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试从语法化的角度来考察"来/去"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历时语料的详尽分析,我们推断动词"来"是假借名词"来"而形成的,在连动结构中演变成了趋向词"来".同时,有一部分"来"由于被前面的动词性成分剥夺了动词特征,而演变为连词.语气词"来"也是从名词假借而来."去"的历时演变过程是动词虚化为趋向词,同时在语义达到了一定的基础后,即动词"去"有了往义,又虚化为连词.  相似文献   

2.
“VP+来”和“VP+去”句式结构经历了历时发展的过程。“来”、“去”的虚化与进入“VP+来”、“VP+去”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二者的虚化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虚化历程中,存在共性特征,同时,也存在差异,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3.
哈尼语垤玛话没有严格意义的被动范畴,它不能通过动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句子的被动义,但它可以借助语序的调整、结构助词与体词组成的语法关系来表述被动意义,形成一种具有被动义的独立的句型,在语义上绝大多数具有完结性。哈尼语垤玛话表达被动义的句型与受事话题句有时具有重合性,但二者不能等同,文章拟通过对哈尼语垤玛话被动义表达方式的结构类型、语法标记等进行描写和分析,揭示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趋向补语"来/去"和宾语同现时,可以形成不同的排列语序。以宾语为立足点,当宾语为施事宾语时,只有"V来O"一种排列语序;当宾语为受事宾语时,可以构成"V来/去O"和"VO来/去"两种不同的排列语序;当宾语为处所宾语时,一般只能构成"VO来/去"排列语序。每种语序的安排都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理据可循的。  相似文献   

5.
“V来/去”格式产生于战国时期,表示相连的两个活动;经过汉魏六朝时期缓慢的发展之后,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连动结构转变为动补结构,并成为近、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格式。  相似文献   

6.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SOV语言,在语法上与汉语有着较大的相异点。除了语序的不同,其他句法结构也与汉语有许多差异。与汉语相比,哈尼语数量结构的句法特征非常鲜明:数量补语空缺、数量修饰语语序独特。从形式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两个角度都可以找出哈尼语和汉语的数量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可以归纳出语法的某些类型学特征,为语言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位移动词“来”是一个带宾能力较强的及物性动词;位移动词“去”则是一个带宾能力较强的弱及物性动词。“来”和“去”这组意义对立的反成关系词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和共时分布上的带宾能力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8.
他砂汉语的"去来"句是不同于周边西南官话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句式,其"去来"一词语音形式是汉语,但语义及语法功能却是土家语的。这种特殊的句式是受当地土家语影响而产生的,是语言深度接触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来"和"去"意义和虚化过程的不平衡导致了"来V"和"去V"的不对称,如"来"可以是助动词,也可以和动词构成连动式;而"去"则一般只能跟动词构成连动式。  相似文献   

10.
“去来”的性质及其“来”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与方言用例的相互印证中讨论“去来”的性质 ,以历史语言学的视角考察“来”的历时演变。“去来”为两个词 ,“去”是动词或趋向动词 ,“来”是表祈使的语气词。“来”因其语法意义的抽象、概括程度弱化 ,在清代被适应性较强的“罢”所替代。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语言自指性是指语言在表达某个意思的同时又以表达本身为目的,尽力凸现自身以引起读者对它的注意。哈尼族作家文学语言的自指性通过语音、语法、语义的陌生化表现出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2.
哈尼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哈尼语言就是其重要民族文化遗产,是哈尼族进行思维和交流信息的工具。本文从哈尼语文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取得的成就、存在的困难和未来发展展望等几个方面,探讨哈尼语文与哈尼文化的发展关系。同时,呼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保护和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王晓芳  张希永 《海外英语》2012,(20):259-263
Metaphor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real life.It refers to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an implied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wo unlike things that actually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As for advertising,foreign studies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ap plication and effects of metaphor.Based on the historical and current studies on metaphor,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metaphor and its functions in advertising from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perspective.It pointed out that metaphor,a rhetoric method in advertising language,has many functions,namely,politeness,imagination,subjectivity,objectivity,and textual cohesion,etc.Thus,metaphor can be seen as an important sales strategy,helping the advertisers to establish a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target audience so as to reach their business aims.In addition,it is also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at it can stimulate our in terest to learn English,and help us to improve English reading,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以及人员访谈等方式,对云南省哈尼族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梳理和描述,并对哈尼语广播和哈尼语电视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哈尼语新闻传播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传播内容日趋丰富,传播效果较好,但也暴露出创新后劲不足、优秀民语人才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语言暴力"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怪病,其危害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说服"中的语言暴力现象可以概括为三点表现特征:"颐指气使,咄咄逼人"、"政治定格,无限上纲"、"语词重复,信息低劣"。认识这些特征,可以提高人们对"语言暴力"危害的认识,自觉摒弃语言暴力,努力提高语言交际的效果,使语言说服真正做到以心换心,达到创造和谐、改变结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胡塞尔意义理论阐明了意识活动与言语表达之间的关系。它把语言意义的内在意向性活动和外在的实现活动、语言意义的形式活动与具体内容等结合起来,具体说明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的意义统一。意向性意义理论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分析文本,获得意义;把握文本意义的关键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效激活学生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正确处理文本意义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整体把握与局部细读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语块(包括惯用语)研究在二语习得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均表明中国大学生英语能力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主要体现在某些语块过度使用或使用不足上,显性或隐性的不地道表达普遍存在。以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理论为框架,来分析中国大学生在写作中最常用的惯用语"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在COCA语料库中的变异现象,剖析其背后的语法隐喻规律,通过分析试图表明惯用语也有其结构上的灵活性和意义上的丰富性,以突出隐喻思维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纳西语的"来"和"去"的语音、语义和语法特征进行具体分析,认为"来"和"去"是研究纳西语动词虚化的重要内容.指出纳西语的"来、去"本身具有鲜明的语义特点和语法形态,有时可能被虚化.与"来、去"结合而成的述宾短语、连动短语、动补短语中的动词可以变调,变调后,短语语义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以汉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对外汉语教师在编制教学语言时会受到学生汉语水平的限制,具有受限性;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教师也相应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因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呈现阶段性的特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可分为课堂用语、教学内容用语和师生交流用语三种功能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