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乐和薄荷糖都是常见的食物,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可以瞬间产生大量气体.用气球密封可乐瓶可以收集气体,在不改变整体质量的情况下增大气球的体积,从而增加气球受到的空气浮力.于是笔者想到通过杠杆演示膨胀的气球受到的浮力作用,但由于普通的杠杆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较大,因此可以选用物理天平来演示,通过指针的偏转显示可乐瓶对托盘压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刊在1991年第12期《利用气球做初中物理实验四例》一文中,有一个内容是“演示空气有质量”,读后颇受启发,文中讲的是用“硬质气球”做实验,本人由此想到,如用普通玩具气球做实验,会有什么结果?本人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分析并进行了实验。容易理解,普通气球充气后体积胀大很多,浮力的因素不能不考虑,但浮力究竟能有多大的影响,我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所用天平为感量等于0.02克的物理天平,其步骤如下: 1、取一新气球,对它充气之后,用夹子夹紧气球口,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其平衡,这时读数为m_1=61.26克。 2、测气球的周长,将充入空气的气球近似看作球体  相似文献   

3.
学生一般对于其重量小于空气浮力因而能升空的物体(如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这一点是相信的,因为他们看到过气球的升空。而对于不会升空的物体也受到空气的浮力她不大相信。下述演示旨在定性地显示这种浮力的存在,并可对浮力的大小作大致的定量验证。演示的原理是:塑料袋充气后因体积增大而使空气浮力显著增大。取一只一斤装的新的透明塑料袋,注意不得漏气。往袋底注入食用醋五、六十毫升,将袋压扁后用根细绳扎住塑料袋中部,使袋间隔成上下二部。  相似文献   

4.
关于空气有质量的演示实验,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存在是很有意义的,实践证明也是很有必要性的。刘平权老师在《物理教学探讨》杂志上曾发表文章,介绍了如下方法:调节天平,往玩具气球中吹入一部分气体,将口扎紧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在右盘加砝码使天平平衡。然后放去气球内的气体,天平就失去平衡,这说明了气体有质量。笔者对这样使用玩具气球来演示空气有质量,觉得其科学性有必要进行探讨,今提出来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初三知识,发现浮力这一章没有演示气体浮力的装置,所以开始设计这个“空气浮力演示器”。基本思路是:物体置于一个密闭容器内,空气密度发生变化,物体便会上下移动,以此证明空气浮力。  相似文献   

6.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了解空气一单元有个实验:称一称空气,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教材中实验的做法是在一根小木棍的两头各挂一个充气大小一致的气球,然后用针刺破气球,从而棍子失去平衡,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在课堂上,很多教师往往习惯用嘴直接吹气,人体呼出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实际比空气的密度大,这样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是不可取的。另外,我把气球用线栓住挂在棍子的两头时,由于气球受到的空气浮力较大,棍子动荡不安,好不容易才会停止摆动,用小针去刺破气球时,尽管气球皮上贴有透明胶,可是我在上课时,连刺破三个气球,都发出很…  相似文献   

7.
一、演示空气有质量. 1.器材:感量较小的天平、夹子. 2.作法:将新的硬质气球和夹子放入事先调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右盘放入适量法码使之平衡.然后用嘴给气球吹足气,用夹子夹紧气球口.再放入天平在盘中,发现天平失去了平衡.必须在右盘中增加砝码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这增加的砝码质量就等于气球空气的质量.这样比课本中的实验简单,(不用抽气机)同样能说明问题. 二、演示帕斯卡实验. 1.器材:玻璃三通管、长约2米的橡皮管、漏斗、细线、橡皮管、皮管夹. 2.作法:将各器材照图1装配好.往漏斗中灌水,且通过玻璃管放出气球中的空气,放完气后再用夹子夹紧.实验  相似文献   

8.
气球在物理、化学等理科实验的常见应用中,特别是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改进实验的应用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涉及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在容器口套上气球虽形成封闭体系,但忽视了气球胀大带来的浮力造成的影响;二是利用红磷燃烧在以气球形成的密闭系统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错误认为未冷却时气球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球仍是胀大的,需要考虑浮力的影响。对这两个问题可从定性实验和定量计算方面进行改进,并解决气球应用于以涉及气体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所要考虑的浮力问题。最后从科学性上对实验进行改进创新。  相似文献   

9.
[题目]如图1,停在平直道路上的门、窗密闭的车内有一用细线悬挂着的气球.气球的质量为m,体积为V·当车以加速度a前进时,求细线对气球的拉力. 解答1:如图2,气球向后偏移某一角度θ后便静止在车内,在重力G(=mg)和拉力T的作用下随车一道以加速度a前进.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出T=m(a2+g2)1/2, 这一解答是错误的,其错误在于忽视了空气对气球的浮力作用.一般情况下人们处理这类题目常常是不考虑空气的浮力的,但前提条件是研究对象的密度应远大于空气的密度.在本例中气球的密度较接近空气的密度,故不能…  相似文献   

10.
一切浸入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流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即只与V和ρ有关,与其它一切因素无关。初中学生往往对这一知识点难以理解,而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又关系到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关系到对浮力本质的认识,意义十分重大。下面介绍两个简而有效的实验,可以增加学生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实验一:用气球演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a.实验器材。烧杯(1000ml)1只、气球1个、圆柱形铜块1个(实验室有)、胶管(长40cm)1根、…  相似文献   

11.
氢气球升空靠的是空气对气球的浮力,大家一般容易懂。飞机升空靠的是机翼上的升力,大家却很难接受。只有做一个实验亲眼看一看,才能有一个具体的印象,这就需要制作一个升力试验器。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物理浮力的教学中,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通常教学中,多数教师只能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简单的演示浮力产生过程,整个过程时间非常短,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看清楚浮力的产生过程,实验效果很差。单纯的靠理论分析、推理使学生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有必要设计和制作一种能够直接显示浮力产生过程的实验演示器。  相似文献   

13.
气球吊装利用气球在空气中的静浮力吊装重物的作业。气球受有空气的静浮力,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中,不需要专门的起飞、降落场地,没有污染与噪音的危害。它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可用于廉价的吊装作业。在苏联某露天矿坑上,就是采用这种气球吊运系统。气球的气囊为球形,容积为23,000立方米,重约4万牛顿,悬空部分用的钢  相似文献   

14.
物体浸在空气中也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但通常因为浮力太小感受不到。如果能利用手边常见的排球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演示空气浮力的存在,一定会颠覆学生的思维和感知,增加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一、课例探讨 [课例1] 谜语引入. 活动1:感受空气(用手扇风,深呼吸). 活动2: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分别对气球充氢气或空气进行比较,用杠杆演示空气有质量). 活动3:演示覆杯实验和会发声的塑料瓶实验,视频播放可悲的易拉罐实验和瓶吞鸡蛋实验. 活动4:体验大气压存在并很大(视频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再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6.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所以要根据物体运动方向来决定摩擦力的方向.这一点在解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题时要特别注意.现举两例帮大家分析.例1连同载重共2000N的气球在竖直方向匀速下降,它受到的空气浮力为1900N.设空气浮力和摩擦阻力大小不变,则从气球上抛掉多少重物后气球能在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分析:气球在竖直方向匀速下降,则这时气球受到平衡力,也就是说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向上的力和向下的力大小相等.对气球作一下受力分析:竖直向下的力是气球和载物的重力G=2000N;竖直向上的力有空气的浮力F浮=1900N,另外,因为气球在…  相似文献   

17.
浮力的基本知识,在初二物理中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尽量借助有直观效果的演示实验,化难为易,加深学生的理解。这里,介绍两则巧妙的小实验。一、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在西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新教参《素质教育新教案·物理》初中(第一册)的第290页中,提供了一个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的参考实验,但是这个实验有着致命的缺点——向上的压力实际上是瓶口内的空气施加  相似文献   

18.
拜读了贵刊2001年第4期桑宗武老师的《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我不禁为桑老师的精妙构思感叹不已,但同时又觉得此仪器难以成为学生课堂实验的学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经过再三思考,我想到了一个演示浮力产生原因的简单装置,有效地克服了上述缺点,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1实验工具剪刀、美工刀、水槽、铁架台。2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彩色气球、细绳。3实验过程a.截去可乐瓶底部和上部圆锥的一部分,在侧面对称地打两个眼,用细绳将可乐瓶固定于铁架台上(如图1所示)。图1浮力产铁架台水槽b.取一只彩色气球,注入少…  相似文献   

19.
自然教材第三册关于“大气浮力”一课,有个“孔明灯”升空实验.如果教师演示精彩,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是这样做好这一演示实验的。一、制作要领。最简单的孔明灯是桶状的,必须先用一块薄而轻且不透气的长方形纸糊一个纸筒,上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初三知识,发现浮力这一章没有演示气体浮力的装置,所以开始设计这个“空气浮力演示器”。基本思路是:物体置于一个密闭容器内,空气密度发生变化,物体便会上下移动,以此证明空气浮力。此仪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主体部分,用透明有机玻璃管做成高1m的密闭容器,下端设进出气孔,用密封塞和端盖密封。用钟表摆轮改装成一个灵敏的定滑轮。在一根细线的一端用胶固定好小球,悬挂在定滑轮上,并在细线的另一端悬挂配重物,使配重端与小球端力矩相等,处于平衡状态。将定滑轮与悬挂物一同密封。第二部分是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