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教育学与后现代哲学文化思潮一致对教育的“现代性”进行了反思,出现了对教育现代性的解构和后现代的建构。后现代教育学的出现,为后现代音乐教育学奠定了基础。我国的音乐教育是建立在教育的“现代性”之上的,所以后现代教育思想也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带来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音乐教育理论的提出,对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的模式及现阶段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更具有哲理化、实践化的音乐教育理论也将使我国的民族器乐学习更具有审美性和实践性,文章将从音乐教育哲学的角度来作为切入点,分析后现代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对我国民族器乐学习中的指导性,进而对民族器乐学习方法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主义批评在西方学界崛起的背景是后现代主义,它对后现代理论既有批评方法论的沿袭也有理论论本体的反叛。正是在与各种后学理论的交锋中,新历史主义明确了文化诗学的学术理想。从文化诗学的批评方法论和理论旨趣两方面,对新历史主义与后现代理论的话语关系作出适当清理,是正确理解新历史主义话语特征的前提条件,也是文化诗学的谱系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文化作为后现代主义的象征,它的产生是与当代社会的高度商品化和高度媒介化联系在一起的。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等领域无处不在,文化作为一种消费品从文化圈里走出来,艺术品成为供大众消遣的一种手段。这种文化的商品化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这种后现代语境之中,中国的影像文化也迅速地改变着自己的形象,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美学个性,去迎合大众的商品消费。电影和电视作为影像文化的主体最容易感受到这种后现代文化的影响,并体现在正负两方面。因此,我们在以更开放的立场去拓宽学术视野的同时,也要探索后现代语境所带来的种种新问题,并呈现在反映我们真实生活图景的影像文化中。  相似文献   

5.
当前人类知识性质正面临着后现代的转型,这种转型对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必将会带来新的思考和启迪.文章主要从现代科学知识型向后现代文化知识型转向的理念出发,从音乐教育的目标、知识的选择和教学过程来探讨高师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6.
廖家骅先生作为当代中国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为中国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称为“中国音乐教育学科的领路人”。基于对廖家骅学术成果的系统梳理,从其对音乐审美特性、音乐教育审美特性、音乐教育与审美心理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其音乐教育美育观;从其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职责、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等问题的关注概括其音乐教育通才观;从其对一线音乐教学、教育现状等现实问题与实践性问题的关注与评论提炼其音乐教育实践观,从而对他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全面阐释。对廖家骅音乐教育思想的研究既是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的总结与回顾,也是对我国当代音乐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文化转向展示了一条从现代到后现代的历史嬗变轨迹。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为后现代转向创造了有利的现实语境,而这其中电视文化的拓展更成了后现代版图扩张的重要一环。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在技术、审美与叙事等方面都显现了其后现代的特质。然而,电视文化的后现代性也带来了符号幻象、视觉幻象与娱乐幻象,需要我们严肃而理性地去面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正朝着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前进,已出台的相关政策中也明确指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方向是弘扬民族音乐。目前,如何在高校中更好地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开展的作用和意义为切入点,旨在帮助高校更好地开展音乐教育工作和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到来,在文化领域引起了各种哲学文化思潮对以科学理性为主导的现代性思想的批判,其影响波及众多学科领域,使之发生了深刻的思想变化,产生了后现代转向。音乐教育学科在其他人文学科前沿思想的基础上,对建立在欧洲科学理性音乐本体体系基础上的审美音乐教育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构建了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哲学基础,以适应全球多元文化视野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被誉为音乐教育的奥林匹克,是国际音乐教育最高层次的学术殿堂。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以"和谐与世界的未来"为主题,共邀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界的专家与教师于北京,以学术交流和音乐活动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交流国际音乐教育的最新信息、最新理念和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的特征,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已成为当前共同分享国际音乐文化及其教育果实的最佳平台。本届大会彰显了世界民族融合的精神,以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时代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