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科学本质上的全球性决定了学术职业的开放性与学术人员的流动性。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知识和人员流动进一步加速。研究发现,学术流动发生的关键动因在于本国学术职业的稳定性及工作条件、本国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开放性、流动经历是否被视为学术聘任标准或获得研究资助的必要条件。在全球化、大学排名和新管理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下,学术流动逐渐从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转变为一种新型绩效标准。尽管流动具有增强劳动力市场活力、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合作、促进知识生产与创新、拓展专业网络等正向效应,但强制性的流动要求可能会加剧学术人员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使其更难平衡工作与生活,并可能诱发结构不平等和空间不平等。鉴于此,我国高校应更理性地看待学术流动的效用和风险,避免将跨国流动经历作为学术评价的刚性标准,进而超越传统上以人员跨境流动等国际化指标增长为目标的外延式国际化发展战略,探索构建内涵更丰富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区域高校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培养出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这就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传统的相对封闭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已不能与之相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与课程创新应运而生,为区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助推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面临着大学治理模式和知识结构西化,学术边缘依附,人才非均衡性流动,国际化课程趋同,信息技术与语言劣势等现实问题与挑战。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应大力弘扬教育本土特色,充分发挥国际比较优势,推进并践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公平与和谐理念,注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教育国际化,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才和学术流动进一步增多,跨境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分析国际跨境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跨境教育及质量保障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就应对挑战的思路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并为今后跨境教育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鲜明特征,以跨境流动为主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面临危机,学界将更多关注在地国际化模式。在地国际化致力于培养全体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治理能力,通过增强机构的文化多样性,提供文化敏感的国际化课程,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共享。全球主要国家通过国家战略、机构策略、国际课程、学生融合等方面实施在地国际化。我国在地国际化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但仍面对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弯道超车”和“变道超车”的过程中,应取人才培养本位,促知识流动、引战略转型;增强“本土留学”服务能力;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校园环境,重塑国际化课程模式和实践;实施文化敏感的教学,加强文化引领;以微证书项目促进在地国际化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作为推动国际化的一股重要力量,它不仅改变着国际化的进程,而且也较好地促进了国际化的发展.为了有效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欧盟颁布了一系列教育国际化政策.基于对欧盟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具有如下特征:强调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世界维度”转向;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主体的多元化;加强国际化理念在课程中的融入力度;强化教师流动的有效性;重视学生国际间的流动.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使高等教育国际化超越了传统的政治外交的价值标准,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国家间高等教育资源的交换过程。发达国家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大受益者,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转型国家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高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使国际间高等教育资源不再依附于人员流动,形成高等教育国际化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阿特巴赫批判性地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动因及前景,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想涵盖了教育财政、学术职业、入学机会和学术移民等诸多方面。探析阿特巴赫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想,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依附发展式和借鉴超越式。依附发展式的特点是照搬照抄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体制等,历经几百年依然无法赶超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借鉴超越式则是在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把先进经验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最终实现超越。我国高等教育应该走"本土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重建本国文化精神,建立适合本国实际的学术评价标准,合理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在国际交流中主动展现自身特色等。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条件,高等教育的自身利益需要通过国际化来加强,人类正面临的一些共同难题需要加强高等教育国际间合作。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日趋广泛和深入,其竞争和合作的趋向也日益突出,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也进行了新的调整。面对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定位及提高竞争力的应对策略是:教育法制建设;改革办学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名牌、特色高校发展战略;扩大国际间合作。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体系科学、合理的构建是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保障,为此,在新的环境下,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取胜,重振俄罗斯世界强国地位,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走出封闭,走上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的经济正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中.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的经济、科技、教育将更广泛地汇入全球化浪潮,必然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必然掀起一场新的改革.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必然.适应和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出适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透视,我们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就是人们通过改造或变革组成世界高等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而结成的国际间以高深知识为中心纽带的网络关系的交往实践。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时性特征是:始终都以承认知识的普遍性价值为根本动力,以高深知识在大学间的交流为普遍目的。而在新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主导力量不同、前提条件不同、价值诉求不同。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高等教育作为文化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阿帕杜莱的文化全球化理论为通过机构和学生流动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解释路径。OECD作为三大政府间的重要国际性组织,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OECD通过设立专职研究机构,采用了四种不同但并非相互排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取向,以促进和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同时,OECD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重心体现在了关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追求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品质、强调高等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等三个方面。为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良性发展,需要厘清OECD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部关系,转变留学生的输入输出比例;关注OECD政策取向,实现不依赖人员流动的教育资源国际化配置;结合OECD政策重心,通过区域性一体化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国际化历史演变的动因是全球化张力,全球化进程在职业教育国际化中演绎出不同特征.进入新时期,职业教育国际化面临"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挑战,人类流动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职业教育国际化需要破除成见,深化互信,依托技术手段,开拓新的合作路径,创新构建国际合作模式,建立国际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6.
杨婧  吴坚 《文教资料》2009,(35):113-115
日本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始于明治维新时期。其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建立先后参照法国、德国和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因此其高等教育起步之时就具备教育国际化倾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日本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口号,并将此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已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本文以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从引进型到输出型再到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脉络阐述了其国际化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求,推动了高等教育各国间教育的互相开放与融通。马来西亚的高等院校在国际化办学中卓有成就,它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分析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历史、特征和主要办学模式,借鉴其经验,可为逐步发展的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国际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多元文化课程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化对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使其成为一种教育新范式。高等教育必须以新的视角,为全人类提供适合社会需求和能够应对社会挑战的教育,这就呼唤新的课程观的产生,其特点就是国际化、相互尊重以及多元文化。多元文化课程的目的应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元文化以及全球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江苏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空前活跃,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并面临着不少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文章认为,应当从人才战略、政策保障、决策研究、评价制度、留学规模、办学质量、管理体制、一流大学创建等方面入手,结合国情更好地借鉴国外现代大学建设经验,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加快江苏高教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按照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设置的会计课程,已无法满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而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国际化不仅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培养国际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一流农业大学的基本路径。因此,构建国际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使农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适应国际化的趋势是当前应该重点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