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雏菊     
  相似文献   

2.
曾经发誓要记住的许多事情,犹如旧日的晚霞在潮汐后渐渐淡去。有时候一瞬间的感动,一点点的思绪却奇怪地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3.
4.
河边的雏菊     
南风 《良师》2010,(3):10-10
有一棵雏菊生长在一条小河边。每天,住在木屋里的小女孩都来给雏菊浇水。对雏菊来说,这种生活既甜蜜,又简单。  相似文献   

5.
梦想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沓练习册,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他本以为这些东西早就荡然无存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50年。布罗迪随手翻了几本,很快便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自己是未来的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里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盲童,他认为,将来他肯定是英国的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午后,美丽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照进教室,洒下了一片细碎的光点。微风撩起了米依额前的刘海儿,课桌上的影子也随之轻轻地晃动。  相似文献   

7.
雨果小说《笑面人》中插话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抨击了贵族政治;沟通了情节之间的连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使读对人物性格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DonHerold 《英语辅导》2004,(11):49-49
如果有来生让我再活一次……我一定要犯更多的错误。我会放松下来,做一些热身活动。  相似文献   

9.
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充满宿命的意味,就像那失而复得的东西,那修好的木桥,那些准时出现的雏菊。当这一切来临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那是一场爱情?原谅我重复这样一个故事,重复大雨中低矮房檐下的一瞥惊鸿,重复那个男子有些木讷的言语……  相似文献   

10.
阿芙琳在树林里拾蘑菇时迷了路。她正感到害怕的时候,忽然看见一株大树上嵌着一个牌子。她心里想:“说不定这个牌子会给我指路。”可是,这牌子几乎被树皮完全遮住了.没有被遮住的字也被雨水冲洗得无法辨认。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评论家们谈到雨果《九三年》中的人物朗德纳克,总是概之以“杀人恶魔”、“地狱里的撒旦”,以他战争中的表现定论其人物性格。然而细读原作,我们看到朗德纳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文章认为在他的主导性格之外,他身上还并存着施工值得肯定的品质,度图挖掘出朗德纳克蕴含于深层的性格。  相似文献   

12.
名著《巴黎圣母院》旨在控诉“宗教的桎梏”。克洛德·浮罗洛在宗教境遇中的人生悲剧 ,深刻地表现了宗教对于人性的压抑与扭曲 ,在更深层次上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主旨。而这一点在以往是未得到足够重视的。  相似文献   

13.
买了一个石湾陶器,那陶器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匹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负责包装的是一位中年妇人。她从满地满墙的纸箱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有我的石湾陶器的四倍大。接着她熟练地把破报纸和碎纸屑垫在箱底,陶器放中间。四周都塞满碎纸,最后把几张报纸揉成团状,塞好,满意地说:“好了,没问题了,就从三楼丢下来也不会破了。”我的石湾陶器,现在成为一个庞然的箱子了。我觉得烦恼。后来,我做了一个决定,舍弃纸箱、碎纸和破报纸,找来一个提袋提着,从旅馆到飞机场一路无事。但是上飞机没走几步,一个踉跄,手提袋擅到身边的椅子,只听到清脆的一声,我的心震了一下:完了!把陶器拿出来检盎,果然犀牛的右前脚断裂,头上的角则完全断了。  相似文献   

14.
论雨果小说的心理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果小说的心理描写十分杰出,却长期被人忽视。他的心理描写分为两个阶段:《悲惨世界》以大段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内心斗争、思想转变和性格特征,《笑面人》刻画了人物的变态心理和妒忌心,《九三年》剖析了主要人物的思想斗争。雨果的心理描写长短结合,有时以思想分析来展现,有时以话语和行动来显示,手法丰富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16.
在艺术作品中,创作者常常通过构建意象来表达独特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感悟。电影《雏菊》中"雏菊"作为影片的中心意象,始终贯穿整部影片。雏菊是电影的一条叙事线索,故事情节围绕着雏菊而发展;雏菊对电影主题的表达起到了烘托、提升的作用,将爱情人性之美展现出来;电影画面中雏菊的出现为故事营造了唯美的场景,给现代人带来了一泓清泉。雏菊的意象也是具有美学价值的,首先雏菊的画面宁静自然,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其次,电影《雏菊》采用了悲情模式,雏菊意象的运用奠定了故事的悲情基调;最后,雏菊在意象造境上,体现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思想家卢梭让—雅克·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著作家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七岁起同父亲一起阅读小说,进而阅读伦理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著作。其后通过自学提高文化水平。1745年与洗衣女工苔蕾丝·勒瓦塞结合。不久发表歌剧《风流缪斯》。1755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6~1761年,写作《新爱洛依丝》获得巨大成功。1762年,《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先后问世,不久被索邦学院告发,书被焚烧,他先后逃往瑞士、普鲁士避难。逝世后遗骸葬于巴黎的先贤祠。遗著《忏悔录》头六卷出版于1782年,全本出版于1789年;《一个孤独的…  相似文献   

18.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  相似文献   

19.
帮事发生在阿姆斯特丹。开场是女主角惠瑛快乐地踩着脚踏车,穿过飘散着甜甜气息的街道。路两旁是高低不一的房子——无一例外有我最喜欢的大斜坡屋顶。然后惠瑛来到一片种着大片雏菊的田地里画油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