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写多了,难免有种"疲惫感"。年年工作相似,生活一样,好像新闻也差不多,写得没劲,可以"复制"了。我认识不少通讯员,就有这种抱怨。他们觉得平静的生活没有新闻,写出的稿件质量可想而知。怎样才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挖掘新闻,从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捕捉“新意”,用“新”来带动时效、精练和报道质量,令人深思。在这里,笔者想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我对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创作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总结,这就是——"欢乐","创新",和"流行趋势"。 首先说说"欢乐"和"创新"。 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是因为我觉得"欢乐"和"创新"是分不开的。每一档综艺节目的制作者,都希望为观众创造"欢乐";每一个创作者都在想,用什么方法能达到这一目的?我认为,琢磨各种招数达到"欢乐"的过程,其实就是综艺节目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信息系统工程》2011,(3):16-16
2010年春晚,刘谦让一只手穿过了玻璃桌面,至今人们仍对他的魔术赞叹不已,舞台上的《穿越》魔术需要互动才能让观众满意,让观众觉得"给力"。其实,现在企业面临信息化整合的难题时,让数据实现"穿越"是很重要的解决之道,而这也和《穿越》魔术一样,要想让人们叫好,必须得有"互动"。  相似文献   

4.
第九届华赛新闻人物与肖像类组照金奖是一组反映"90后"农民工的照片——《农村来的年轻工人》. 说实话,这组照片也许谁都可以拍到,但是也许谁也没有想到.换句话说,只要想到了去拍这个专题,其实已经成功一半.所以,当记者李震宇报完这个题目,挎起相机走出报社大门时,他已经胜券在握. 在说起这组照片时,不止一位前辈发出相似感慨:自己拍了几十年的农民工,但拍出来的都是相似的——艰辛、愁苦、外表肮脏,从没想过新一代的农民工有什么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最近陕西省某地发生森林大火,在救火过程中有9名干部群众遇难。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有家媒体用了这样一幅图片:某殉职干部的妻子拿着一只亡夫被烧得焦黑的手站在那里。图片说明是“某某的妻子已欲哭无泪”。看到照片的第一反应就是:可怕,太可怕了,让人不寒而栗。可以想象,记者是想通过照片反映殉职干部牺牲的惨烈,从文字稿中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未曾想到媒体会把状况如此具体化,真是“图不惊人死不休”啊!这让我想起去年香港艺人陈宝莲自杀事件。她跳楼自杀后,有香港媒体收买殡仪馆工作人员,拍摄并刊登了她死后的照片。这件事在香港引起…  相似文献   

6.
沙洲  黑丁 《新闻天地》2011,(5):33-36
2009年3月11日,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男人走进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一开口露出被香烟熏黑的门牙说:"我欠下别人几个亿的债,这辈子是还不上了。你们法院判了几十起,也抓了我好几次,我已经家破人亡,我想以命抵债又觉得对不起人家,你们找个罪名把我判了吧,这样我心里还会好受些!"  相似文献   

7.
有的青年作者来信说,经常在报刊上读到的散文,“多是身边琐事,不是写邻居便是写家庭,读起来很有雷同之感,这是不是作者的视野太窄了一些?像我们学习写作的青年,应该多读哪类散文为好?”我想了想,的确是这样,不少散文是雷同的,不仅仅是题材雷同,就散文中的某些情节与所发抒的感怀也有雷同之处。就我读过的散文中,觉得雷同的有这样一些: 想起了我小时候和三姑一块在田野上追兔子,割羊草,可是现在她忽然是一位有孩子的母亲了……(通过儿时的回忆写自己感叹的散文,比较常见,可说是大同小异); 说起过生日我就忘不了在二姨家那天,玩得好极啦……(也是通过回忆写童年乐趣的散文,也比较  相似文献   

8.
有情,有爱,就有好照片。 情感是新闻摄影的催化剂,是"酶"。没有了这个"酶",照片就无"情"无"味",就无法打动自己,更无法打动读者。 一幅好的新闻摄影作品是怎样拍出来的?用相机拍,用脑子拍,更是用"情感"在拍!用相机拍照的人是浅层次的,有了头脑,如果没有情感投入,那么拍出来的东西也不会长久留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9.
"我有时候路过人艺,看到有几个(外来剧目的)海报在首都剧场外一挂,说实话我觉得挺没面子的。"  相似文献   

10.
徐斌 《新闻实践》2008,(5):F0003-F0003
4月1日,有同事托我向《都市快报》索要刊登在当天五版的一张照片,是网友拍摄的,标题叫《思念》。他说是好友觉得不错,辗转找人,想作为个人收藏。于是,我便让快报摄影部主任傅拥军在征得作者同意后,把照片传给我。我一收到这张《思念》照片,第一眼就感觉心头猛然一抽,一种感动便在浑身弥漫开来。  相似文献   

11.
远离"孤独"     
我是偶然读到这组照片的——题为《东京的孤独者》,作者是美联社摄影师戴维·古腾费尔德,获今年"荷赛"日常生活类组照一等奖。这是一组拍摄特殊人群的纪实照片,读了,心里很想说点什么。但是,很长时间,我怔怔地面对它,却哑然无语。我感到照片里的每个主人公都不想与我说话。他们有的把背影给了我(见附图一),有的正离我远去,有的低着头;惟一一位面对着我的,还用耳机塞住了耳、用口罩盖住了嘴(见附图二)……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上海相机收藏协会发动会员参加《格林杯》老相机拍新上海摄影比赛。我有一架伴随我拍摄了54年的珍爱的莱卡3C型老相机,我虽已70岁高龄,还是积极报名参加了。 一架曾摄下珍贵历史照片的老相机 我曾用这架相机拍摄了1947年12月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救饥救寒运动”(这组照片先后被《上海人民革命画册、《申江红浪——上海第二条战线斗争风云录》选用,上海解放初的《庆祝上海解放大游行》、《庆  相似文献   

13.
"我们并不是要否定亚运,亚运给广州带来的好处大家有目共睹。我只是想说,这是一个程序正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瞬间与永恒     
照片是一种直观记录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图片。进行照片档案整理工作近一年来,我从这一幅幅带着人间沧桑、世事变迁的照片中看到了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虽然经我手整理的照片不下五千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一组照片。 在我整理的照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平民生活的,自然镜头也没少瞄准上海的弄堂。弄堂——一个代表着上海平民生活的名词,相信每一个上海人都最熟悉不过了。弄堂里总是有一种日常生活的安详实在,这就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应该觉得很遗憾。照片上的弄堂虽然是四五十年前拍摄的,而且也不知其名,  相似文献   

15.
有一家媒体近期举办的记者、编辑和通讯员培训班上,一位讲课的资深编辑说,我给大家提一条冷门建议:请各位挤点时间,把鲁迅先生写的《文章秘诀》一文找来读读,反复深入研究他总结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12字对深化文章"有真意"的理解,增强所写文稿生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要深化对写文章"有真意"的理解呢?首先,深化了对写文章"有真意"的理解,就能做到真想写才写。真想写的前提是,  相似文献   

16.
版面工作失误很多,只不过见诸于报端的失误不多见。因为一张版样拼出后,要经过工厂校对组、版面检查组、版面组、社领导等几道关口把关,绝大部分失误都在见报前消灭了。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我想把这些“家丑”扬一扬,对自己、对同事、对广大通讯员来说,都可能是有益的。3月23日,军报三版在头条位置刊登了一组题为《黄河救人》的照片。因为是一组难得的现场抓拍照片,所以版面处理得很大方,用一幅大照片附带3幅小照片,特别引人注目。可是,照片见报的当天,就有读者反映,这组照片可能是假照片,是事后摆拍的。因为从画面上看,落水儿童光着身…  相似文献   

17.
本书为人物传记。它独家披露了孙道临的童年生活和家庭生活。本文摘自该书,有删节。我想结婚了孙道临从电影厂出来,一个人沿着衡山路默默散步。今天是中秋佳节,一个万家欢聚的时刻。一双双情侣从身边偎依着走过。  相似文献   

18.
岁末年底,报纸上“送温暖”报道渐渐多了起来。但我发现,多年来,“送温暖”照片似乎都是一个样子:“送温暖”的领导一手端着慰问物品,面向镜头,一脸笑意,作深情慰问状。而被慰问者双手捧着慰问物品,感激地看着领导。照片中,领导大都是“正面形象”,而被慰问者多是“侧面形象”。我就禁不住想,“送温暖”的照片为啥年年一样?记者们为什么就不能换个角度呢?记者可能会抱怨:拍摄“送温暖”照片,多是奉命行事,而且往往要“突出领导”,也只能那样拍。但是为什么每张照片都拍成那个样子呢?这一是记者有了固定思维模式,虽然镜头里的人不一样,但也不…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是我抓拍的一张照片。想请专家给指导指导。我是贵刊的读者,《新闻与写作》使我受益匪浅。谢谢您们给广大读者提供这么丰盛的宝贵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20.
人们提起包玉刚,立刻就会联想到大家对他的誉称:“世界船王”。这个雅号来自一个小小的故事。1976年3月8日,美国《新闻周刊》在封面上刊登了包玉刚的照片,并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包玉刚成就非凡,这位香港环球航运集团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仅花了20多年时间,他就建立起一个海运帝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私人海运巨头。”这篇题为《海上之王》的文章发表之后,“世界船王”的雅号就飞越到五洲四海了。其实,他现在远远不只是一个船王。1979年11月,我从合众国际社的一条消息中第一次知道包玉刚这个名字。后来,我在采访中国船舶工业公司和中国租船公司时,包玉刚的情况强烈地吸引了我。我很想采访这位船王,他还是我的同乡呢!他的故乡在浙江宁波庄市钟包村,也就是我童年经常去玩耍的外婆家。村里有个包家祠堂,包玉刚就是宋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