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从成都图书馆的古籍保护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路径进行了阐述,对古籍保护的措施、注意事项以及古籍普查、征集和数字化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3.
马美著 《出版广角》2018,(10):17-19
岳麓书社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所出版的古籍图书和古典名著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在古籍图书出版过程中,岳麓书社重视地方文献的整理,积极开发古典名著普及读物,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以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医古籍不仅是中医学术的载体,还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医古籍数量众多,目前馆藏保护情况欠佳,亟待修复。保护中医古籍,应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古籍书库九防建设,加强修复人才培养,开展中医古籍再造工程,进行古籍的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徐广宇 《新闻爱好者》2021,(2):I0001-I0002
中华民族发展历史悠久,所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我国古代文化传播媒介和途径单一,且每逢朝代更替、战乱等,都影响着文化的传播。新朝代的统治者选择性地传承文化,甚至是中断一些文化的传承,如秦朝的焚书坑儒,导致了诸子百家文化流失,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巨大损失。即使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还是有诸多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流失,甚至被人们淡忘。  相似文献   

6.
<正>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是我国当前思想文化领域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和思想力量,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在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我们要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构,以便更好地保护、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诠释好和传播好优秀传统文化。唯有这样,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当代中国社会,与现代文明建立起深度对话的关系,在传承的过程中得到创新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文通过对"于丹现象"及其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剖析,阐述了图书馆在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图书馆加强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空间——东莞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东莞图书馆的实践出发,论述现代公共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的服务观念、管理机制、服务模式与服务手段等.并对提高创新服务水平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型原创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将一股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清新之风吹人寻常百姓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内容之美 首先,《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性文化类节目的走红意味着观众对低碳艺术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所谓低碳文化艺术,就是一类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思想和彰显本真人性、闪烁着永恒的人性光辉的文本.①纵观当下的电视节目,收视较火的如《奔跑吧》《极限挑战》多是明星的表演作秀.此外,就是一些超出常人知识范围,颇有猎奇之嫌的文化竞赛节目.说《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是优秀的低碳艺术作品,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最富魅力最具影响力最能让民众感同身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中国人精深的生活智慧、博大的哲思情操、浪漫的美学气质皆在其中,这些传承已久的古典精华是能够治愈现代都市人浮躁心灵的一剂良方,它让低碳美的习习清风在民众间畅行.  相似文献   

11.
此文是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匡亚明同志于1992年5月25日在第三次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上的讲话。本刊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高校图书馆传统古籍服务的不足,提出了古籍服务模式创新的若干措施,整合各类载体的古籍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建立古籍共享空间,使传统的古籍阅览室成为多功能的综合服务环境,满足读者需要,促进古籍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时不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传承、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伦理、道德、文化、理念,培养兼备科学和人文精神的代代新人,是高校图书馆人理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如何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摆在高校图书馆人面前的现实课题。从多个角度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正>如何对待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如何承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这是近代百年始终纠结于国人心头却又至今尚未真正解决的根本文化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明确"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等基本方法论原则,然而,古之文化究竟如何"今用"?如何判别"糟粕"与"精华"?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精神资源?至今仍是开放着的课题。一古今中西之间:"西方现代性逻辑"中传统文化命脉的赓续危机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结合文献调研与案例分析,提出“图书馆+书院”模式的背景基础为“相续之历史”与“相类之职能”,阐述“图书馆+书院”模式的发展现状,即全面覆盖、各具特色、组建联盟、注重宣传等,总结“图书馆+书院”模式的实践成效,如推动中华典籍推广、提升服务效能、扩大交流合作等,并提出“图书馆+书院”模式在运行保障与运行方式上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我国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通过探讨基层党校图书馆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现实意义以及党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优势,提出党校图书馆应更新服务理念,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参与馆际联盟,注重服务形式的多样性,并结合实际拓展服务内容、打造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