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偶像崇拜是人类心灵残缺的表现,是对某种价值取向的认同。高中生的崇拜现状是时下多功利文化下思想深层次的表征。崇拜对象作为他们内心的一个意象,被深深地打上了功利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社会潮流在一定时期内的走势。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安国市,古称祁州,为全国四大药都之首。安国药业渊源于北宋年间皇封邳彤为“药王”,药王庙兴建,形成庙会,逐渐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药材集散市场。本文通过追溯安国药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以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为基础进行宗教社会学分析,试图发现邳彤崇拜与安国药市的形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商业神崇拜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一般认为民本思想起源于夏代.<尚书·五子之歌>借太康兄弟之口述大禹的训戒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继承了民本传统,将其弘扬到空前的高度,成为孔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提出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把人民放在首位,这是非常可贵的思想.王田葵教授、何红斌先生认为:"舜之所歌,情系于民.在如司马迁所言:‘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历史的绵延中,伟大的经典人物及其作品为精神文化确立了价值坐标。但每逢遭际精神无根的文化危机时代,总会出现“去经典化”与“伪经典化”共生的现象。不过,每个人实际上都生活于伟大的经典之中,他们(或它们)就如同人们所呼吸的空气,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理应本着对历史的敬畏,以一种“透视主义”的态度拥抱涵蕴历史公意的经典。  相似文献   

5.
赵园女士的《北京:城与人》从京味小说、北京文化、风俗、语言等各方面来阐释北京的乡土性,而海外汉学家李欧梵先生的《上海摩登》乃是一部从文学作品解读上海文化符号的著作,作者从都市文化着手,在考察中国现代性进程的框架中提出了都市文化与现代性这一命题.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座城市正好代表了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两极——传统与现代、都市与乡土.  相似文献   

6.
转喻和隐喻作为普遍的概念现象和思维方式,是人类主要的认知模式,对文学创作和欣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认知转喻和认知隐喻理论对巴塞尔姆《玻璃山》的创作手法和意义建构进行分析,旨在从深层次上宏观认识巴塞尔姆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反现实题材小说《水浒传》大量着墨于“江湖”的描写,其间也不可避免地涉及“江湖语言”。这些语言主要是利用隐喻的方法创造出许多诸如“剪径”“、投名状”以及“吃板刀面”之类的变异表达,彰显反语言特性,形成黑话,以达到语言或表述生动而形象,交流或行为隐蔽而排外的目的,构建并维护“江湖”这一封闭的、另类的反现实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是丰富语言表达的手段与工具,更与人们的创新思维、语言习得密切相关。文章分析了隐喻性表达的类型,阐释隐喻具有使语言生动形象、幽默委婉、增加劝诱力和富于新意等语用功能,并强调语言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的隐喻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9.
现代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语言本质上是隐喻性的,现代隐喻观的主要思想包括认知心理学、多值法、原型说和概念隐喻等。结合实践分析隐喻,在外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与概念隐喻理论相比较,概念合成理论对隐喻具有更强的解读力,但它仍无法对隐喻解读中概念合成空间中新显结构产生的原因给一个令人了然的解答;而Veatch的V-N理论似乎可以补其不足,对合成空间中新显结构产生的原因给予较好的说明。因此,作者对隐喻解读中概念合成的认知机制研究做出了新的思考,提出了一个新的隐喻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11.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爱米丽从一个大家闺秀逐渐变为大逆不道的叛逆者,正是由于传统的父权制、清教思想等对妇女身心的压制,才导致了爱米丽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2.
该文探讨了国际知名化妆品中文译名的语言特点,分析了他们的隐喻意义与其语域投射,指出隐喻是这些译名的灵魂之所在。这些化妆品牌原有名称与译名之间有的存在着意义上的联系,而有的纯粹只是音译而已,但是正是由于这些译名强大的隐喻力量,让这些化妆品牌得以在中国市场上获得良好的销售业绩。  相似文献   

13.
语义是语篇交际的主要内容。语篇语义学的研究从不同的基本观点出发,形成了对语篇语义的不同的隐喻观。本文讨论并评价了语篇语义学的三种隐喻观:管道观、蓝图观和建筑观,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语篇语义的三种表征形式:线型,树型和盒状图型。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语篇语义学的分析理论和表征方法。文章指出,建筑观的分析理论和盒状图的表征方法更适合语篇语义的分析和构建,在将来的语篇语义研究中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隐喻语言理解的语用和心理语言学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学家对隐喻语言的理解有不同的解释。语用学家认为,隐喻语言违反了话语交际准则,对隐喻语言的理解包含对语用含意的一系列推导,其理解是间接的。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人们对日常知识和经验概念化的一种手段,反映了人们较为普遍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对隐喻语言理解并不需要特殊的认知过程。从多学科、多角度对隐喻语言进行研究讨论,将使我们对隐喻语言理解获得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英语介词进行隐喻化认知解读是理解英语介词多义性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in的原型意象图式及其图式变体,探讨in由空间域向其他认知域引申和转换的隐喻化过程,进而获得对in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