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译文 《今传媒》2020,(4):73-74
作家迟子建自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有30余年。在这漫长的创作生涯里迟子建不断以均匀的写作节奏和稳健的步伐为文坛带来一部部经典佳作。2009年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至今已有10年,这10年无论迟子建本人还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而本文从文本细读和作家创作理解层面继续追踪这部作品,试图探寻迟子建小说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现代“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段反封建、反宗教而提出的人文主义,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特别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层面方面的问题”,而人文关怀的核心就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笔者作为舆论监督类节目《行风热线》的一名编采人员,在两年的工作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新闻媒体非常需要人文关怀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人民也是中国媒体的一场盛会。奥运期间各家媒体,事无巨细地报道着奥运期间的各个方面。本文集中从“人文关怀”的特色着手,追踪研究了《人民日报》在奥运报道方面的“闪亮”之处。《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在此次奥运期间不失大报之大气,给中国媒体树立了一个新时代媒体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南方周末》(以下称《南》报)的个案文本分析,解析当代传媒人文关怀的旨趣。关注民生和理性思考是赋予传媒人文关怀的两大方向,《南》报为弱势群体和普通人群的民生代言的立场,以及传承知识、拓展公众理性的追求,使人文关怀逐步进入其话语空间,成为传媒的自觉追求。 与普通人同行——深沉的民生立场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社会弱势群体是《南》报始终关注的问题。在它看来,那些  相似文献   

5.
《首都经济报道》是北京电视台一档以经济资讯为主的日播栏目,从1998年开播至今已经历了12个春秋。在这12年里,《首都经济报道》把其独具个性化的经济新闻报道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录直播的转变到节目时长的调整,从板块的变化到演播室互动的增加,尽管几经改版,但该栏目“关注百姓身边的新闻,透视新闻背后的经济“的宗旨一直没有改变,我们也可以从它独辟蹊径的报道中看到其贯穿始终的人文导向。  相似文献   

6.
《首都经济报道》是北京电视台一档以经济资讯为主的日播栏目,从1998年开播至今已经历了12个春秋。在这12年里,《首都经济报道》把其独具个性化的经济新闻报道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录直播的转变到节目时长的调整,从板块的变化到演播室互动的增加,尽管几经改版,但该栏目"关注百姓身边的新闻,透视新闻背后的经济"的宗旨一直没有改变,我们也可以从它独辟蹊径的报道中看到其贯穿始终的人文导向。  相似文献   

7.
李建刚 《青年记者》2007,(22):56-56
《都市快报》副总编任州曾经说过,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得到信息并不难,得到快乐却非常不容易。那么,报纸的功能与定位是不是该重新思考一下?  相似文献   

8.
王鸣剑 《新闻界》2008,(4):143-144
作为电视民生新闻的成功范例——《天天630》,立足于人文关怀,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新尝试,其成功的经险和面临的问题,都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8年初的中国雪灾成为全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南方周末>对于这场雪灾的报道可谓独树一帜.本文选取<南方周末>为研究样本,从设置专题、关注个人和配发图片三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该报关于雪灾报道的内容、特点以及所体现出的深刻思考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11.
刘瑶 《今传媒》2011,(11):82-83
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大,多数人身体呈亚健康状态,心理健康问题更是不容乐观。近日,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宣布,中国每年有大约25万人死于自杀,即每10万中国人中每年有22人轻生,估计还有不少于200万人自杀未遂[1]。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心理防线骤然崩塌,是很多心理疾病患者出现异常行为甚至自杀倾向的主要动因,故心理访谈类节目的出现及广泛推广有其重要的存在价值和社会意义。但目前出现在电视媒体上的一些心理访谈类节目,其关注点仅囿于对收视率的追捧,对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则置若罔闻,由此泛滥出一系列格调低俗,缺乏理性的节目,故呼唤该类节目回归人文关怀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需要人文关怀,科技新闻也不例外。将人文关怀融入科技新闻,是科技新闻报道的创新之路。2007年,《南方周末》将科学栏目从新闻版转移到文化版,伴随这一变化的是文化版由黑白版面过渡到彩色版面,这一变化充分反映出《南方周末》科技报道浓郁的人文关怀。那么《南方周末》科技报道是如何体现这种人文关怀的?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窥探新时期《南方周末》科技报道这一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沈静 《青年记者》2006,(14):22-23
回首近几年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与创作,不能不谈及杨阳导演。从《牛玉琴的树》、《午夜有轨电车》、《牵手》、到《记忆的证明》,杨阳导演四次获得飞天奖的每一部作品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也得到了专家的好评。从家庭生活题材到战争历史题材,从反映婚外恋到反映中日关系的战争与政治题材,她的作品扎根于时代,贴近现实生活,把握社会生活与时代发展跳动的脉搏。她塑造出牛玉琴、肖月华、夏晓雪、王纯、钟锐、萧汉生、萧忆等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她淡泊宁静执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用一部部作品写出了一名优秀导演的成长轨迹,也给浮躁与喧哗的娱乐圈注入了一份冷静和理想。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媒体及新闻从业者面对自身生存发展和经济利益的压力,往往容易忽视人文关怀这一重要课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以情动人,体现媒体的人丈关怀。  相似文献   

15.
电视发展到今天 ,早已超过了最初在众多媒体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场占有份额 ,逐渐形成其“霸主”的地位。尽管有人说因特网将取代电视 ,据说“上网了吗?”已成为当今中国人最时髦的问候语。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 ,这些还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在当今中国 ,对普通老百姓来讲电视还是他们掌握信息、了解世界、娱乐休闲的最好工具。尽管如此 ,电视的危机也已端倪显露 ,表现之一就是面对众多的电视频道 ,观众越来越缺乏耐心 ,电视节目制作者为争夺受众使出浑身解数一次又一次地绞尽脑汁改革节目 ,又一次一次地为自己回天无力而苦恼。然而 ,…  相似文献   

16.
袁潇 《传媒观察》2004,(2):51-53
《扬子晚报》是江苏报业市场中一份历久不衰的晚报。2003年9月,《扬子晚报》的日发行量一举突破205万份;此前,又以日发行量居中国晚报第一、日报第三,入列世界报纸发行第24强。《扬子晚报》能够屡创佳绩,与其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理念密不可分。“一年365天,一天  相似文献   

17.
《我在秘密生长》讲述了艾玛的童年往事,包括她随"母亲"四处流浪、被遗弃街头、在修道院的生活等.饥饿、恐惧、无助、惩罚充斥着艾玛的童年,然而在黑暗中成长的她并未迷失,依旧乐观且对生活充满向往.虽然世界以痛吻她,她却报之以歌.艰辛、孤独的童年生活在作者孩童视角的观照下显得意趣盎然,看似天真幽默的语言实则精妙非凡、别具匠心且独具幽默感,这也使得艾玛在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时清新脱俗、不落窠臼,虽经历苦难却不报之以仇恨.  相似文献   

18.
柴焰 《新闻爱好者》2005,(11):22-22
讣闻报道是一个重要的新闻品种。在西方,讣闻是几乎所有报纸的家常菜。除了时政新闻之外,讣闻报道深受西方报纸读的喜爱。例如英国的《每日电讯报》讣闻版(Obituaries)刊登的讣闻报道每年都会结集出版,非常畅销。中国自古对讣闻就很重视,其体形式主要是哀辞、祭、碑志等。例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欧阳修的《祭石曼卿》以及袁枚的《祭妹》都是传世佳作。20世纪初的中国报章(例如《申报》和《大公报》)也常有讣闻登载。  相似文献   

19.
朱秋婷 《新闻爱好者》2010,(12):124-125
电视栏目剧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形式,贯穿其中的人文关怀是节目的核心精神。浙江影视文化频道于2006年推出的《本塘第一剧》是一档较为成功的电视栏目剧,文章通过对其特色的分析,说明人文关怀对电视栏目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带着欣喜,带着忐忑,带着希望,在这柔媚的初秋,我们来了。我们传释美丽,我们勾画女人,我们引领时尚……从外表到心灵,从物质到情感,从现在到未来,以女人的角度,我们倾情演绎古城之韵,以人文的高度,我们造就城市的光荣和梦想……"这是2004年9月8日,由陕西日报社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