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景物意象的描写贯穿于小说的叙事之中,通过关注意象的转换,把握作品的叙事艺术,是阅读古典小说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水浒传》为背景,从贯穿全文的雪意象入手,揭示了意象描写与小说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及结构布局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才子佳人小说在明清小说史上是一类值得注意的爱情小说,但历来被文学评论界所忽视,或者对其评价不高,尤其是小说中的诗词现象更为学界所批判.文章从小说主人公的诗词作品入手分析、探讨诗词入小说的必然性,并重新对此类小说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小说《哈利·波特》所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内聚焦型视角,具体说,是固定型第三人称内聚焦视角。这种叙事视角要求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讲故事,但采用的却是故事中的某一个人物的视角,并将这一特定的视野范围贯穿于作品的始终。因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中学语文诗词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将诗词的审美教育功能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中,以艺术熏陶人,以艺术塑造人,最终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对生活、社会产生美的感受。本文重点论述如何运用比较阅读法来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所谓情节 ,即是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演变过程。简而言之 ,就是作者精心结构起来的具有严密因果关系的故事。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一般说来 ,鉴赏小说的情节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一、找出线索 ,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一般而言 ,故事情节从发生到结局 ,前后是有着某种内部联系的 ,这种内部联系也是贯穿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我们在鉴赏小说情节时 ,只要找到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 ,情节的来龙去脉就容易把握了。需要注意的是 ,在小说等叙事文学作品中 ,情节线索 ,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如在赵树理《…  相似文献   

6.
在李白和苏轼的作品里,"月亮"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本文就李白与苏轼诗词中运用月亮意象的相似点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揭示作家主体经历、性格与作品意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以小说、散文而著称的现代作家郁达夫,其旧体的诗歌也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写景状物,叙事抒怀,郁达夫诗词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强烈的爱国意识贯穿于他的整个诗歌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8.
《红字》这部作品中渗透着鲜明的对称色彩,美与丑,善与恶,罪与赎,就如光与影的对照,交相辉映,使得作品结构浑然一体。所谓"烘云托月更传神"。这种明暗对照手法的运用也对小说中的故事背景进行了鲜明的艺术烘托,让读者感受到光明与黑暗这两种贯穿全文的基本色调,同时也为作品中的人物和场景平添了丰富多彩的寓意。除此以外,作品对人物的描写也可以说集中了这种阴暗烘托,交相辉映,互为映衬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玉梨魂》与《雪鸿泪史》是民初鸳蝴派小说的代表作品,其共同点都用了以诗词入文的叙述形式。这种叙述形式在演进中不断地发展。从明传奇的“附赘累牍”到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以诗为媒”,直至《玉梨魂》与《雪鸿泪史》,入文诗词开始承担起传达人物情绪体验的叙述功能。这种叙述形式既源于古代文学传统,又适合小说中旧礼教下才子佳人情感表达的身份需要,徐枕亚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但这种叙述形式历来为新文学家们所诟病,这就需要重新审视原有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清水洗尘》是迟子建的一篇非常优秀的短篇小说,是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作品中蕴含的温情主题以及人性美历来为人们所称道,除此之外,迟子建在情节组合上的安排也独具匠心,作品的结构美也值得分析。小说主要以一条明线贯穿全文,四条暗线纵横交错,从而使小说呈现出网状结构,本文将对《清水洗尘》中的网状结构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小说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几乎汲取了前代所有其他文体样式的成就,于古典诗歌中尤其受益良多."意象"是探讨古典诗歌艺术的重要范畴."意象"在古典小说作品中的具体呈现形态,最突出的就是"意象化情节"."意象化情节"充分利用"意象"在小说情节结构中的作用,除了兼有"意象"主客交融,虚实相生的优点外,还具有动作性与表演性,是小说情节演进中的一环."春思"是古典诗词的传统题材,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意象"景观.古典小说尤其是人情小说经常涉及"春思"这一传统题材的描写,当然也会自觉借鉴古典诗词已有的艺术表达成就.本文试图以<林兰香>、<红楼梦>为例,探讨古典小说中"春思"的"意象化情节"建构.  相似文献   

12.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流派,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艺术的精华,二者产生的时间、地域、文化心理背景截然不同,应无什么联系。但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屈光先生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2000第5期的文章《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认为:中国古典诗词从《诗经》时代就存在(成熟的)意识流作品。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特提出个人的看法,与屈光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3.
葛清芝 《现代语文》2009,(8):114-115
农村合作化小说贯穿十七年始终,其间作品内容发生了许多变化。人物结构关系和形象愈发纯净、政治化,展示出政治文化情境对小说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玩笑》作为米兰.昆德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已经表现出作者颇为成熟的叙事技巧。该小说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形成了一个几近完美的立体结构,这种结构影响到作品所塑造的人物、作品的情节及作品的主题,使它们都呈现出立体的效果。这种立体叙事艺术的使用使小说具有绚丽迷人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对立与循环所形成张力是一种基本结构,它们存在于诗歌的声音、词语、形象、哲理等多个层面中,是其艺术力量的源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贯穿着这种结构,这是它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将诗词作品合理融入中学历史课堂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诗词作品的重要性、诗词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融入与应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合理融入诗词作品需要注意的问题与要求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通过诗词的引用提升中学历史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孙凤龙 《考试周刊》2008,33(15):195-196
<雪国>与<边城>,虚无和感伤贯穿主题.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那种无力感造就了一种空虚,正是由于这种空虚才产生了作品里面的虚无,看上去是朦胧的爱情,可是这种爱情永远也没有结果.从爱情的失落中产生的虚无接着就造就了对于小说人物乃至联想到现实社会的伤感,并在感伤中达到了虚无和感伤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奥斯卡·沃尔短暂奇异的一生>是美国当代优秀西班牙裔作家朱诺特·迪亚兹的第一部小说,于2008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小说以伏苦咒贯穿始终,个人及家族悲剧为背景,缓缓展开情节,逐步延伸至对历史和国家的反思.作品通过奥斯卡一家三代尤其是奥斯卡的悲剧,控诉了独裁统治和种族歧视,揭露了美国式民主和平等的虚伪.  相似文献   

19.
傅二石 《科技文萃》2005,(3):185-187
在我父亲傅抱石一生的作品中,以诗入画者占有不小的比例.他曾将自己作品的题材来源分为四类,其中有一类就是"构写前人的诗,将诗的意境移入画面".如以屈原、李白、杜甫、辛弃疾等古代诗人的诗词为题材创作的许多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相似文献   

20.
张艳 《现代语文》2010,(4):147-148
诗词鉴赏是什么?陈新璋先生认为:"诗词鉴赏属于艺术欣赏的范畴,是读者对诗词作品由感觉引起,进行体验,加以认识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大体可以这样描述:诗词作品以文字符号或者声音的形式作用于读者的视觉或听觉,由此引起读者的感知、联想,体会出作品中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