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适宜的起跳点对跳高是起重要作用的。我们在实际中常常看到不少运动员有这样情况:有时比赛的开始前半程技术动作完成得很好,但随着横杆不断的升高,尤其是当面对接近自己最好成绩的横杆时,往往由于起跳点不准,不仅跳高技术变形,而且也影响了本人的情绪和积极性。更有甚者,结果连平时很有把握的高度都跳不过去。对此,人们较多地从心理因素上加以分析无疑是有益的。笔者认为,在技术方面,运动员对起跳点独自进行调整的能力差,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因素。本文就如何调整跳高的起跳点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一、关于确定起跳点问题起跳是助跑…  相似文献   

2.
对第11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运动员进行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最后一步技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异性小;H2、成绩和重心最大高度均相对较低;起跳点距离横杆垂直面过近;助跑速度和起跳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低;利用水平速度的能力不够;起跳结束时重心垂直速度与垂直加速距离、摆动腿摆动速度与摆动腿水平角、缓冲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与垂直速度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的跑的段落中,途中跑的段落最长,因此,它对运动成绩起着主要作用。目前,对途中跑的技术分析较多,从重心的高低来讲:有低重心大幅度与高重心快频率之分,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跑法。这些技术风格的形成,除了先天的生理条件外,大部分靠后天的训练。而训练的努力方向应该是理论上的最佳技术——低重心、大幅度、快频率的跑法。但对运动员来讲,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初级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从小学到大学直至体育专业,体育教材的顺序都是先让学生学跳高后学跳远。可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学习跳远时,有一部分学生用跳高的助跑方式(最后几步)和起跳动作做跳远的相应技术练习,而且这一错误动作很难纠正,极个别的学生甚至到跳远课结束时,此错误动作还时有出现。人的基本活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先走后跑再跳。跳高和跳远都是提高人的跳跃能力的身体练习。从技术结构角度分析,跳高和跳远都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技术环节。跳远的助跑,实际上是有相对固定距离和步数的加速跑,其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 跨栏跑技术复杂。教学实践证明,要求学生模仿优秀运动员或教师的动作进行练习,效果都不太好,不易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我们设计和运用了“直、快、高、前”的简明教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直、快、高、前”技术要点的含义 1.直——直线性。表现在起跨时摆动腿前后直线摆动;起跨点和落地点基本呈一直线;栏间跑和起跨、落地点成一直线。 2.快——速度快。表现在积极上栏,栏上腾空时间短;跑跨结合好,中间无停顿;栏间跑速度快。 3.高——重心高。表现在起跨攻栏重心高,下栏着地重心高,栏间跑重心高. 4.前——动作向前。表现在摆动腿积极前摆,起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知道,跳高的完整技术是由助跑、踏跳、腾空(空中动作和落地四个主要环节组成,而正确有力的助跑和踏跳的结合,才是决定跳高成绩的关键。跳高的踏跳形式又大致分以下两种类型:即速度型踏跳和力量型踏跳。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或初学跳高的人,经常会在 比赛时因起跳点不准,影响实际过杆高度和水平,过早淘汰令人惋惜,如何找准步点,是许多跳高者所关心的问题。 跨越式跳高技术以它自然、简单、容易掌握受到中小学初学者的欢迎。跨越式助跑是采用与横杆之间夹角30°-40°的直线从侧面向横杆方向跑进的,起跳点离横杆距离为60-80厘米或自己手臂的一臂距离、靠近起跑点一侧横杆三分之一处作为起跳点位置。一般助跑为6~8步。跨越式助跑丈量方法有两种,一是“反复丈量法”。从起跳点开始用正常跑速向远离起跳点方向跑进,数到想跑的步数后,反复…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背跃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起跳技术,其起跳特点是正心用力获得最大腾起速度。“正心用力”是指运动员在起跳蹬离地面的一刹那,人体重心至起跳点间的连线与地面垂直,即重心位于起跳点垂直线上的“正心”。众所周知,人体腾空后按一定的轴进行转动,其转动来源于起跳时所获得的转动力矩。正心用力时垂直支撑反作用力通过重心,不会产生空中转动。因此,正心用力起跳技术必须有其他方法获得转动的力矩,否则  相似文献   

9.
一、外国教练员对跳高技术的一些观点 1.助跑: 日本跳高教练认为: 在背越式跳高技术中,助跑是十分重要的,在助跑最后四步时,眼睛不要看横竿,而要看远端的跳高柱,这样可以使身体自然内倾。背越式的助跑路线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先垂直横竿跑,然后再跑进弧线部分。八木的助跑共跑十二步,她在前四步助跑时就已具备了起跳前的速度,跑中间四步时,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了解跳高起跳时重心的腾起角和初速度,既有助于研究与评价运动员的腾起高度和远度,也有利于确定与验证起跳点的距离和助跑夹角等有关的运动学参数。因此测量与计算跳高腾起角与初速度的方法,其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由于跳高时人体运动姿势的千变万化,其重心的运动轨迹已不易测量计算,故测算起跳时重心的腾起角和初速度就更为复杂。目前大都采用摄影技术图片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单脚跳过高、过远 第一跳过高、过远,对起跳脚的落地支撑负担加重, 不能充分发挥助跑速度和在三级跳过程中较好地保持水平速度,跨跳步的后蹬用力受到影响,第二跳的距离较短。 二、膝关节缓冲不充分,影响第二跳的节奏 三级跳远的节奏用音节表示为×××,很多学生练习时却出现×××的节奏。主要原因是因为支撑腿在落地时膝关节没有缓冲造成重心前置,形成了第二跳短而快的节奏。 三、腿部力量小 单脚跳落地后,支撑腿受到来自地面和身体的双向挤压,腿部力量小的运动员往往出现腿打跪,根本不能形成第二跳。 四、柔韧性、协调性不…  相似文献   

12.
阻碍我国男子跳高成绩提高的运动学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运动学三维立体分析,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同场比赛中成功和失败跳次的起跳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阻碍跳高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倒一步离地瞬间身体姿态、有效控制水平速度的转化和增加离地瞬间重心垂直速度,是提高我国男子跳高成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悟出教学新方法 我从1972年起摸索教学背越式跳高。起先,我也被以往“技术加力量等于高度”、“跑快了反而跳不高”的传统理论所束缚。经过几年实践,我越来越觉得上述理论不适合背越式跳高技术。当时还没有录相分析,但从收集的国外优秀选手图片资料看,他们背越式起跳时的重心都不象俯卧式那样有意放低身体重心。由此推断,倒四步的节奏,也一定比俯卧式要快。  相似文献   

14.
俯卧式跳高技术较为复杂,是体育教学中学习困难较大的教材之一,要想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初步学会,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分析教材俯卧式跳高的助跑并不复杂,主要掌握最后两步节奏,准确地踏上起跳点和适宜的助跑角度。起跳前要适当降低重心,能在迈步起跳时加快下肢动作,使之能超越上体,做  相似文献   

15.
一、按跳远的技术结构训练跳远的技术结构分为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 (一) 助跑的训练。主要是发展运动员的快速奔跑能力的训练,即提高运动员水平速度的训练。方法: 1.50米加速跑或快速跑的练习。 2.50米下坡跑或顺风跑的练习。 3.50米追逐跑的练习。  相似文献   

16.
学生进行跨越式跳高练习时会出现:起跳点不准、助跑与踏跳结合不好、摆动腿向上上摆不够、过杆时碰掉横杆、两腿过杆的先后顺序不明确、起跳和落地时没有缓冲、弹跳力不好、起跳向前冲以及对横杆的畏惧心理等。这些都是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它们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跨越式跳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1.“跑栏”理念的建立:在目前的短跨技术中,比较流行的是“跑拦论”,即运动员采用高重心和高支撑下栏技术,步频快,栏间三步步长,跨栏跑和平跑技术更趋一致,给人的印象是“跨栏跑”即是“短跑”。2.跨栏跑节奏理论的提出:在跨栏过程中,运动员必须跨越固定数量、固定距离、固定栏高的栏架,因此决定了跨栏跑只能是一种按一定的节奏完成动作的周期性项目,提高每个栏周期的动作节奏是提高跨栏成绩的重要途径。3.速度核心论的提出: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认为,现代跨栏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速度为核心,全面提高周期动作速度和跑动速度。速度与跨栏…  相似文献   

18.
助跑踏跳:固定姿势和步数,逐渐加速轻而稳。 倒二步大重心降,最后一步放脚快。 跳腿积极脚上板,重心迅速朝前移。 跳腿先屈髓膝躁,离板瞬间蹬伸直。空中动作 (蹲踞式) 跨步飞跃体正直,后腿前摆并前腿。 两腿上提靠近胸,落地挥臂伸小腿。 (挺身式) 摆腿下放靠后腿,臀部前移髓展开。 挥臂挺身及时做,收腹举腿臂后摆。 (走步式) 起跳结束放摆腿,跳腿屈膝向前迈。 空中走步两步半,臂腿配合后绕环。 动作自然而连贯,平稳落地勿后倒。助跑起跳:固定姿势加速跑,步幅轻稳重心高。 跳脚低抬放上板,臂腿配合离板快。第一跳:跨步腾空体正直,平衡换步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国部分一流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二跳落地时重心变化情况及其落地后有关技术因素,论述“入射角”的含义及其与成绩的关系。文章指出第二跳落地前大腿积极下压、腾空中摆动腿两次挥摆都能提高其效果。  相似文献   

20.
跳高是一项需要高功率爆发力以及合理、正确技术的田径项目之一,关于如何更有效地去发展对跳高专项有直接作用的下肢专门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多年来我们在这方面是重视的。然而我们有不少的运动员,他们的一般弹跳力很好(如:立定跳远,立定多级跳、原地纵跳),可惜的是这些弹跳素质不能在跳高时充分地反映出来,尤其是助跑一快就几乎无法完成起跳的动作。例如我组过去有一位跳高运动员(该运动员已于1981年分配了),他的一般弹跳素质很好,立定跳远3.44米,立定三级跳9.98米,原地过竿1.72米,但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