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论述“教育是最美的相遇”这一命题出发,提出教师应是美的化身,美好应成为每一名教师的基本教育素养,教师应着力修炼自己的“美好力”。对“美好力”作了个性化解读,阐述了美好力的三重展现:形象美好、气质美好、人格美好,探解了教师修炼美好力的两种视角(路径):看见学生,看见自己。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需要梳理、提炼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基础教育的实践经验。人生中心教育论在不断探求教育和人生的关系中确立学校的育人价值,即最高目标是实现美好人生——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在此基础上以“落地生根”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奠定美好的人生基础。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递进式的全方位的主题教育,使小学德育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和长效性是学校近年来一直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美好教育"的提出合乎政治逻辑不言而喻,但我们还需追寻它的历史根源。近代浙江经亨颐主持的"人格教育派"触及教育的本质,旨在培养人格完整的人,追求的就是"美好教育"。"人格教育派"的核心人物是经亨颐,主要成员有夏丏尊、丰子恺、杨贤江、朱自清、朱光潜、匡互生、刘熏宇、刘叔琴等,其思想体系由"纯正教育""人格教育""爱的教育"三个层次构成。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是徽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对徽文化的坚守多于开拓。张恨水所接受的文化和他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自有的人生、人格和品位,造就了他的文学贡献。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致力于培养整全的人,使其拥有值得过的完满人生。在通识教育理念的这一理念日益明晰的情况下,从课程实施的视角,以吴宓的"文学与人生"为例阐明通识教育只有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改变教育传授知识的被动性和技能性,才能在师生的深度交往和精神对话中,获得自我的整全,过一种丰富生动的完满人生。  相似文献   

7.
“密度”是初中物理最主要的基本概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认知达到理解层次的5个知识点之一;它是后续学习液体压强、浮力及高中气态方程等知识的基础,更是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方法的相关量.然而教学实践证明,密度作为学生开始学习物理接触较早的抽象概念,学生很难从物理本质上掌握这个概念.因此,密度概念引入教学的方法问题,备受教科书编者、课改专家以及一线教师的关注,也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了相关文章,这些文章一般都注重探究教学方式和体积相同时质量不等物理事实的丰富,而忽视了引入质量与体积之比的科学方法,更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要用质量与体积之比来表征密度概念,而这正是密度概念教学形成难点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9.
工业4.0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重新审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对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进行研究,有利于使职业教育明确课程方向,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技术人才。关于知识与能力的讨论,在"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中屡被提及,基于对知识和能力的分析与探讨,职业教育应在完善学生基础知识之上,实现专业能力系统化、通用能力普及化、职业能力综合化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所重庆市示范小学,重庆市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在学习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过程中。以“崇和尚美,一生相随”为办学理念,围绕“建设美的校园,  相似文献   

11.
12.
论教育与人生幸福的关系——教育目的论视角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幸福不是教育的目的,因为教育的目的是生产人的素质,生产人的素质是教育活动所刻意追求的;人生幸福也不应是教育的目的,因为以人生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会弱化教育的目的性动力,会使教育活动缺乏应有的秩序,甚至会使教育活动无法进行,会潜在地排斥社会的要求,导致价值强加的后果。但教育目的的实现与人生幸福又是相互影响、互为条件的,这体现为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幸福这一人生目的的核心性目标,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人生幸福的条件,人生幸福是"检验教育是否获得平衡和调和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三自式物理教学”就是在物理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师生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设计为承载知识、表征知识、体验知识的创新实验,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实验设计、自己操作演示讲解有机地结合为整体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强化了物理实验教学,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最佳路径,具有丰富性、实践性、合作性、灵活性、自主性的特征。实现“三自式物理教学”的主要思想就是物理教学问题转化为物理实验问题,物理实验问题再转化为物理实验创新。  相似文献   

14.
人生幸福不是教育的目的,因为教育的目的是生产人的素质。生产人的素质是教育活动所刻意追求的;人生幸福也不应是教育的目的,因为以人生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会弱化教育的目的性动力,会使教育活动缺乏应有的秩序,甚至会使教育活动无法进行,会潜在地排斥社会的要求。导致价值强加的后果。但教育目的的实现与人生幸福又是相互影响、互为条件的,这体现为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幸福这一人生目的的核心性目标。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人生幸福的条件。人生幸福是“检验教育是否获得平衡和调和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又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时节。睡了一冬的小动物们,在雷声萌动之时睁开双眼,迎接一个快乐、新鲜的世界。而对同学们来说,什么是开启奇妙心灵的“惊蛰”之雷呢?是电脑游胧、日式动漫,还是一首泰戈尔的诗?“晨诵”——一个“埋伏”许久的春雷,与那懵惜懂懂的年纪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课程目标为基点,就文学史类课程从电子媒介与课程教学内容、电子媒介与专业思维方式的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两个维度,对电子媒介应用效果及价值进行探析,并探讨新媒介的使用为专业教学提供了哪些新品质。  相似文献   

17.
从人生视角解读泰格特的小说《窗》,通过这扇"窗"来透视两个人物的心灵状态,探求一点人生的启示。分析领悟欣赏者和漠视者,利人者和利己者的人生得失和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8.
沙建华 《江苏教育》2015,(11):63-66
"合·和"一体是人生当烙的文化底色。"合而不独"是做人必需的道德本色,要求全体师生养成"在集体中并为了集体"的行为素养和行为模式,让每一个人在基本素养上首先成为班级和学校集体的、大众的、具有社会正能量的人。"和而不同"是做人必然的个性特色,要求全体师生在"合而不独"的基础上养成"和谐共生、张扬个性"的行为素养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时代美好社会建设的视域,厘清“内卷化”概念的原初意义和扩大化内涵。“内卷化”现象生成是因为部分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建构感到焦虑、对人的发展目标发生了“偏离”和现阶段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等。为此,应正确引导人们以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看待美好生活,以美好生活的人本取向追求自我发展,同时,建构良好的制度供给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背景、框架、人物等方面对张爱玲小说进行分析研究。阐释了她的小说是对人生的诠释 ,她写出一定状态下的普通人的生存面目显示人性的弱点 ,是对“长的是磨难 ,短的是人生”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