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满族的相扑     
相扑是满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清代相扑十分盛行。相扑,满语叫作“布库”,蒙古语称“布克”。满族相扑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蒙古族的习惯。 蒙古各部非常喜爱相扑,在大的筵宴时就要进行相扑之戏。蒙古厄鲁特部在相扑时,都是“袒裼而扑”。这对满族有很大影响,满族  相似文献   

2.
漫画与趣闻     
▲运动员正在进行赛前5分钟练习,当往返击球中,有一方击球出界,此时,一名司线员大声呼报“OUT”(出界)。运动员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一名运动员转过身来,对发出呼报的司线员说:“你现在喊什么,我们正在做准备活动呢!”这名司线员立即辩解到:“我也正在热身呢!”  相似文献   

3.
相扑被日本人视为“国技”,似乎全球唯有日本人对相扑运动情有独钟。其实,相扑既不是日本独有的运动,相扑之源亦不在日本。历史最久的首推蒙古相扑。蒙古族人的三大传统竞技项目便有相扑在内(另两项是骑马与射箭)。在每年的那达慕会上相扑是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常有数百名选手参加,规模极其盛大。比赛时,选手穿着色彩鲜艳的紧身衣裤和长靴进行角斗,其中一方肘、膝、肩、背等着地,对方即获胜。选手入场和离场均手舞足蹈地跳“鹰舞”。各级优胜者被冠以“巨人”、“狮”、“象”、“鹰”等称号,有人考证日本的相扑即源于蒙古。中国在历史上也有相扑运动。从一些出土文物看,中国秦汉时期的角抵就同日本现在流行的相扑很相似。至迟在西晋  相似文献   

4.
“加油啊!加油啊!”“再向左偏一点!”穆希尔驾着他那由12匹爱斯基摩种狗拉着的狗拉雪橇,把一大群观众和许多赛狗都抛在了后头……这是今年初,在美国缅因州举行的第七届冬季狂欢节中的一个场景——虽然气温是摄氏零下10度,但是人们仍然兴致勃勃——光在一个星期中,就举行了三场这样的比赛。美国人确实是“狗橇赛迷”。目前,全世界共有309个狗橇赛组织,其中就有101个在美国。据国  相似文献   

5.
相扑运动在日本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被作为“国技”和“特技”,以其独特的民族形式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保留至今。一、日本的古代相扑在日本,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相扑发生在纪元630年第十一代垂仁天皇时代。当时垂仁天皇在御宇召见了野见宿祢和当麻蹶连二人,让他们在宫廷咀进行相扑比赛。格斗的结果,以宿祢将蹶连的肋骨折断致死而结束。这是“天览(天皇参观)相扑”的开始。这段史料告诉我们:“相扑”在古代曾是比力气、拼性命,并要彻底制服对方的一种野蛮的体力比赛。从  相似文献   

6.
幼童战力士     
相扑被视为日本国粹,其中代表相扑力士最高级别的“横纲”,更被日本男女老幼追捧为“国民英雄”。 有说法认为,相扑源于中国。早在西汉初年,冀州(今河北)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游戏:人们戴着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斗力。  相似文献   

7.
幼童战力士     
相扑被视为日本国粹,其中代表相扑力士最高级别的“横纲”,更被日本男女老幼追捧为“国民英雄”。有说法认为,相扑源于中国。早在西汉初年,冀州(今河北)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游戏:人们戴着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斗力。  相似文献   

8.
喜欢体育的人们都知道,相扑是日本的国技,两名体形有如“肉山”的男相扑手在一个圆圈内进行力量与灵敏的角逐,使许多日本观众如痴如醉。但对近年来出现的女子相扑,却被不少日本人视为“国耻”,认为只是卖弄色情的玩意儿。而在95年的巴黎电影节上,居然出现了谁也想不到的日本女子相扑的节目。这次表演是日本恐怖片导演中野本雄带到巴黎的,这位中野先生还担任“引司”  相似文献   

9.
相扑是日本的国技。相扑力士在日本国内不仅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也有不少女性以嫁给他们为荣。近来由于名将贵花田与影视女星宫泽理惠的“婚姻”新闻名噪一时,加上外国选手曙太郎首次荣升相扑大赛的最高级别横纲造成的轰动效应,使得日本相扑又一次掀起了热潮。相扑选手的举手投足都是人们关注的对象,他们的寿命也一直让人颇感兴趣。从医学的角度看,这些威武神气的“胖子”们在健康上却是被亮起红灯的一群。由于身体的“大型化”,他们的寿命已从战前的长寿族变成了现代的短命族。  相似文献   

10.
相扑运动员上场时,赤身露体,只系一条兜裆带,这形象曾在1973年使北京,上海的女看客们“目不忍睹”,然而这些为纪念中日邦交的“赤身使者”,还是使中国人初识了日本文化中的这支奇葩。相扑场上有着专有名同土俵——比赛场地: 行司——场上裁判:运动员按成绩分有超级横纲、大横纲、幕内、十两等,而这些大力士在役时也多用“艺名”。日本大相扑每年举行六场,每场十五天,是运动员升降级的根据。  相似文献   

11.
图片新闻     
《精武》2007,(5):F0002-F0002,I0001,I0002,65
相扑是日本的国技。其最早记载相扑的历史文献,是距今一千三百年前,而日本真正将相扑视为国技的时间则更短,直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才有了“相扑毕竟是日本的国技”这一声呐喊。  相似文献   

12.
《篮球》1996,(9)
四川重庆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油化系程飞:“规则问答”栏目张雄主持人,您好!首先感谢您在今年第5期《篮球》杂志“规则问答”栏中给予的答复,但我还是有疑问,能否再给予详细解释一下? 编者:程飞同志,收到你的来信后,为慎重起见,我将信转给了本栏目的顾问郭玉佩同志,现将郭玉佩同志的解答答复如下: 原问题一。(略) 如何确定队员的位置? 规则第二十五条 队员和裁判员的位置 一、队员的位置取决于他所接触的地面。 何谓球出界? 规则第三十七条 队员出界和球出界 二、当球触及: 1、界外的队员或任何其他人员; 2、界线上、界线上方或界线外的地面或任何物体;  相似文献   

13.
说起相扑,人们自然会想到那光着身子,躯体肥胖,体重在一百公斤以上的两个大力士纠缠相搏的情景。在日本,相扑运动被称为“国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同时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小学至大学的体育课,都把相扑列为重点训练项目。相扑运动员在日本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  相似文献   

14.
被日本人视为“国技”的相扑运动,从体校到民间已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日本,如今北起北海道南到北九州都能看到这种大胖子徒手角逐的“相扑热”。相扑是日本民族传统的摔跤运动。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据日本史书《日本书纪》记载,相扑最早作为宫廷比赛项目的形式出现是在4世纪初的垂仁天皇时代。天皇为招待百济的使臣,召集宫中的“健儿”为客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方法整理分析《水浒传》中的相扑高手及其社会分层,并对相扑技术和规则做了系统挖掘,主要结论:《水浒传》中的相扑高手众多,既有男性也有女性,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相扑活动普及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水浒传》中的相扑技术既有以勇猛取胜的也有以巧取胜的,与现代相扑不同的是允许拳击和脚踢。《水浒传》中描写的燕青打擂是比较正式的相扑比赛,有一套严格完整的场地、服饰及比赛规则,其它的相扑基本都是相扑双方因矛盾而产生的争斗,甚至是性命相搏,只是把相扑作为一种格斗技巧,不遵循一般的规则。  相似文献   

16.
燕青相扑     
宋朝是我国古代相扑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宋史·礼志》中规定:朝廷大宴、皇帝寿辰、外交宴会,都有相扑表演,而且是最后一个节目。殿前忠佐军有专业相扑手“内等子”一百二十名,分上中下三等,随时听候宜召。民间的勾栏里则有相扑技艺人表演,  相似文献   

17.
幼童战力士     
相扑被视为日本国粹,其中代表相扑力士最高级别的“横纲”。更被日本男女老幼追捧为“国民英雄”。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小型比赛和平时玩球时常出现界内球碰着离比赛线不足10厘米,只有五六厘米的界外球,如果界内球被碰后仍然出界不会有什么异议,但若被碰后又返回界内,是算界内球还是算界外球,却常引起争论。有人认为,凡是界内球碰着界外球,不管界外球离线是五厘米还是六厘米都算界外球。也有人认为球只要整体未越出比赛线,就不能算出界,就不是界外球。因此,为减少争端我们必须引起对界外球的重视。《2004规则》第十七条第二款界外球中的第2点明确规定:“界外球应放在出界点或距离犯规地点最近的比赛线外10厘米处。”这个10厘米很关键、很重要,要认真对…  相似文献   

19.
幼童战力士     
相扑被视为日本国粹,其中代表相扑力士最高级别的“横纲”,更被日本男女老幼追捧为“国民英雄”。  相似文献   

20.
相扑现在在日本的提倡之下,愈来愈国际化,有许多外国人赶来日本学相扑,但是能进关取。入土俵比赛的外国力士。除了前述的高见山之外,便是另一位来自台湾的华籍相扑好手刘朝惠了。刘朝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块头”,他的体重是175公斤(约385磅),身高则181公分,连腰围都比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