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宋神宗时期户口的特点是户口数量快速、持续增长,主户在总户数中的比重显著提高.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了两宋最高水平。这个现象的出现与熙丰变法密不可分。户数,尤其主户的显著增长,是宋神宗时期开辟财源的重要方面,又是实现王安石开源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广西地方实力派对蒋介石集团、共产党这两个不同政治对象采取了不同的政治策略,这种策略的实施有其深刻的原因,对抗战局势及其自身的发展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3.
国民政府时期新地方精英阶层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明清时期,士绅在地方公益,治安保卫,教育教化,民事调解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将政权体制向农村社会深入,任用在籍离职官员和清末以来地方自治机关中的新官绅担任公职,因此而形成了新的地方精英阶层。新地方精英依托国家行政参与和主导地方公共事务。同时也构成一种超越国家行政的社会势力。  相似文献   

4.
"军"是一种产生于五代后期的特殊地方行政单位,至宋时被广泛设置。作为宋代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单位,"军"在北宋初期均为县级,仅有直隶与非直隶的区别,而至北宋中期始"军"有了州级与县级的区别,至北宋末期县级军开始了与县的整合,这种整合至南宋时已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5.
核心竞争力是高等院校获得竞争优势、促进办学水平升级的关键,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锐利武器。构建边疆地方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诸要素与内地高校相比处于相对劣势,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旨在探讨此类院校核心竞争力形成与提升的可能性及其理念、思路、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以阎锡山为首的山西地方实力派,从维护自身在山西利益的前提出发,对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和蒋介石集团采取了不同的政治策略,充分体现了其政治策略的反复性和复杂性。这种策略有其深刻的原因,同时对抗战局势及其自身的发展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7.
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阴影下建立起来的赵宋王朝,是一个极为强调中央集权的王朝。在对地方的监控措施上,中央采取了通过控制地方官员,以控制地方的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有宋一代,中央将大小地方官员的任命权抓住,并通过各项监控制度和措施,将地方官员的升迁降黜牢牢掌握。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在宋代大为加强。在此体制下。地方政府对中央以顺从为主,而这也带来了地方官员治理中一意向上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地方综合大学学科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分层的特色化发展,地方综合大学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凸显出来,越来越成为制约大学特色发展的瓶颈性问题。积极把握系统综合时代大学学科结构的发展趋势,认真分析地方综合大学学科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积极探寻学科结构调整的策略,是提升地方综合大学办学水平和能力、增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地方高校专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笔者认为,地方高校要根据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进程,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就业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加快地方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为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0.
受社会总体就业形势的持续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凸显。本文通过对云南地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呈现当前社会背景下边疆地方高校贫困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的样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边疆地方高校贫困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多受制于就业资本不足、就业观念保守和就业机会稀缺,导致其慢就业、不就业问题相对突出。破解边疆地方高校贫困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边疆地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题中之义,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打好“组合拳”。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桂系重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先后建立了省、县(市)、乡镇和村四级图书系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图书普及网络.然而新桂系对公共图书馆建设投入不足,影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其他省相比,广西的公共图书馆事业仍然落后.  相似文献   

12.
论地方院校专业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产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不同的专业也分为新兴专业、成熟专业和衰退专业。地方院校要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作贡献,适时淘汰衰退专业、稳定成熟专业、发展新兴专业,但不能赶时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适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适用人才。  相似文献   

13.
论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意识是指地方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在国家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尤其是国家的构建、中央与地方权力和利益的分配以及重大政治问题上的观点和主张。是中央集团与地方集团利益与意志矛盾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的产物。其基本架构是在认同国家的前提下 ,以与中央对立意识为基础 ,以地方的“自主”、“自治”意识为核心 ,以自保和扩张意识为动态特征 ;其本质是地方集团追求自我利益的扩大化和自我政治价值的实现 ;其存在形态只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它不仅是地方心理观念的偏执在政治生活中的某种反映 ,也成为其地方政治行为的先导。  相似文献   

14.
再次 ,从团体的约束和效忠 (领袖 )意识看。地方集团产生于地域认同 ,又高于这种认同。它不仅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定性 ,不允许个体成员有违背团体的言行 ,而且必须形成强制认同的约束机制 ,否则 ,就不成其为团体。而地方集团的领袖则是集团的浓缩和人格象征 ,所以 ,认同团体、忠于团体则集中体现在效忠领袖上。地方团体的领袖多为个体 ,少有集体数人者 ,亦必以一人为核心 ,新桂系集团即是后者的典型。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地方领导人在强调团体的精神整合、组织维系的同时 ,也要求团体的成员效忠团体及领袖 ,不允许团体内有派别组织存在 ,认背…  相似文献   

15.
宋高宗禅位后,在整个孝宗朝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影响。主要表现在以官员任免为中心的内政掣肘和以对金妥协为主的外交两个方面。高宗在孝宗朝的政治影响,或可语之为一种"影子政治"。高、孝二宗所反映的这种政治现象,在宋代乃至中国古代均具典型性和反思性。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党内政治文化是政治观念文化、政治制度文化和政治行为文化的有机统一。政治观念文化彰显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的根本政治信仰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政治制度文化体现了以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科学的干部管理制度相统一的制度导向;政治行为文化体现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相结合的行为特征。探讨延安时期党内政治文化的科学内涵,对于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宋代文人具有强烈的结盟意识,几乎每个时期都出现过引领风气的文坛盟主。笔者以苏轼、陈师道、秦观等主要作家为切入点,对北宋熙宁、元丰间的徐州文人交游唱和活动展开研究。该活动历时两年,始终以苏轼为中心,参与者既是朋友又是师生,基于共同的人生志趣和文学追求,在徐州寻胜访幽、诗酒酬唱,翰墨往来不断,创作了大量的诗文。这不仅为当时的文坛增添了新的因素,而且对北宋后期及后世的文学观念与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京察,是明代中央官员的定期考核制度,在统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明代的万历年间,政治日趋腐败,一批有志之士力图利用癸巳京察刷新政治、扭转风气。他们严格考察程序,秉公办事,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由此可将癸巳京察看做万历中期时局转变的风向标,从中观察到当时阁部之争、党争蜂起和京察职能消退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