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姬是指唐代中原地区的西域民族的女性。唐诗中的胡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异域女性的风貌,但作为异域文化形象,她们往往是作家基于自身文化立场塑造而成的文化"他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2.
唐诗中玉石语词琳琅满目。唐代美玉大都来自异域。外来文明伴随着异域珍宝,有机地融入中国本土的各个方面,尤其在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等领域带来了新内容、新成就、新气象。  相似文献   

3.
唐诗中玉石语词琳琅满目。唐代美玉大都来自异域。外来文明伴随着异域珍宝,有机地融入中国本土的各个方面,尤其在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等领域带来了新内容、新成就、新气象。  相似文献   

4.
唐代西域诗是唐代诗苑中一束独具情韵的异域奇葩,其描写对象丰富独特(包括胡地风光,胡汉战争,胡人、胡马、胡酒、胡食、胡服、胡妆、胡乐、胡舞等),诗中充满浓郁的异域情调、民族风味、文化色彩。西域诗显示了唐人以昂扬奋发为基调的主体精神的高扬与心灵世界的扩展,体现出了唐人审美趣味的多元化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唐诗刚健开放、自由爽朗的气质,拓展了唐诗的境界。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唐代西域诗研究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论文对唐代西域诗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其有待进一步开掘之处,并期待唐代西域诗研究新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唐代的边塞诗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外来词。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各种类型的外来调,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即以其本色的质性凝结,构成民族情绪的符号,异域思乡的音符,战地风光的媒体,籍此突现出边塞诗的“边”味,乃至诗味。  相似文献   

6.
王虎胤 《甘肃教育》2020,(2):141-141
在唐代,内地汉民族音乐不断与边疆各地乃至异域音乐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这一时期多元化的音乐艺术,体现出内容的丰富性、情调的多彩性、风格的多样性。多元性特征熔于一炉,使得唐代音乐雍容大方、庄重典雅、博大精深。真正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唐代曲子辞(即当时的民歌)是唐代音乐的主流,流露着真实情感,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且内容丰富,样式自由多样。李白的乐府诗、绝句诗是与当时的音乐环境相适应的,也与唐代曲子辞的情调是高度契合的。其乐府诗具有鲜明的音乐旋律,充满音乐的流动和飘逸。  相似文献   

7.
孔雀石、火珠、金精等异域珍宝,随着经济文化交流,走进唐代社会生活,也走进唐诗。在唐诗视野里,这些特殊的语词多角度地折射出外来文明在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时期,中古先民通过丝绸之路同周边及以远地区的各民族进行了频繁的物质、精神文化交流,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的第二个鼎盛时期。我们从唐代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内容的特点进行阐述及概括,看到唐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展现的双向性、民俗化、本土化、渐进性和回流性的特点。通过丝绸之路中原大规模引入了外来植物、动物以及宗教,中原各种科学技术、动植物物种以及先进的礼俗文化也传入西域诸地;在彼此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的影响下,经过长时期的磨合,异域文化在中国扎根并衍生;外来物质文化和异域艺术、宗教等也对丰富中华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作用与影响,同时消除不同文化间的隔膜,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9.
异域教育理论需要中国化是由教育理论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而异域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目的则在于解决中国教育实践的问题,建构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因此,在学习、借鉴异域教育理论时,就需要确立一种中国立场,拥有一种主体意识,就需要教育研究从知识陈述转换为实践探求。  相似文献   

10.
唐代一大批官吏身份的诗人由于政治的原因而远谪越南(时为安南),他们以复杂深重的心态对异域他乡的物候风光、风土人情、习俗信仰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叙述和书写,这些诗人诗作是当今研究越南文化、中越关系、民族交往的宝贵史料,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唐代西域乐舞诗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时,以西域乐舞为主体的“胡乐”在中原风靡一时。领导时代新潮流的唐代诗人敏锐地捕捉住了西域乐舞多姿多彩的民族风貌、异域情调,用生花妙笔为我们呈现出了具有浓郁西域文化气息的具态的西域乐舞,令人耳目一新。这些精彩绝伦的西域乐舞诗既体现出了唐人审美趣味的多元化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唐诗刚健开放、自由爽朗的气质,从而成为独具情韵的诗苑奇葩。  相似文献   

12.
读书三要     
书籍是人类最亲近的朋友。打开书橱,面前展开的是一个广阔的宇宙,是一个浩瀚的海洋。足不出户,就能够徜徉于万水千山之间;素未谋面,就能够相对促膝款款谈心,如坐春风般将经历世纪风雨、贯通神州异域的传世之作,纳入怀抱之中。成人读书,主要为了用书,希图借助知识...  相似文献   

13.
唐代墓志中有大量近亲救助孤儿的例证。唐代近亲是民间救助孤儿的主体。唐代近亲救助孤儿的内容主要有生活接济、教育救助、婚丧救助等。唐代近亲对孤儿的救助大部分是通过民间个体自发性的行为实现的,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相应的监督措施;唐代近亲对孤儿的救助在民间救助孤儿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尤其是外亲和女性的救助在唐代表现得更为明显;唐代近亲对孤儿的救助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唐代近亲对于孤儿的救助往往与救助寡妇连在一起;唐代近亲救助孤儿存在不稳定性,主要依靠近亲内若干主干家庭的经济实力,一旦这些家族没落后,救助就难以保障,而且在救助的过程中物质生活方面给予救助偏多,精神层面的关注较少。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育的重要目的。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异域文化应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加强对异域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从中获得英语语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交流需求,真正成为能融通多元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正唐代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昌盛的一个时期,不仅体现在国力与经济之上,还体现在文化的相互交融上。音乐艺术在总体上呈现出兼容并包、异彩纷呈的局面,尤其是本民族传统乐器与外来异域音乐经过初期的磨合,慢慢也达到了令当时大多数人为此感到新鲜进而沉迷的效果。而古琴作为传统音乐的典范,古朴浑厚的声音与时下流行的歌舞之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然而然地也成为了少部分文人雅士的爱好。唐代我们所熟知且盛行的琴曲有:《大胡笳》、《小胡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异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现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异域文化培养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把对异域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兴盛时期。道教与唐代政治的关系早已受到世人的瞩目,然而道教与唐代阶级斗争的关系却鲜有人论及。本文考察了道教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民间的流行状况,认为唐前期规模较大的陈硕真农民起义就受到民间道教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唐代科举是中国科举制成型期,在此期间把一些重要的原则和具体的条例明确地规定下来,使科举成为一种选拔文官的制度。在整个科举史上可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唐代科举,就科目来说种类繁多,及第者和落第者的情状万千,及唐代作为科举制的发展时期具有它的不完善性。  相似文献   

19.
陈瑛 《现代语文》2006,(2):35-36
在唐代众多的诗歌流派中,边塞诗派异军突起,成为唐代诗坛的大流派。高适和岑参,就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他们的作品,无疑是唐代诗苑中的两枝奇葩。不过他们的诗风虽有着相同的一面,但在题材、思想和表现形式上,也各有自己的特色。本就高岑诗风的不同及其原因,作一些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对提高外文期刊利用率的几点思考马晓菊外文期刊是国外科技情报的载体,能及时反映当今世界现状和发展水平。外文期刊也是传播国外风土人情的媒介,能使我们不迈出国门就了解异域文化与生活,发挥外文期刊的作用,对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谨就提高外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