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是受国家和社会的委托而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所施加的影响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有一定的限制。但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教师与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对教育活动进行科学的构思与灵活的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又必须享有一定程度的教学自主权。笔者认为,教师服从行政管理与行使教学自主权二者之间应该是不矛盾的。  相似文献   

2.
教师课堂角色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研究目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社会身分与文化知识的“极差”(教师是成人与文化高位者,学生是未成年人与文化低位者)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地位“极差”(教师是社会代表者,学生是社会学习者),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的社会化过程必然要受到教师的极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源自教师的课堂角色。而教师作为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正式权威,其社会角色的一个主要范畴便是课堂角色。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播媒体对教师权威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今 ,大众传媒已成为超过家庭和学校的又一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和社会化的手段 ,对教育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作为学生个体社会化承担者的教师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教师权威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众传媒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使教师作为社会代言人的制度权威受到挑战。在传统教育中 ,教师被社会赋予了强制性的高权威地位 ,社会将需要接受教育的学生交给教师 ,赋予他们对学生施加符合社会要求影响的重任 ,并给予法律的保障。教师作为社会代言人必须将社会主流文化向学生传播 ,以保证学生的信念、价值观、观念及行为方式等符合…  相似文献   

4.
芮火才 《江苏教育》2012,(Z2):73-77
【我的主张】让学生自由呼吸从学生成长方式的角度,如果教育可以而且能够分成两极,那么一极可以理解为由外而内的控制式教育,另一极可以理解为由内而外的自由教育。控制式教育的基本逻辑是:教师作为"一定社会要求"的代言人或者化身,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其达成教师(也可以说是社会)的期待。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宰,学生按教师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运用相应的思想观念、观点、规范等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影响,传达正确的思想,使他们能够逐步形成与社会要求相匹配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活动的必要内容,为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吴秀玲 《考试周刊》2009,(32):54-55
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思想品德至关重要。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自身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在言行举止上时时处处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之外.还要存语文教学的活动巾巧妙地渗透德育。下面谈谈我多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德育工作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即教师按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由教育者及其活动、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使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的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个体心理的发展受遗传、社会环境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对学生而言,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面貌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遗传差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施加积极的心理修正,增强其活动的目的性并进一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分...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相似文献   

10.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这句话揭示的是教师人格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并且告诉我们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而深刻的。与其它行业相比,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它是教育者有系统、有步骤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社会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施加多维性情感影响的过程,它要求学生接受这一系列知识和影响之后,在实践和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符合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是一种主观性大于客观性的活动,从形式上说也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所以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人影响人的过程,就是一个具有潜  相似文献   

11.
1.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相似文献   

12.
教育惩罚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主动施加的惩罚,它是指教师针对学生不符合社会期望或教师要求的思想行为做出的一种否定,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按照社会或教师所期望的方  相似文献   

13.
王殿军 《课外阅读》2011,(4):180-180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相似文献   

14.
殷建军 《考试周刊》2009,(31):151-151
1.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相似文献   

15.
金鑫 《考试周刊》2011,(42):145-145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体育课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不再是怎样对学生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一种师生之间的社会契约。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而使学生朝着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化的效果,师生关系良好时,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技工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本文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探讨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教师,常被人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恰如其分地说出了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工作就必须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已有的知识水平,已掌握和形成的技能技巧、学生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出发,有的放矢地施加教育。“教书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德育的主要任务在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采取说教的形式效果往往不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9.
盛伟华 《中国德育》2014,(17):71-74
近两年来,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提出"主题教育"概念,确立"德育是影响"的实施理念,要求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主题思考",在研究学生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主题,力做有思考的德育。其与一般的德育活动不同,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一、思考系统的主题德育活动应该是德育工作者施加教育的载体,应该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与实践性,因此,主题教育的推出,必须基于教师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学校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教育行为来实现的,学校教育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教育行为是否具有教育性等特征。教育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处理、对教育过程的合理组织与学生交往的动态表现。教师教育行为是教师思想、知识、技能、品行、风格、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反映。现代学校教师教育行为具有教育性与思想性、社会性与目的性、科学性与文化性、规范性与合法性、策略性与艺术性等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