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授《水蒸气的凝结(二)》一课,充分利用“白气”是怎样形成的实验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加深对水蒸气的认识 水蒸气看不见,闻不到,在教学中学生认识水蒸  相似文献   

2.
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然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教育任务。” 为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勤动脑,挖潜力,改进实验,提高实验质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现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搞好实验教学的体会。1 要改进课本上不够完善的实验 现行六年制教材中,有部分实验还不够完善,易使学生造成误解。如小学自然课本第一册第十八课(水蒸气凝结)中所举的实验:给烧瓶里的水加热后,在靠近喷嘴的地方喷出一股白气。学生对此会产生误解,认为这“白气”就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为加深学生对水蒸气这一概念的掌握,增强实验效  相似文献   

3.
关于“水蒸气的凝结”增补实验潜江市熊口镇石阳小学余时云(433106)小学自然第一册中“水蒸气的凝结(二)”,有一个观察实验,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由什么变成的?“白气”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微小水点。...  相似文献   

4.
教学《水蒸气的凝结(一)》一课,学生在讨论“白气”是什么时,通过观察水沸腾时从玻璃管口喷出的“白气”,并与水蒸气比较,都认为“白气”确实不是水蒸气。但部分学生对“白气”是小水珠这一结论提出异义,其理由是:水是无色透明的,理所当然小水珠也就是无色透明的,而“白气”却不具备这些特点,所以“白气”不是小水珠。我一下子让学生弄懵了,因为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完全没料到会出现如此“怪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九年义务教材自然第九册《凝结》一课教学中,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因果关系中的差异法,判断水蒸气凝结的原因,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最终找出事物之间的变化原因和规律。自然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是观察实验BABCD运用了解谈话→事实→问题→或讨论分→A+C→之间→解释现象析D关系下面是我们的教学实践。1指导学生认识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师:出示三个相同的杯子:一个里面不装水,一个里面装热水,一个里面装冷水。每组选派两个同学上台观察,看三个杯子盖反面有什么不一样?生:装热水的…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第一册中《水蒸气的凝结(二)》,有一个观察实验: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由什么变成的?“白气”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微小水点。由于小水点折射和反射光线,所以看上去是一团“白色的气”,但这不是水  相似文献   

7.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生物实验最主要目的之一.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培养智能的基础,对于生物学这种实验性学科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生物实验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全面的、正确的、细致的观察能力.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要求。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等,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而这恰恰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必要基础。特别是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改进实验教学效果,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做好演…  相似文献   

10.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自然教学的突出特点.在自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生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并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栽培、饲养、制作等技能,着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巴甫洛夫认为:“科学是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科学方法的考察已逐渐成为热  相似文献   

12.
王金梅 《考试周刊》2009,(6):169-169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分清生物实验的种类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多种形式进行专题归纳,针对性地进行有效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在生物教学中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而且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改革生物实验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以及科学素养的形成。一、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生物实验教师要提高对生物实验课的认识,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生物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关系。思想决定行为,理念影响策略。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学方  相似文献   

14.
从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看,既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又要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各地中考科学试题也体现了这种“STS”教育观,即强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社会热点,联系科技新成果,并已经成为中考命题的方向.现以物理方面的试题为例进行分析.例一、1联系夏日天常我生们活吃冰棍时,撕下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如图1所示.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现象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的(选填“上”或“下”).简答:液化,下.例…  相似文献   

15.
正1发现问题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观察水蒸气的液化实验时,发现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只能在水面附近观察到无色透明的部分,而在瓶口处出现了"白气"。这"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因此,实验会给学生造成"白气"就是水蒸气的错误认识。为此笔者利用身边的废旧注射器,自制了教具,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1发现问题 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观察水蒸气的液化实验时,发现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只能在水面附近观察到无色透明的部分,而在瓶口处出现了“白气”。这“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因此,实验会给学生造成“白气”就是水蒸气的错误认识。为此笔者利用身边的废旧注射器,自制了教具,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最基本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形象生动、直观明显、科学有趣的物理实验,突出体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现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对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周敏 《考试周刊》2014,(69):138-139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此作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探讨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教委颁发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师要“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个自然课教师怎样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自然教学之中呢?我的作法是:一、用自然科学知识向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教育小学自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科学观点和求实精神.我在引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凝结》时,布置学生回家后在刚加煤球的煤炉上烧开水,认真观察有关现象.在这一自然实践活动中,许多学生用课上学到的知识,科学地解释了壶底悬挂的水珠由逐渐增多到全部消失的全过程,受到了一次生动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程绍彬 《成才之路》2009,(13):48-48
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以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研究,进行研究性实验,而化学实验更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拓宽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