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一项全新文化治理模式。此模式对于促进社会力量方便快捷地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提供优质数字文化服务,具有深远意义。访问公共文化服务交易平台、公共文化机构网站、政府文化部门网站等,调查政府购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现状,发现实践中存在政府购买范围不全,承接主体数量不足、承接能力弱,交易平台功能不健全、推广力度不大,购买方式待改进等问题,提出扩大政府购买范围、培育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加快交易平台建设与推广、灵活应用购买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6,(3):101-105
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服务供给模式的变革。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的推动因素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理论创新、国内外实践经验的示范和图书馆服务市场主体的兴起,面临的现实困境是制度缺失、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完善制度规范、加强政府能力建设、培育和规范图书馆服务市场以及推动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是完善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高凡  喻兴佳  刘云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23):133-140
[目的/意义]总结近十年来我国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关键词检索和引文追溯收集文献,通过阅读、分析归纳相关主题。[结果/结论]我国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起步晚、发展速度快,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成果逐渐系统。未来可从加强相关概念辨析、加强社会组织承接研究、案例转化研究、相关立法研究、第三方评估研究、购买风险研究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高凡  喻兴佳  刘云 《图书情报工作》2021,64(23):133-140
[目的/意义] 总结近十年来我国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关键词检索和引文追溯收集文献,通过阅读、分析归纳相关主题。[结果/结论]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起步晚、发展速度快,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成果逐渐系统。未来可从加强相关概念辨析、加强社会组织承接研究、案例转化研究、相关立法研究、第三方评估研究、购买风险研究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文章梳理国内外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的研究成果,总结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对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服务资源、服务效能和管理四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研究观点更加客观全面、研究内容更加深入系统以及研究方法更加丰富多元的主要研究趋势,未来可以从加强影响的测度研究、注重影响的因素研究和重视案例的比较研究等三个方面继续深入。参考文献65。  相似文献   

6.
近来年,我国出台一系列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政策,保障公民能够平等接受知识和教育的权利。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公共文化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加快贯彻执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得以落实。文章通过对比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均等化服务进程中凸显的问题,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借鉴国外公共图书馆实施服务均等化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发展战略下加快完善服务均等化的五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进行供给侧改革,提供有效服务供给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西安市目前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的现状及效果,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并提出了在全国开展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西安市公共图书馆进行服务模式转变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访谈方式对广东省十所公共图书馆的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购买服务的主要原因、方式、程度、内容、效果进行梳理,归纳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公共图书馆和承接机构等层面提出可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以促进公共图书馆专注核心业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结合国内政府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实践案例,对政府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的现实基础和模式进行深入解析,为国内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过程] 运用文献法、典型案例分析法,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总结。[结果/结论] 国内通过政府购买方式提供图书馆服务在社会需求、政策法规、理论支持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购买模式包括购买主体、承接主体、购买内容、购买机制、资金管理、绩效管理6个方面。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需要选择适合的社会力量,完善监管和评估机制,运用灵活多样的购买方式,转变政府职能以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管理,中央及地方均发布了相关政策指导社会力量参与,目前社会力量参与仍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非规范状态,需要加强政策理论指导与梳理,以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合作方式。基于获取的25份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政策外部特征和主题内容特征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具体政策发布始于2013年,主要以"意见""通知"等形式集中发布于国务院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及区县级政府等机构。从政策文本内容可解析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四种主要路径,分别是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公共文化机构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1.
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旨在更好地实现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和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其网络化治理是保障服务供给、形成制度规范、优化运作程序、实现技术应用的迫切要求,必须明确政府机构、企业单位、第三部门与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各自的功能定位,建立集信任、协调、互动、整合于一体的实现机制,遵循确定目标一致的战略方案、打造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提升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完善高效运转的监管体系等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深化公共图书馆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应坚持的原则,探讨了公共图书馆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嫒 《图书馆工作》2007,(4):36-37,3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对当代中国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当前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层次立体化、服务模式多样化等诸多挑战,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作为国家层面体现政府责任的公共文化服务“底线标准”,将公共图书馆相关指标纳入其中,具有鲜明特色。各地分类制定的地方公共文化相关标准有诸多创新和发展,推动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升了图书馆服务能力,助推了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创新了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新近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在经费保障、硬件设施及服务活动方面与已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有所呼应。随着图书馆事业发展理念逐步向效能导向的全局观念转变,公共图书馆行业已有标准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参考。公共图书馆应顺势而为,通过标准化建设助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早日实现。参考文献52。  相似文献   

16.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在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下城市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针对城市公共图书馆现有体系存在的职能不清、属性不明、服务不足、布局不佳等问题,提出重新构建新的体系的探索性建议,为城市公共图书馆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抓住机遇 发挥优势 推进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对于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开始阶段面临很多具体困难和问题,需要依托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积极与当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沟通,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文章从购买行为的类型、方式、环节等角度阐述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图书馆服务的具体模式和运行机制,指出其在法律制度保障、信任程度、招投标机制、社会组织数量、组织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障碍,并进一步提出应对策略: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规范,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加强合作,完善招投标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图1。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19.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阐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进而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服务定位: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弥合数字鸿沟、社会教育、保护文化多样性、政府信息公开、文化娱乐.  相似文献   

20.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公共图书馆作为应当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间存在着同类合作、竞争合作和协调合作的关系.公共图书馆在合作中应注意遵循独立性、公益性、主动性及追求共赢的原则.表1.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