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清 《江苏教育》2006,(4B):24-25
如果要完整地呈现通师二附,那就不是写一篇文章.而是要写一本书——恐怕不止一个人会这样想。因为.通师二附实在不是一所平常的学校。不只因为它是著名教育家张謇创办,“从不随波逐流”、“屡开风气之先”、“面向平民子女”、“广设时新课程”;不只因为它产生了李吉林这样的大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从这里飞向蓝天——李吉林与通师二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篇首语在小学教育界,李吉林的名字总是与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连在一起的。有人说,没有李吉林,就没有今天的通师二附;也有人说,没有通师二附就没有今天的李吉林。所以,当我们要了解通师二附的时候,首先接近的就是李吉林;当我们真正走近了李吉林,也就开始了解了通师二附。了解通师二附,必须了解情境教育;走近李吉林,更必须研究情境教育。在今天的形势下,在基础教育正在翻开课程改革新的一页的历史性时刻,作这样的了解和研究有没有必要?回答是肯定的。这不仅因为李吉林老师博大精深,她所创立的情境教育理论已经而且仍在影响着南通、江苏、以至于中国的大批教育人,而且因为她和通师二附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实践,这些实践,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是超前的、先进的,对于当前小学阶段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尤其具有启发意义。所以,尽管李吉林已经是中国的李吉林,通师二附也早已声名远播,但正如好书不厌多读一样,我们还是怀着虔诚认真地把她打开了……现在,就让我们走向濠河,走进通师二附美丽的校园,走近一代名师李吉林。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年轻教师恐怕不大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南通市小语界曾经出现过“五朵金花”。她们是通师二附的李吉林,通师一附的杨秀兰,通师三附的亓浦香,城中小学的张育新,实验小学的陈锡珍。那时候,外地教育部门有人来南通学习,保准要听这5位女教师的课;南通要派人出去讲学、交流,人选也常出在5人中间。她们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享有多项荣誉、嘉奖;她们被各自的学校视为“学术领袖”,却几乎没人担任过领导职务(张育新老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现体,语言文字水平“深”是指文章要有深度,要写得“深刻”的意思.因为写文章不只  相似文献   

5.
案例师: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生A:课文第十自然段写“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我觉得“站满”一词用在这里不够准确。师:你能说说不够准确的理由吗?生A:因为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而这里又写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师: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师面向其他学生)同学们,你们有和他一样看法的吗?生:我也认为“站满”一词用得不够准确,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写“有女孩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这天漳河边上不可能站满了老百姓。生:还有,课文第八自然段写到邺“年…  相似文献   

6.
一、初读感知师:小朋友,昨天我们布置过,今天要学习第19课《最大的“书”》,要求大家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大家预习过了吧。谁能简单地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是怎么知道的?生:课文写了小朋友川川问了好多问题,地质勘探队的一位叔叔为他作了解释。生:课文倒数第二段中:“读了这本岩石书……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这个意思。师:大家说得很好,说明我们预习课文,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要真正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弄清楚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人,写了他们的什么事?这两点谁能说说看?生:(略)二、学习…  相似文献   

7.
<正>一、读题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指黑板)一起读。(生齐读课题)师:“皂”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在田字格里板书)上边是——生:白。师:“白”字要写得稍微扁一点,下边是——生:七。师:“七”字的一横要稍微长一点,而且要稍微斜着向上,这样就把“白”字托住了。请大家拿起笔,在生字表格边上认真地写上一个“皂”字。  相似文献   

8.
一、谈话导入,铺垫揭题师(:板书:小)这个字,念——生:xiǎo。师(:擦去“小”的钩,用红色粉笔在“小”字底下添写“隹”)用红粉笔写的这个字,读什么?(生念不出。师注音:zhuī)师:这个“隹”字,指的是“短尾巴的鸟”“。小”和“隹”俩字合起来,念——生:què。师:雀字,从“小”,从“隹”,可见,雀是一种怎样的鸟?生:小鸟。生:一种短尾巴的小鸟。师:对。这个“雀”,我们一般指的就是麻雀。麻雀,我们大家都看到过吧?在你的印象里,麻雀是一种怎样的鸟?(师在黑板上添“看”字。师生讨论对麻雀的印象,最后引出课题)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七巧板”吗?生:玩过。师:那你们看,这是一副“七巧板”吗?生:不是。师:为什么?生:因为它只有六个图形组成,所以它不是“七巧板”。师:那我们就把它叫做“六巧板”。  相似文献   

10.
施敏华 《师道》2023,(10):29-31
<正>仲春三月,春风万里,草尖慢慢绿了,校园里的花儿也渐次鼓起了花蕾。“飞鸟在空中翱翔,虫儿在花间嬉戏。大自然中,处处有可爱的生灵。”统编版语文三下第一单元主旨即走进自然,感受生灵之趣、春天之美,单元习作则聚焦“我的植物朋友”,要求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这是我从情境教育发源地——通师二附调动到被誉为“新田园学校”的八一小学后新接手的班级。  相似文献   

11.
《祖国多么广大》(第二册)一课共有四句话,其中最后一句“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既是本课的重点句子,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以下教学片断可供借鉴。 师:谁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 生:祖国就是“国家”的意思。 师:那美国、英国是不是我们的祖国?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那不是我们的国家。 师:不是。因为那不是我们的国家。(因势利导提示)所以说“祖国”就是——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日记的情感,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日记、写什么、怎样写、注意什么。关注学生“以什么态度写”“、写作过程是否快乐”,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和谐发展。[教学实录]一、谈话交流,走近学生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为什么到五楼阶梯教室来上语文课吗?猜猜看!生:是有人来听课。生:是毛陈镇小的领导、老师来听课。师:(十分吃惊,因为课前老师并没有告诉学生)哦!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我认识那些领导、老师,我一年级就是在毛陈镇上小学的。师:(非常高兴)同学们,今年我们孝感市实验小学与孝南区毛陈镇中心小学…  相似文献   

13.
选择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写鱼多的一个句群作为突破口。在学生明确了这个句群的总———分———总关系之后 ,即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总———分———总”段式这一知识的关键处———分述部分 :师 :请同学们看一看分述部分 ,想一想 :分述部分是怎样写出鱼多的?生 :写鱼的各种样子。师 :写出了西沙群岛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吗?生 :不是。只是举了一些例子。师 :说说理由。生 :因为它是说“有的……有的……”什么样的鱼怎样 ,什么样的鱼怎样。师 :很好!老师为你高兴。你发现了一种分述方法 :举例分述法。举例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 ,…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实录一、抓关键问题,概括“写了什么”师:今天我们要讲一篇与青山有关的课文,课文题目是——青山不老。我想知道怎样的山才是“青山”?生:就是长满绿树的山。师:“不老”,是什么意思?生:“不老”就是不会老的意思。师:那我就奇怪了,青山本来就不会老,它原本就是四季常青、千年不变的呀!这不是废话吗?作者又何必用一篇文章来强调“青山不老”呢!  相似文献   

15.
我省招生“并轨”改革迈大步本刊讯我省普通高权一几)广日招生“p辄”,日到经省委、省政相同意,省属本、写他26所S通高校(自农、师)一步到①,二巴实行招生“开轨”放至。提前一年实现国务院《中国被自改革和友展纲要》R实洒意见租国三教委要来。招生录取工作培...  相似文献   

16.
吴非 《语文新圃》2010,(8):20-23
你觉得现有的应试作文的选题、训练方式等等,能调动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吗? 不能,因为应试作文的功利性极强。我快退休了,从没听到有学生说“嗨,我今天写了一篇应试作文,我很开心”。只有自由作文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是“要他写”,而是“他要写”,两回事。  相似文献   

17.
一、作文讲评中的“读”。即在讲评时要求学生重点读教师的“修改痕迹”及评语。鲁迅先生就曾提倡青年人应到作家手稿中去学习“该这样写”、“不那样写”的道理,而不只学习现成的作品。他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援引惠列赛耶夫的话说:“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说———你看———那,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学生认真阅读经过教师修改的作文也是这样,从中他们可以悟出“不那么写”和“该这样写”的道理。就…  相似文献   

18.
<正>师:好了,开始上课了。知道今天我们要上什么课文吗?生:知道——《五彩池》(师板书课题)师:别看这个"彩"字不是生字,但很多同学容易写错。现在看老师写——要注意它的写法。【"彩"字虽然不是生字,但是老师不拘泥于教材,时刻以学生实际出发,把此字当作重点,让孩子看老师写,体现了"以需要为重点"的教学理念。】师:谁知道今天老师为什么选这一课来上?生:因为这篇课文很美。  相似文献   

19.
一、谈话沟通——其乐融融师:今天在场的不只我一位老师。想一想,怎么换个词问候大家,谁来说一说?生:老师们博学多才。师:听清楚要求,加一个词问候所有的老师。生:在场的老师们,下午好。师:非常好!大家注意,他加了一个词,“在场的”。请同学们再说一遍。生:在场的老师们,大家好!点评:我们在公开教学时,总要和学生进行沟通,但在沟通时,教师往往会因为顾及学生的情绪而进行浮泛的鼓励与肯定。从这位教师的课前交往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真实的对话,这种对话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它是“真教学”的标志。“听清楚要求”,并不是对学…  相似文献   

20.
情境一: 生:我想老师要问的问题是“西门豹是怎样的一个人”。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西门豹这个人物的特点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