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凤玲 《科教文汇》2008,(8):160-160
“唐人选唐诗”作为重要的唐诗选本,一方面选家的诗歌评论对后世诗论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诗歌的选录也体现了唐人的审美趋向。本文拟对以《河岳英灵集》为代表的盛唐选本选录标准和内容作以概述。  相似文献   

2.
吴凤玲 《今日科苑》2008,(2):222-223
"唐人选唐诗"作为唐诗的最早选本,它一方面反映着选家的文学批评观念,同时也反映着唐代的文学思想变化轨迹。本文试图将"选本"这一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批评形态和诗类分析相结合,对盛中唐转变时期诗人审美心态的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唐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背景,通过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英译的分析,阐述了许渊冲翻译理论中意美、音美、形美的内涵,彰显了"三美论"对唐诗英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闫绒利 《内江科技》2012,(11):86+128
本文在简单梳理隐喻、转喻的认知机制基础上指出二者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阐释了两者的互动基础,运用古森斯的"隐转喻"模式,以《唐诗三百首》为语料,分析在唐诗意象构建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泠 《科学大众》2013,(1):33+132
教师应多写"下水作文",供学生感悟、参考、辨析、比较。本文在选录本人一则下水读后感的基础上,提出对文本解读中适度阐释、完善"前理解"构建、利用"文本互涉"来进行专题性学习等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宋代编撰刊刻的唐诗别集就体例而言往往有"分类"编排的倾向,而明代编撰刊刻的唐诗别集常常有"分体"编排的倾向。这两种编排倾向的背后有着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代竹文化发达,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竹以其独特的表征价值获得了文人群体的青睐。"不可居无竹"的恋竹情结成为潜藏于整个文人群体的普遍文化心理现象。竹大量入诗,并在唐诗中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涵蕴。拨开唐诗中竹意象的层层枝叶探向深处可发现,唐代诗人在诗作中与竹意象间涌动着深层的感应关系。这种人与竹之间的互动关系大体表现为"疏离""对话""融合"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唐家优 《知识窗》2012,(4X):16-16
<正>一、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阅读本身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唐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背景,通过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英译的分析,阐述了许渊冲翻译理论中意美、音美、形美的内涵,彰显了“三美论”对唐诗英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约十年前,在清华理科楼前的下沉广场上,我第一次亲临謦咳,聆听了杨振宁先生的讲座<美与物理学>.那时候,初登学殿而充满朝圣之心的我早已对系墙上所有的中国物理名家如数家珍,我把这看作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次"路过".十年来,这篇文章已经成为某种形式的经典,收在形形色色的选本里.  相似文献   

11.
诗歌翻译的最高原则是"三美"的有机统一.通过对这一原则对唐诗<春晓>四首译文从意义,音韵,形式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各自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2.
苏亚囡 《科教文汇》2009,(34):49-49
本文主要是对唐代家训中有关女子教育的内容进行探讨分析。认为从唐人家训来看,唐人的女子教育观念固然有较开明的一面,但主流仍是受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影响的中国传统女教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课本上选录的古诗文非常有限,很多教师也不太注重古诗文教学,学生对古典文学知之甚少。"在此背景下,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语文学科教学和古典文学熏陶之间的关系,通过唤起兴趣、诱发乐趣、体味意趣三个步骤,倡导古诗文诵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开启出一扇古诗文之窗,引领他们步入文学殿堂。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2013,(5):40
"文源图华——中华经典百科图说丛书"(彩图版)包括《百科图说唐诗三百首》(上下册)、《百科图说千家诗》。木丛书以中国历代较有代表性的文化经典为蓝本,以百科知识的形式进行解析、链接,以全新的方式展示中国文化的全貌和  相似文献   

15.
王思任在<<徐文长逸稿>叙>一文中就徐渭作品的辑选工作提出了与张岱不同的看法,其"欲严文长,以爱文长"的选文理论对张岱的接受观、创作实践以及史观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段旭 《百科知识》2015,(1):56-60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强盛的封建王朝。唐朝国力昌盛,文化繁荣,武力强大,又兼有博大的心胸,海纳百川,对外交流频繁,使得"唐人"成为了华人的代称。可惜岁月流逝,唐朝华美的大明宫已经倒塌,绚烂的唐三彩所  相似文献   

17.
宋丹红 《科教文汇》2009,(35):257-258
本文是对唐诗语篇衔接与连贯特征的分析。本文从衔接手段、主位推进模式和语类结构三个方面探讨唐诗语篇的特征,认为唐诗在这几方面的特征是为了诗歌的美学功能服务的。  相似文献   

18.
说说宋词     
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彩耀眼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与唐诗并称文学双绝,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宋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相对于之前的古体诗,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其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同时它也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宋词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文学以及文化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作为几千年母语教学的精髓,"以读为本"一直倍受推崇。古人更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名言,如今,朗读教学更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因此,"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  相似文献   

20.
才峥 《科教文汇》2008,(3):157-157
月老最早出现于唐人小说《定婚店》中,后来逐渐与红娘成为家喻户晓的媒人形象。月下老人这一形象在唐代小说中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唐人的姻缘命定观念,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民俗中的媒妁传统。同时,从文学形式自身的发展来看亦是唐人“始有意为小说”、重视人物形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