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是维护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主体,在青少年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对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与民族团结有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机结合,科学分析了新时代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难点、风险与挑战,拓展了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有助于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推动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助力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青少年吸毒问题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性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做好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反思我国学校的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发现仍存在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而提出完善对策,对做好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具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青少年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现状却不容乐观。站在非物质文化的高度以武术为例,借鉴国内外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经验,探讨武术文化作为民族瑰宝在青少年中传承的途径,诚希望能为我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我们要以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以科学的发展观理性地  相似文献   

5.
深化“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但是,历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提示,当前我国广大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肥胖率上升、身体素质下降等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国情,采取政府主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科技支撑手段,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他们的体育状况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当前,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由于学生择校压力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师资配备及设施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体质健康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幸福生活和健康成长,而且关系着国家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整个民族健康,对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针对青少年健康状况应采取的措施,以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对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毛泽东对青少年体育社会功能和教育地位的认识以及他对发展青少年体育事业做出的理论贡献。文章论述了民族振兴是毛泽东提倡青少年体育的出发点,实现体育增强民族体质的物质性功能和磨炼意志的精神性功能是青少年体育服务于民族振兴的具体途径;阐述了体育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出他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认识对发展体育事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文章揭示了毛泽东关于青少年体育思想的特点以及它指导中国新体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论青少年体育网络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体育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严峻形势,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体育。家庭是青少年体育的基础,学校是青少年体育的主阵地,社区是青少年体育的拓展空间。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形成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合力,积极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法和访谈法对武术的自强不息精神进行剖析。武术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武术中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它关乎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在当今世界多边化进程中,树立和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于我国青少年而言,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关系着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体质下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提高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开展专项督导,形成学校体育长效机制,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整合社会体育资源,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就造就了我国的民族文化是多种多样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也是人类的精神源泉。目前来看,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明显缺乏民族文化的教育,如果希望民族文化根深蒂固在我们的信仰中,那么在学前教育中渗透民族文化就意义重大。一个民族的发展要靠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要求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学习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文化。而学前教育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更好的开展,从提高全疆各民族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和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麦西热甫—木卡姆的角度出发,对青少年校园麦西热甫—木卡姆健身操创编的理论及健身效果进行了研究,认为青少年校园麦西热甫—木卡姆健身操的创编以维吾尔麦西热甫舞蹈的经典代表性动作为基础,以木卡姆音乐为背景,将现代健美操与传统民族舞蹈有机结合,并充分考虑各民族青少年身心特点及接受能力,体现了难度适中、节奏与强度适宜的原则,深受各民族青少年喜爱,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关乎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新时代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推进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理论认知不深入、内容建设不充分以及机制建设较滞后等方面;并从厘清体系内涵、明确具体路径、强化保障机制等3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推进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青少年的体质测定与评价工作,已经成为当前体育科学领域里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于增强青少年和整个民族的体质,对于提高教学和训练的效果,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美国、日本、苏联、法国、芬兰等国家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建国以来,我国对青少年体质的测定与评价,做过不少工作,积累了一些资料。但是,国内的材料单项测定与评价多;省、市的材料多,全国统一的材料少;城市材料多,农村材料少。1979年的二十五万青少年体质测定,其中农村青少儿体质测定材料大部分来自城郊的学生,还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我国农村学生体质状况。因此,对占全国青少年80%左右的农村青少年体质的研究,是我国体育科学领域里极其薄弱的一环。所以,研究出一种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一个国家国民健康素质的基础,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通过对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发展过程的梳理,对美国以构建健康素质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和FITNESSGRAM测试标准的解读,以及对我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FITNESSGRAM中的相关测试指标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一些旨在进一步优化及完善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及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史学、心理学等角度,对西俗东渐以来不同时代青少年体育休闲方式的变迁的社会表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各阶段社会背景对青少年体育休闲方式变迁的原因进行梳理,探讨在青少年体育休闲方式变迁中民族传统体育式微的原因,思考21世纪休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路径。以求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和青少年的体育文化教育相辅相成、殊方同致。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思想品德教育是统帅,是灵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因此,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是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从总体上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德育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彻到德育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存续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青少年群体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但都以青少年发展为根本目的,运用不同的理论、方法和途径帮助和教育青少年,并在实践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服务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