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真同志的《我的出版观》自1995年由湖南出版社出版后,1997年7月又出版了增补本,可见读者是很喜爱这本书的。我感谢胡真同志亲自签名赠送我一本学习。那时候《书屋》刚刚创刊,编辑部陆续收到了宋木文、孙五川、鲁之洛、李频、傅岩山等同志对这本书的评介文章,我们刊登了宋木文同志为该书作的序文,充分地肯定了胡真不仅为湖南而且为全国出版事业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原湖南省出版局局长胡真同志在耄耋之年,编辑了一本《众议和评述——论胡真与出版工作》。自己编辑评述自己的书,算得上是一款惊人之笔了,而这恰恰符合胡真同志敢想敢为的性格。胡真同志长期担任地方党政和出版行政领导职务,公务之余,未能忘情于舞文弄墨,撰著有《文艺杂说》等书,翻译出版过《马克思与职工会》、《邓肯与叶赛宁的生死恋》、《朱可夫传》等  相似文献   

3.
出版寸言     
最近湖南省出版局领导胡真同志向本省图书装帧设计的同志提出了“我们要精心钻研,争取湖南图  相似文献   

4.
一位新闻媒体的负责人对我说:如今一部分记者、编辑,尤其是相对年轻的同志中,存在着“懒”、“皮”、“变”现象.对此我有同意. 所谓“懒”,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和进步,交通、通信的方便、快捷,助长了懒惰心理,比如:电脑广泛使用,写字“懒”了;手机普及了,去现场“懒”了;信息得来太过容易,思想“懒”了;我经历过多次会议场合,发现做笔记的都走五六十岁的老同志,年轻人基本上不做笔记,也不认真听;有一次一位年轻同志“采访”我,竟然连笔和本都不带……  相似文献   

5.
王建辉 《出版经济》2004,(10):10-12
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有东部、西部、东北、中部等经济概念,自“七五”以来国家先后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战略措施,如沿海开放,东部率先实现工业化,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中部似乎一度被遗忘了,以至出现“中部塌陷”之说,中部的同志不免有想法,有“不东不西,不是东西”之类的失落。现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两会”期间指出,要“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步伐,促  相似文献   

6.
84自述     
一般同志写“80自述”,因为80是高龄了,而且是一个整数。我现已84岁,错过了那年头,就写“84自述”吧。  相似文献   

7.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同志可能会感到很奇怪:“这不是荒唐吗!去采访,谁还能把眼睛搁在家里?”这种惊奇我也有过。我刚开始搞报道时,同一位老同志去采写一位电话员。临出发,他正儿八经地对我说:“可不要忘记带‘眼睛’啊!”我当时心想:“莫不是看我年轻,故意戏弄我?”不过我很快意识到他是对的。采访时,我的脑子里本子上记的都是“听”  相似文献   

8.
6月25日下午,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韬奋基金会”成立大会,首都新闻出版界新老同志济济一堂。在诸多老同志中,夏衍同志被人搀扶着走进来,我想起他的《懒寻旧梦录》,书中写到他同韬奋曾合作办报的可贵经历。夏衍与韬奋,一人已逝,一人尚健,但他们的办报经验却是永远值得汲取的。记得夏衍同志在香港曾问韬奋办刊物有何经验,韬奋回答,他的经验是“抓头尾”。“头”就是社论,“尾”就是读者信箱。读到这里,我似乎大有所悟,不但认识了韬奋办报思想的精华,而且这“抓头尾”三个字也触动了现在我们新闻工作人员中的某些痛处。 50年前,我是韬奋所办刊物的读者,他所辛勤培植的那些刊物的坎坷经历,我至今还能记得很清楚。他那些多次改名换姓的刊物,大多是周刊,每周一本,而编辑者却只他一人(后来事业扩  相似文献   

9.
力以同志是我敬重的老领导、老同志。我敬重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出版工作的引路人——在我工作和成长中,他给了我诸多的教诲、指点和帮助,使我较快熟悉出版工作;我敬重他,更是因为在我心中,力以同志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人,是一个尊重科学、讲究工作方法的人,是一个工作勤奋、  相似文献   

10.
陈翰伯同志对出版工作的重大贡献———《陈翰伯出版文集》补遗宋木文作者题记年初,在谈起《中国出版论丛》这套书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袁亮同志对我说,陈翰伯同志的出版文集太单薄了。这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书一印出,我便找来阅读,果然如此。手捧《陈翰伯出版文...  相似文献   

11.
李红 《河北广播》2006,(4):58-59
一、传帮带建立在讲实干、讲奉献的基础上 2003年9月份我由文艺频道调入广告监管办公室,同期调入的还有其他两位年轻同志,加上原有的一位老同志,共四个人,由我来负责工作。对全台的广告经营实行“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坚决杜绝广告私插乱播,坚决杜绝广告跑冒滴漏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2.
记者和书记     
去年12月15日,是前西安市委书记丛一平同志的八十寿辰,也是他参加革命六十年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他把自己一生积攒的十万元捐给了“希望工程”。我敬重他的革命情怀和高尚人格。特写此文贺之。1964年我大学毕业后,分到西安晚报当记者。一进报社.一个赫然的名字灌入我的脑际——丛一平。丛一平同志当时是中共西安市委专职常委,分管文教宣传口的工作。报社的老同志都交口称赞他的水平、魄力和人品.我真想早日看到他的风采。1965年夏季的一天,报社领导着我去到丛一平那里审稿.我未找秘书直接推开了他的门。他戴着一幅金边近视眼镜.正在…  相似文献   

13.
报社的新闻研究室,历来被称为“养老部”,请几位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坐坐,作为离退休之前的一个过渡。 1994年初,杭州日报新闻研究室的几位老同志相继离退休,新闻研究室几乎唱起了“空城计”。于是,我就从采编第一线调到了新闻研究室工作。 当时,新闻研究室是编辑部最不起眼的小部门,与采编一线相比,这里属于二线,显得“低人一等”;与后勤部门相比,这里又是一个没钱没权的单位。因此,没有同志主动要求到新闻研究室来工作。 开始,我思想上压力也很大。但我又想,如果一  相似文献   

14.
今年“十·一”过后,王盛茂同志把拟出版的《书海漫游》书稿放在我面前,请我阅读、批评,并为之写序。我欣然接受了他的请求。看完了书稿后,为他不顾多病在身,毅然整理二十七万多字书稿的勤奋精神所感动。这书稿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我和盛茂同志是在1970,1971年先后调入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又先后进入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省的图书馆事业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直到盛茂同志1996年退休,共事25年,可算是老同志、老明友了。他书中的文章我都熟悉,也很亲切。因为,很多工作都是一起做的. 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表彰我馆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的老同志,省中山图书馆于1985年1月4日上午召开座谈会,我馆三十多位从事图书馆工作三十年以上的同志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省馆馆长佟德山同志主持。省文化厅付厅长郑泽才、徐恒彬同志,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张春芳、科长林梓宗、付科长钟振祥等同志出席并祝贺三十多位老同志健康、长寿! 会后集体照相留念,还给每位同志照一张六寸彩色工作照片,赠送一件有意义的纪  相似文献   

16.
缅怀小平业绩继承革命传统本刊特邀部分曾在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老同志召开专题座谈会本刊讯为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前不久,本刊特邀请部分曾在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召开了“缅怀小平丰功伟绩,继承革命光荣传统”专题座谈会。核工业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相似文献   

17.
鄂音 《出版科学》1999,(3):64-64
1998年5月.经新闻出版署特邀顾问、出版发行界老前辈王益同志的倡仪和策划.中央一级发行和出版单位的一些领导同志和老同志.组织成立了《图书商品学》编委会。参加编委会的有王益。汪轶千.郑士德、邓耘、潘国彦、曹国辉、王鼎吉、吴道弘、周谊、粱祥丰、徐家祥十一人。  相似文献   

18.
我在人民出版社工作十几年,幸运地结识了一些老同志.他们为人正派,学风严谨,不摆架子,平易近人,使我很愿意和他们交往,而每次交往,又总能获得知识和人格的精神力量,戴文葆同志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位。老戴知识渊博,思路开阔,在出版界可谓“大家”、“专家”,但其言行从无好为人师之心。  相似文献   

19.
6月27日下午,在省档案局会议室举行了广东省家庭建档示范点挂牌仪式,李士智副局长将“个人档案馆示范点”的大红牌子授予屈干臣同志,屈干臣同志接过“个人档案馆示范点”的牌子,激动地说:“我建立个人档案馆,是想从保护家庭和个人档案历史的角度来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弘扬家庭文化。我建立的档案馆自2004年以来,免费接待社会人士2000多人,有时,接待一批参观者,我要讲上两三个小时。很多老同志参观了档案馆后说,我生活成长的经历折射了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称赞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尽管我讲得唇干舌燥,但我觉得很充…  相似文献   

20.
我这个人可以说是与韬奋有缘。 1981年,我从上海市出版局机关的理论研究室“划”到新成立的学林出版社,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编写一本《韬奋与出版》的书。当时局里对此十分重视,局长宋原放同志、副局长吉少甫同志和生活书店的老同志方学武等亲自给我布置任务,联系作者,并且参加提纲的拟订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