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可是,一九七八年初夏,在武汉举行的一次全国部分高校政治理论课教材评审会上,对哲学的这一定义却发生了分歧,引起了争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问题末解决:一是,为什么把哲学叫做世界观的学问?这个定义是怎样来的?二是,毛泽东同志提的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选集》第774页)与上述定义的关系怎样?这些问题也是哲学教学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把哲学称为世界观的学说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早在一八五九年,恩格斯谈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时候,就把“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唯物主义原理,称之为“新的世界观”,并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存在原则性差异,并由此推论出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恩格斯则退回到直观的旧唯物主义立场上去了,这样的“差异论”缺少文本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共同哲学研究的出发点,他们的哲学不是新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差异,而是基本哲学立场、观点、方法一致基础上的新唯物主义或现代唯物主义哲学内部的分工、视野和关注点的差异和互补。  相似文献   

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非马克思“新世界观”的起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已确立了唯物主义实践观,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超越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世界观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延续和深化,是马克思先前业已形成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进一步表达。澄清这一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价值、地位,还原马克思思想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哲学上是实现了对以往哲学的超越,还是实现了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超越”?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革命变革的实质,就在于实现了对唯物、唯心对立的超越,建立了“超越”哲学。马克思的“超越”哲学,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而是结合二者又高于二者的真理。这种观点认为,自恩格斯、列宁以来,人们普遍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创始者,不是天生俱来的,而是经过一个长期的磨炼、艰苦的探索的过程,这里仅论述马克思从相信黑格尔哲学到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再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转化过程,从中探索青年马克思如何走上创立科学认识论光辉大道的初期概况,启迪有志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对旧哲学的突破发生在历史领域。与通常的理解不同,在马克思之前已经存在关于社会的唯物主义和人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把它们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关于社会的唯物主义和人的唯物主义属于客体的唯物主义和直观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则把唯物主义奠基于实践概念之上,由此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和人的历史性,由此,社会的和人的唯物主义被发展为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但实践唯物主义不仅改造了社会的和人的唯物主义,而且使自然的或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的面貌焕然一新,所以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社会历史领域。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一般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阿尔弗莱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在其学术生涯中,他始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并且他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和立场对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了重释,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理论即批判唯物主义。他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是本体论的,而是方法论的,也即马克思否定科学的、世界观的哲学。马克思是在非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概念的,并以“非本体论唯物主义”作为他自然观的基础。不是所谓的物质这抽象体,而是社会实践的具体性才是唯物主义理论的真正对象和出发点。这样,施密特突出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和突出主客体的非同一性。  相似文献   

8.
阿尔弗莱德.施密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在其学术生涯中,他始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并且他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和立场对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了重释,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理论即批判唯物主义。他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是本体论的,而是方法论的,也即马克思否定科学的、世界观的哲学。马克思是在非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概念的,并以"非本体论唯物主义"作为他自然观的基础。不是所谓的物质这抽象体,而是社会实践的具体性才是唯物主义理论的真正对象和出发点。这样,施密特突出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和突出主客体的非同一性。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是第一次把唯物主义学说运用于社会现象,创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学说。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只在解释自然现象时才是唯物主义,一进入社会领域就变成唯心主义了。这就是说,他们下半截是唯物主义,上半截是唯心主义。当然,就是在“下半截”即自然界的唯物主义,由于形而上学的限制,也不能说是完全彻底的。恩格斯认为旧唯物主义有三大局限性,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唯心主义。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中,对这个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深刻地记录了马克思在巴黎无产阶级直接影响下,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伟大转变的思想历程。它不仅勾划出马克思世界观的基本轮廓与核心内容,而且描绘了推动马克思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决定力量。构成马克思学说的核心内容,推动马克思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动力,决不是马克思头脑中伦理的人道主义,也不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抽象哲学研究的简单综合,而是社会  相似文献   

11.
实践的特性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这个问题自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著作予以重新解读以来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继承的中心问题.我国学术界也予以极大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都不是物质,而是人类的劳动实践.实践的特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不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它同时又具有强大的目的性;实践的特性完美的体现了它的桥梁和中介作用.马克思正是充分认识到实践的主体能动特征,并以此批判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直观性.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类历史本身.由此,我们可以明确马克思的哲学文本是建立在崭新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为了区分以往的一切旧唯物主义,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成为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行动着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我国经济哲学研究的历史有30余年,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的历史是20年。世纪之交经济哲学研究发展到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是重大进步,但"瓶颈"性问题凸显出来: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仍未得到重视和研究。研究和回答这一问题,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才能深化一步,其体系性架构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政治经济学范畴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命题中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哲学。马克思经济哲学存在形式承载的内容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内生变量,准确理解前者,才能对后者作出符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文献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重大理论形成过程中的一部重要书稿包括手稿,这部书稿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致批判的一种理论产物,决定把精力转向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系统的结合希望取得一些更大的进步,由此给马克思主义学说带来了基本的雏形。对手稿的研究不仅在历史性的唯物主义观点上有着重要点的作用,而且也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体验,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初期整合。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提出:“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使它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所作的重要概括,其中突出地揭示了马克思对唯物主义所作的历史贡献。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人甚至把它作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中,先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然后才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的主题从整个世界转向人类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状态,并确认实践是人本身感性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生活于其中的感性世界存在的深刻基础,确认实践是人的本体活动或活动本身,人通过实践创造了人的存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以表明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这种唯物主义把主体即人的能动性提到首要地位,并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来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他们明确地宣称他们的新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并且这一哲学的任务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确立了生产劳动的实践观,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本体论,从而实现了对以往传统本体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通过他的实践本体论揭示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本质及其在历史和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找到了实体世界和理念世界;物质本体和思想本体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真正突破和变革了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二元本体观念,把传统哲学的二元本体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对于马克思主义,国内学术界一般习惯于按研究领域进行划分,把整个马克思理论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分门别类地进行阐述.而由郝立忠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作为哲学形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一书却主张,把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作为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至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理论与实际关系问题的解决人手,来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成和发展,为我们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创立的新世界观———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正式诞生的源头。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彻底清算了费尔巴哈哲学:既充分肯定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功绩与合理因素,又深刻揭露其根本局限并彻底改造其根本局限。它标志着以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被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所取代,从而真正实现了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18.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本特征。传统哲学教科书未能真正理解和传达出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历史观的统一,当成是四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共性,而不是同一理论的不同属性和功能。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实践哲学中,它们对实践之于马克思新哲学的意义,理解的差别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本义的深入探究揭示出,马克思的新哲学从其根本特征看就是实践哲学,它既是马克思的世界观、方法论,又是马克思的辩证法、历史观,同时也是马克思怎样认识人、人的社会和人的世界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讲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而不是"全部哲学的终结"。认为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以后全部哲学都终结了是不符合恩格斯本意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过程中,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没有马克思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正确的。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以后,不仅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产生了很多流派的西方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建构,离不开现代西方哲学提出的问题与挑战。在开启这一视域时,我们也需要对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边界进行一定的界划,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们混为一谈。只有在这样的问题域中,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对话关系,厘清马克思哲学走向当代的逻辑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