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们常把知识喻为海洋,在我看来,图书作为知识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海洋。在书的海洋中游弋,自有道不尽的乐趣。姑且不说世界各国年出书之多之巨,单是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年出书已高达8.8万种,真是名副其实的泱泱出版大国。在如此众多的图书中,一个编辑一年辛苦责编的几本书,乃至一个出版社一年出版的百余种书,不过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从量上看是如此,从质上看则不尽然。在浩瀚书海之中,偏有一些  相似文献   

2.
“一本书主义”,如今难得有人提起;“一本书运动”则是本人的杜撰,拿来和各位编辑出版同人讨论。  相似文献   

3.
喻纬 《出版科学》2002,(1):16-17,15
阙道隆先生在<编辑学理论纲要>(<出版科学>2001年第3、4期)中指出,编辑学的学科体系"由编辑业务、编辑史和编辑理论三部分组成"."编辑业务、编辑史是血肉,编辑理论是灵魂,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谈到编辑学的研究方法时,阙先生指出,它"有三个层次,即指导方法、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编辑学属于应用科学","应用科学常用的社会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普查)、个案研究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等,对编辑学研究有重要作用".我十分赞同阙先生的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4.
5.
一本书起家     
我家有九个大书橱,顶天立地紧靠在屋墙边。再也没有书橱立锥之地了,便将阳台封闭,又安放两个。那么多书,“文革”期间损失的还没算上,其实都是从看一本书开始招来的。 我上初中一年级时候,我父亲见别家孩子会看小说,觉得我也该会,就买了一部《西游记》给我。我一放学,跑回家就抓起来看,看得连饭也无心吃了。父亲怕我误功课,再也不给我买小说。但很幸运,我家附近有个西安市场,里面有一家小书铺,卖书,也收购旧书。我看完《西游记》,就拿去和书店老板商量好,换他一部薄些的小说。看完之后,添一点钱换另一部来看。如此这般,在上初中三年里,几乎把这书铺里的小说看个遍。那时候我爱看打仗的故事,《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隋唐演义》、《杨家将》、《精忠说岳传》、《施公案》、《七侠五义》、《东周列国志》等等,好几十部都看了。更爱看滑稽有趣的书,如《西游  相似文献   

6.
责编一本书     
应用性强是编辑出版专业的一大特点,因此,对这一专业的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这方面的要求要更高一些。而目前的现状是,无论在编辑出版理论研究还是在专业教学方面,都出现了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有人问我最早给我以较大影响的书是哪一本?我可以  相似文献   

8.
丹飞 《出版广角》2015,(7):37-37
我常常在想,总编辑或编辑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这个问好比在问当下的男人在社会和家庭中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后一问好答:人子、人夫、人父、男友、情人、上司、下属、用户、客户、消费者、公民、意见领袖、吐槽男、司机、苦力、厨师、保姆、奶爸、按摩师、情绪垃圾桶、心理医生、路人甲,大概就这几类角色吧。这么说第一问不用答了,类比后一问的答案就知道总编辑是干什么的了。简而言之,总编辑是黏合剂,是拓荒者,也是总规划师,还是督导者,具体到一本书来说,还得是这本书关键点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9.
他那时非常的痴迷于英语.他把热情和可以调动起来的许多课外时间投入于英语学习中去了。他期望将来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我到北京师范大学读博士,第一堂专业课就是童庆炳先生的文论课,讲的是《文心雕龙》。当时童先生已过古稀之龄,带着20多名文艺学专业的博士们,从头开始一字一句地阅读这本书。文艺学专业,开一门古代文论课本无可厚非,但当第一堂课结束时,童先生跟大家说《文心雕龙》这本书他已讲了十五年之后,  相似文献   

11.
一本完整的书究竟可以有多少构成部分,这些构成部分的优劣怎样判别,对于编辑工作者和著译者,对于广大的书籍爱好者来说,该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中国古书在这方面充分显示了丰富多彩的特色.以成书年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史记》来说吧,作为一部完整的史书,一部专门著作,一部一家之言,它的构成可说具备了创新的性质,为以后这类著作建立了模式.《史记》由十二卷"本纪",十一卷"年表",八卷"书"  相似文献   

12.
《信息系统工程》2005,(12):18-21
人们读书有很多目的.例如陶冶情操.增长见识.而CCNews《信息系统工程》“书架”栏目里面所介绍的图书,是具有“功利”性的。这种“功利”心,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我们希望“书架”里面的每一本书.都能够成为一件工具。这件工具可以对CIO的职业成长起到直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希腊的一个小镇上,一位捡垃圾的老人在整理收购的废品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破旧不堪的书。书的封面已经被撕烂了,但从扉页上还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名字——《理想国》,作者是柏拉图。老人并没有把这本书随意丢进废纸堆里,也没有把它归到报刊杂志一类,而是把它挑出来。然后,找出浆糊,把破损的页面一一粘好,并且还剪了一张牛皮纸给书做封面。接着,他洗了洗手,找出一枝粗笔,很挚诚地在书的封面上写出书的名字和作者。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06,(12):4-4
现代人有一种感觉.读书好像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高科技的传媒取代了以往南书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这些传媒可以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更多的东西.但是.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因此.书籍依然是获取资讯和增长理解力的重要载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更需要阅读。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有一种感觉,读书好像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高科技的传媒取代了以往由书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这些传媒可以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更多的东西,但是,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因此,书籍依然是获取资讯和增长理解力的重要载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更需要阅读.  相似文献   

16.
《北京晚报》举办“影响人生一本书”征文,受到读者的欢迎。由此联想到:可不可以搞一次“影响写作一本书”的征文呢?有此联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有意地凑热闹,而是因为读书与写作确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有不少作家在其写作道路上都曾受过一本书的深创影响。下面,略举几例。之一:《洋铁桶的故事》引导玛德英走进热爱文学、从事写作的大门。在谈起怎样写出《苦菜花》这位名著的经验体会时,玛德英说:“记得那是我参军的第二年──1950年夏天,我偶然看到一本封皮已被搓烂了的书──《洋铁桶的故事》,读着读着,我被里面打…  相似文献   

17.
在作品中引用有关的献资料时,一定要反复仔细校对,使引做到准确无误。这不仅体现一个作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也反映出他对读,对社会的责任心。马列主义的经典作家们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引用资料一千余条,其中只有一条(即821页所引的格莱斯登演说中的一句话)的准确性被人怀疑过。但经马克思本人及他去世后他女儿爱灵娜的查对.证明马克思所引的话是完全准确的。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由一张照片引发了我的激情,加之我也是湖南长沙人,有着很好的采访条件,于是我几易其稿,写了一部关于毛泽东的前妻杨开慧烈士的长篇传记文学《骄杨泪》,主要写杨开慧的情感世界。三十多万字的书正好赶在2001年杨开慧烈士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之前由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了。湖南长沙县委宣传部于是将这部书作为大会的礼品一次性订了五百本,杨开慧故居和毛泽东故居也订了几百本,对作者来说,这真是十分欣慰和满足的了。 本来,书一经出版就是大家的,社会的,对作者来说,有人需要就是一件快乐的事。由此,我想到在湖南省图书馆查资料时,一位很有事业心的图书馆管理员对我说:“邓小姐,如果书写成了,出版了,一定要送我们图书馆一本啊。我馆藏书量也是要靠大家努力的哟。”于是我决定寄一本给湖南省图书馆,在寄书的时候,一个念头又闪现了:既然湖南省图书馆需要收藏,那么其它省市图书馆包括各大学图书馆也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19.
从三联书店保存的《中国兵器史稿》130页出版档案可知,该书是否可以出版有过争议,董秋水、史枚、王子野、郭根、范用、陈原、戴文葆等三联书店的多位编辑以及郑振铎、郭宝钧、沈从文等社外审稿专家都对此发表过意见。文中由此阐发了读者对编辑工作的含金量、编辑应用文写作和编辑档案建设的思考,指出弘扬出版传统和编辑精神关系到出版品牌的造就和保持。  相似文献   

20.
把小说不当小说来读,这差不多是“小团圆》如今未售先火的原因。当然这也是张爱玲的目的或者说是不得已的悲哀。而最先把张爱玲拉入这个陷阱的,还是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