣布自己的文学主张,但都表现出一个基本的、也是十分鲜明突出的共同点:“反传统”。 从整体上看,现代主义文学的诸流派对西方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理性主义、以及基督教文明等等,都抱着强烈的怀疑和否定态度。2000多年来,由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人开创的雅典学派所倡导的理性主义、伦理主义和理想主义,经由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特别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们的推衍发展,到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论把文学看作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审美显现,西方更倾向于认为文学是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反映。由此也形成了中西方在理解艺术真实问题上的传统差异:中国侧重作品思想内容与人的思想感情的一致,西方强调作品内容与现实生活的一致。虽然中西方艺术真实论内容着重点不同,但是二者都认为文学应真实反映自己的描写对象。本文正是在认识文学本质观的基础上对中西艺术真实论进行大致比较,并简单阐释艺术真实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彭丹 《培训与研究》2004,21(1):55-57
目前刑事诉讼法学界在证明标准问题上存在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争论。本文从认识论、价值取向与现实分析三个角度对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问题进行论述,认为“客观真实”观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而“法律真实”观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又符合我国当前主流诉讼价值观的要求。因此应提倡以“法律真实”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0.
西方传统美学主张美来自于客体外部形式的和谐,认为美的实现是诉诸伦理学表达的。进入当代以来,西方美学的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审美容体的外在形式向审美主体的内在体验转化;二是从与伦理同一的“完善”向超功利的“自在完满”转化。这两方面的转向,显示了美学在本体论及认识论的框架内由客体转向主体,由美的本质追问转向生存意义的肯定。这是西方美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向。但是,为了防止和克服极端片面的客体消除反过来拆解了主体;或一味张扬非理性化而走向反理性主义,瓦解主体,就必须回归到马克思所确立的实践思维方式上来。通过实践活动,寻求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有效地摆脱后现代美学家们困惑不解的内在与超越的二难悖论,将自身的文化样态置于多元共生的世界文化体系之中,从而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合理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学运动历来被人们解读成新文学"自由"与"解放"的时代象征,然而仅就小说创作的艺术想象力而言,其实它不是走向了"自由"或"解放",而是走向"规范"与"束缚"。中国传统小说那种超越现实生活真实、超越科学逻辑思维的自由想象力受到了全面排弃,而被新文学作家所极力推崇的西方现代文学,其非理性的艺术想象也在中国失去了被理解和被接受的合理土壤。小说创作的艺术想象力被严格束缚在现实逻辑、科学常识和社会意识之下,最终又影响到了五四新小说对于生活本质的深度把握和对艺术审美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2.
理性主义及其对西方科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主义的核心是崇尚人的理性思维,坚信只有通过人的理性思维才能获得“真知”。理性主义的实质是通过合逻辑的推理推演出“应当如此”的结论。理性主义既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要传统,也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要特色,它对西方科学产生了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西方科学之所以是西方科学,其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它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是“应当如此”的产物。只有这种科学才能诞生出现代技术。  相似文献   

13.
"真美"是王充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真是美的基础和前提,必真而后才有美.王充之真是能被经验证实的真,以及基于其上的思考、推测和判断之真,因而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真美"是王充的审美理想和批评尺度.由此出发,王充否定文章中的语言夸饰,文章语言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作者的审美想象力尚未获得独立的位置."真美"贯彻到"文"心"同题上,王充要求主体内在思想情感必须"实诚"不伪,文章则应真实地传达自我的思想情感,文是自我的客观化,王充重视文章的独创性,并视之为艺术美的源泉和文章生命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站在现代主义的对立面 ,痛心疾首地审视和解剖现代主义扩张带来的人与自然的疏离 ,以及由此展开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拒斥“中心”、颠覆现代主体性 ,抨击理性主义、推崇非理性 ,反对“同一性”、悦纳不确定性 ,构成后现代主义最基本的特征。尽管后现代主义对医治现代主义痼疾、解决全球性问题能起到一定作用 ,但它带着极端性和片面性的张扬却又极有可能让人遭遇诸多陷阱 ,使人滑向迷茫和危险。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反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影响巨大 ,但它的前景和命运却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想象力萎缩问题已成为文艺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对此文章认为应主要从作家角度来追根溯源,寻找问题的病因。文章指出,首先,当代小说叙事仍停留在模拟现实的阶段,而在写作技法上则耽于学习西方;其次,当代小说的题材狭窄,多滞留于写实的层面,未能处理好写实与想象的关系问题;第三,当代作家缺乏理论自觉意识、反思意识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20世纪观代派代表诗人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诗学理论以及其深刻内涵,和诗人提出此理论的目的和意义。论文指出“非个人化”诗学强调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主体缺失,客体显现,反映了其对浪漫主义文论的反对,和向西方理性主义的回归。这种诗学观与中国传统诗学中所提倡的以无我之心观察万事万物不谋而合。这种“无我”之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类中心论和情感中心论,从而建立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共时的互相响应。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西方美学哲学思想的批判吸收,其标举的"境界说"所体现的基本情致在于"真"之表达。凡"有境界"之词,在于境界之"真",带有赤子之天然本真,其景其情真切直观,不为雕琢,浑然天成。"境界"之所谓真景真情,是能够令人有"不隔"无碍之感,直至其中景而能深感其中情,故言真贵于美。因此,"真"作为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核质,乃是王氏《人间词话》的中心要义。  相似文献   

18.
俄国形式主义对文学研究对象的确定事实上仍然回答了“文学是什么”的问题,这种 本质追问受到了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从观念价值层面看,该流派的“自足性”文学观是对西方文 艺美学史上那种美和艺术的独立价值的再度申说和改写。从“审美不涉利害”到“文艺不涉利害”, 从“文艺的相对独立”到“文学性”所体现的“文艺的绝对独立”,从“内容与形式的二元模式”到“纯 形式”,俄国形式主义将作品变成了一个与作者、读者和现实无关的独立自足的文本。这种绝对化 的文本崇拜,使文学研究具备合法性、超越性和神圣性的同时也丧失了有效性、现实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19.
知识和理性主义课程观把课程等同于知识,学生成为知识的奴隶,学生的主体性严重缺失;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观又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个体经验,并表现为纯粹的学生主体的课程,从而造成教师主体与文本主体的缺失。主体间性课程就是基于知识理性主义课程观和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观的困惑而提出的。主体间性课程是主体间性交往的经验。理解是主体间性课程的基础,对话是主体间性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市场化年代的文学何以超越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化年代的文学常常引发的是人们的现实意识而非文学想象,“伤痕”以后文学超越现实只是一种姿态和假象,实际上急切地反映着现实情绪,文学屈服于现实意识,使文学永远找不到超越现实的出口。市场化年代文学的成功之处是它博得了现实的喝彩,但也失败在无法超越现实,它与现实等量齐观,不再成为文学意义的文学,而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现实意识本身。一个把自己当作现实追随者而缺乏想象力的文学,不可能让人信任它对现实的反映是真实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