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石是教育的终极价值诉求。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来看,幸福既来自主观体验又来自客观实在,既包含快乐又蕴含意义,既是享受的又是发展的,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是主观与客观、快乐与意义、享受与发展、个人与社会维度上的和谐与统一。幸福的教育也在于让受教育个体在主观感受与客观实践中知觉幸福,在快乐体验与意义实现中悟出幸福,在愉悦享受与人生发展中提升幸福,在个人付出与社会奉献中追求幸福。  相似文献   

2.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对数学教育进行理论、价值及实践层面的剖析与思辨。提出数学教学应以"生命、生活的教育哲学观"为指导,实现数学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意在时代背景下指明数学教育的方向,并为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熹微  莫尧 《广西教育》2011,(23):7-8,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本文认为,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公平正义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哲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这样会便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幸福观大致呈现出四重不同面向:“箪食瓢饮”的幸福所反映的乃是一种德性幸福观,它既涉及人们正确对待欲与理、身与心关系的态度,同时也关涉到理想人格证成与理想社会的实现;“道法自然”的幸福提倡人应当过一种顺应自然本性的生活,只有摒弃人为,复归自然,人才能真正获得心灵上的自由;“长生久视”的幸福从“重生”的角度主张人可以通过修道的方式来达到精神与肉体上的快乐;“证成涅槃”的幸福所指向的乃是一种看破和超越现世苦乐从而达致身与心的无上自由的精神状态。这四重面向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人对于幸福的独特认知方式和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面对新世纪的严峻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实施创造性教育.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的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反思,教育的直接现实性原则应当高于教育的普遍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教育的一体两面.在语文学科中把握科学教育的实质,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哲学上的思考:从理念层面探讨语文学科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从内容层面考察语文学科中科学教育的文本内涵;从方法层面思考语文学科中科学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所开展的休闲教育,是国民休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大学生休闲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克服休闲异化的现实需求。在教育实践中,主要应实施休闲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休闲";实施休闲技能教育,指导学生"学会休闲";实施休闲伦理教育,励导学生"健康休闲"。为了确保大学生休闲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学校还应以环境建设为先导,营造休闲教育氛围;以学科建设为载体,搭建休闲教育平台;以理论建设为支撑,深化休闲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把哲学社会科学提高到了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在中学教育教学及高考当中,严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本文如实地反映这些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思考,以期引起关注。自中学阶段开始,就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更好地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在认清教育的终身性、塑造性、自主性和极端复杂性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是有用的。但是,教育功能的实现过程,充满了教育主体和客体三个维度的矛盾,因此,教育功能既有可知性,又有不可知性。受教育者的社会和生活实践,是检验教育功能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1.
孟子秉承儒家思想,尤其在幸福观方面光大了儒学。其幸福观可以归结为"与民同乐"说、"君子三乐"说和"天爵人爵"说。"与民同乐"是关于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相统一的思想;"君子三乐"说,肯定了人的家庭幸福、道德幸福与教育者特有的幸福,这一思想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天爵人爵"说涉及到了德福一致思想,具有劝善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幸福乃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教育关涉幸福,这是不证自明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教育要不要关涉幸福,以幸福为基本价值诉求,而在于,教育究竟应该关涉怎样的幸福,何种幸福本身就内含着通向幸福的路径。而幸福问题的根本,乃在于生活方式的选择。哲学生活与民众生活的冲突无疑是贯穿人类生活始终的基本问题,甚至是事关个体存在的中心问题。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揭示哲学生活与民众生活冲突的不可避免,以及哲学教育的艰难。随着现代社会的民主化,民众生活在现代化中的位序提升,哲学生活在物欲化的生活中日趋晦蔽,这进一步加剧了哲学教育的艰难。在今天,教育哲学就是要为哲学教育提供辩护,或者说为哲学生活提供教育的辩护,以此为我国微弱的哲学教育,也就是自由教育,或者人文教育,提供内在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快乐是教育的重要特性,是成功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和精神状态,职业教育同样如此。文章提出快乐职教的概念并从主、客体的利益相关角度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快乐解构,指出快乐职教是构建主体不断得到满足并产生价值贡献,客体享受价值贡献并持续供给条件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4.
老子和孔子表现出对女性和男性不同的价值偏向与意趣,并分别站在男、女不同的立场上,构建了属于自己的“道”与“儒”的哲学大厦。  相似文献   

15.
当下,教育界都在探索幸福教育的价值,但目前的教育离幸福教育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不管是从对幸福教育内涵的理解也好,还是对其实践路径的探索也好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实现幸福教育,应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爱因斯坦看来,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责任心、有个性的公民,而不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听话的机器。因此他强调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尊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给他们更多的学习自由,引导他们通过活动和交往主动地探究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新知识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实现这一决策必须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明确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创造一系列条件。本文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比中,把素质教育与人力资源乃至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认为,树立大教育观念、改进和完善教育模式、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关于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一个科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进行创新教育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在本文中作了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一种个人体验,是一种能力,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虽然人人对幸福理解不同但都追求幸福,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对其目的虽表述不一,但其为人服务的工具性决定了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