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初年怒江殖边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推翻满清在云南统治之后的民国初年 ,云南军都督府殖边怒江 ,开发经营怒江 ,巩固边防的重大行动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 ,对推动怒江各少数民族的历史进步、巩固我滇西边防所具有的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这一史实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2.
《课程.教材.教法》2013,(8):101-107
历史素养培养要求更新和调整知识观,在知识传授上,注重知识+知识的"酶化"。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大致有三方面内容:具体史实内容,由史实串联组成的相关知识系统,以及由史实和知识系统传导出的历史氛围。历史素养培养更要关注历史知识的消化、分解、提炼和转化,关注它是不是发生了利于吸收、转化为有益于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提升的"酶化"。提高史实的"可溶解"程度,是知识"酶化"的基础和前提;而要加深对一个具体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就需要把它放到一定的知识系统中,通过认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每个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利用真实的史实和知识系统所包含的丰富历史信息,营造出具有强烈历史感的特殊氛围,也是促进知识"酶化"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循环递进、问题解决、条件保障等特征.其中,史实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形成知识结构、有效记忆史实、利用思维能力推出历史认识,是史实教学的主要任务;史料研读,是一个理解史实和提升境界的过程,它处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且主体地位;史感体悟,源于史实与史料的熏陶和感化,是历史学习的归宿,最终落实为学生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4.
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一直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褒贬之间 ,众说纷纭。特别是其历史意义始终存有歧义。本文试从历史分析比较方法、史实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分析说明文艺复兴在解放思想 ,尤其对人的解放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学过程是"历史基础知识、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思考评价"三个目标的达成。"历史基础知识"就是基本史实,"历史现象分析"就是史实因果发展和现象的内在联系,而"历史思考评价"就是史实本质、以及历史意义和自我感悟。总而言之,历史教学的目标就是"学生掌握历史史实,能分析其前因后果及发展,从中获得历史经验,并指导运用于学习、生活和工作"。这里面就涉及到三个教学指向:"知识、能力、思想情意",这是历史教学中要达成的三个终极目标,最主要的方法和手段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之,将其融入课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适度在课堂外拓展"。由上得之,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如何准确、快速、有效的使学生达成知识、能力、思想情意"三个目标,这是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涉及到的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教师当思之,学生当学之。本文从几个简单的教学案例引发,融合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的达成,浅谈一下"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成熟的地方,希望老师和专家提出更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下,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历史解释,是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建构历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可从"厘清解释的基本史实""建构解释的史实关联""形成解释的历史意义"三个层面落实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7.
一、突出历史概念,加强基本史实的联系基础知识是历史知识网络体系中的点,亦是最基本的单位。基础知识主要是指基本史实(内含结论)和历史概念。基本史实是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缺少的史实,其能力要求是准确记忆。历史概念是史实内在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历史概念的形成是经过分析史实之间的联系、对史实的表象抽象概括而成的。其能力要求侧重于理解。历史概念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在知识网络结构的形成中更为重要。由于现行教材中没有对历史概念进行集中完整的概括,因此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该在狠抓基本史实的同时,突出历史概念的…  相似文献   

8.
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一直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褒贬之间,众说纷纭。特别是其历史意义始终存有歧义。本文试从历史分析比较方法、史实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说明文艺复兴在解放思想,尤其对人的解放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军 《亚太教育》2021,(1):44-45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历史教育应坚持的核心价值观念。优化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素养,激励学生深入探究丰富的历史史实,能深植爱国情感和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毕节地区地方文献具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方性强和民族性浓厚等特征.文献建设中的重点应该是与本地经济科研相关的文献资料、地方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和收集历代地方人士著作及其作品的研究资料,以期建成全省甚至全国某一方面的特色文献资料中心.成立地方文献开发组织,广开收集渠道,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设立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实现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让地方文献发挥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鲍丽倩 《历史教学问题》2015,(3):130-132,30
<正>历史学是作为主体的历史学家对史实的解读,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学由对史实的客观表述和主观认识两部分组成。在这里,我们暂且把引入到历史课堂中的"对史实的客观表述"称为史实型材料,把"对史实的主观认识"称为观点型材料。正是由于这两类材料的客观及主观的本质差异,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也是大相径庭的。但是,在当下的历史教学中,将史实单纯看做记忆对象,以及将观点当做史实、以论带史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对不同  相似文献   

12.
毕节地区地方文献具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方性强和民族性浓厚等特征。文献建设中的重点应该是与本地经济科研相关的文献资料、地方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和收集历代地方人士著作及其作品的研究资料,以期建成全省甚至全国某一方面的特色文献资料中心。成立地方文献开发组织,广开收集渠道,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设立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实现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让地方文献发挥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由具体史实组成的,史学家通过对浩如烟海的史料的爬梳、整理、研究、分析,提炼出具有很强科学性和高度概括性的历史理论。如果我们只是将这些理论硬生生摆在缺乏史实积淀的高中学生面前,则不免枯燥乏味。笔者所使用的人教版教科书具有条干分明、线索清楚的特点,但囿于教科书编排的局限,有些历史问题的呈现枝简叶稀,缺乏丰富的史实支撑。不过,这种编写方法倒是给历史教师充分展示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14.
历史具有过去式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很难与自身的经验相结合,这往往造成了他们对历史理解的偏差,但是,历史现象是可以分析的,历史规律是可以总结的,历史的价值是可以借鉴的[1],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依靠严密的逻辑分析。何谓史实逻辑?它是指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在广泛收集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整理、归纳等方法,以体验和探究为路径,形成历史认识的思维过程。一、史实逻辑具有融合素养与课堂的价值1.史实逻辑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杨江民 《广西教育》2009,(21):51-52
发展地方职业院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方职业院校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且全国各地方职业院校之间竞争十分激烈。面对当前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各地方职业院校必须紧紧围绕“三个服务于”,即各地方职业院校要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力求在发展与竞争中取得优势。  相似文献   

16.
用多媒体拉近历史与现代的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历史教学具有特殊意义:提供感情材料,还原再现历史画面,提高史实真实感,提高教材的感性渗透力,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最大可能地发掘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协同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7.
《宜宾学院学报》2016,(9):23-28
针对经济史研究中理论和史实的问题,各相关领域学者都做过深入思考:经济学者开始重视历史方法和史实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历史学者则从专门史角度分析了各专业理论知识在历史研究中的关键作用;经济史学者更是愈发强调经济理论和史实的有机结合。既有研究反映出经济学本质上属一门历史的科学,从纵向角度分析经济学可增强其历史感,但经济史也需克服脱离经济学理论的缺陷。因而,经济理论与史实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经济史研究,丰富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升经济研究经世致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知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历史史实与历史评论。一切历史评论是建立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之上的,历史评论是历史史实的引申与拓展,是对历史事实发表的看法。了解历史史实是为了更好的认识现实服务的,是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不重蹈历史的覆辙。因此,历史教师要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感悟历史史实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历史教学具有特殊意义:提供感情材料,还原再现历史画面,提高史实真实感,提高教材的感性渗透力,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最大可能地发掘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协同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汉中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辑出版的《汉中文史》,是以反映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地方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等史实为主,尤其是以辛亥革命直到汉中解放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刊物。自1981年创刊以来至1991年,已出版9辑和一个专辑。该刊物坚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的方针,突出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