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得到实在的新进展.这一年也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第二年,网络传播成为传播的主要路径和媒体利润的主要来源,很多新闻传播学的新鲜话题都与疫情造成的世界人流停滞带来的传播新问题有关,尤其是国际传播.本文还概述了"后浪""界墙效应""元宇宙""社死""饭圈""出圈"...  相似文献   

2.
陈力丹  孙曌闻 《当代传播》2021,(1):12-16,36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侵袭,迫使人们处于有限的活动空间,对社会结构和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冲击,产生诸多新闻传播现象:这一平日历史的断裂处,信息呈井喷状态;用户新闻颇为积极的公共事件个人书写,与专业新闻实践互为补充、并行不悖;同时,过量的疫情信息推送和分享增强了用户的倦怠心理;随后健康码的普遍使用引发“液态监视”的讨论;因疫情阻隔而走红的“直播带货”被学界关注,外滩第二次金融峰会引发对平台资本主义的研究……这一年本学科的新鲜话题多与疫情相关。其他诸如社交机器人、小编新闻、“可供性”、反思“信息茧房”等话题,均与网络迈入智能化阶段有关联,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阐释或用老概念解释新问题。本文所讲的“新鲜话题”,是学术研究的话题,而非新闻叙事或评论,更不是传授营销技巧。但有一些新鲜话题,虽然够上了“新鲜”,却缺少学术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1年我国主要新闻传播学期刊的文章为基础,概括了当年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12个较为新鲜的话题。这些话题可以划分为宏观的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国家公关与网络问政、新闻业界和学界关注本身发展的话题,以及一些由时事引发的学界讨论。作者认为,2011年新闻传播学界关于新鲜话题的分析深度不够,经验性评价较多。  相似文献   

4.
王贺新 《新闻大学》2013,(1):138-148
本文从逻辑和历史两方面入手划定新闻伦理、职业道德与规范研究领域的范围,以1979到2011年新闻传播类四大期刊为检索范围,对研究话题的分布和变迁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已有研究主要探讨的是意识形态问题,研究话题的数量变迁整体呈锯齿状不稳定形态.时段上以1989年为界,分为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至2011年两个时段.两个时段研究的主要话题一致,但有增长方式和增长点的差异.90年代以后的平缓增长显示了研究者群体的努力,也印证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逻辑.文章提出中国新闻改革是“观念引入”和“边缘突破”并行的观点.但没有制度的突破,中国媒体“宽松带”的状态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5.
《200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二个新鲜话题》一文,对200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对引起传媒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的十二个新鲜话题和讨论热点逐一进行了归纳和评述,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了200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发展,以及在这些热点问题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颇具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2022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鲜话题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前三个。第一个话题涉及传统新闻学观念受到的数字化冲击,新闻、新闻真实、媒体似乎都需要再定义;第二个话题涉及如何看待互联网条件下的传播学研究,因为人们普遍感觉传播学内卷,似乎理论枯竭,而研究者根据充分的数据论证说明,传播学的自我引用率为22%,37%引用其他社会科学论文,40%引用非社会科学;传播学的被引和自我引用比例为1:1。传播学和各学科之间、传播学关注的学科之间,分布广泛、均衡,其他学科对传播学引用来源多元、均衡;第三个话题是“在云端”,其实相反,网络信息的99%流动在遍布全球海底的电缆里。现在所有的新鲜话题都与数字化和社交媒体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意在追寻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鲜话题”,有一定难度,因为创新性的研究并不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几篇深化研究的文章,尚有话可说,又确实重要,故列为第一个话题。“被记忆权”的文章是我国学界(不是本学科)今年这方面唯一的论文,先声夺人,故列为第二个话题。后面的话题,与以往的研究比对,有某方面的新意。这些话题各有自身“新”的理由,但作为本学科的新鲜话题,话题间的相关性较弱,明显缺少学科的总体规划。笔者建议本学科的学术机构把精力回归到学科规划上,并切实领导起来,少开一些形式主义的规模化学术研讨会。笔者声明,文中大多数引证不是原文,而是大大压缩了的,因为原文用大幅不同的词句表述,重复的是同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是建构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的前进动力与发展方向。十年来,在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新论断、新思想、新成果的指导下,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我国传播学形成本土化发展新格局,维护舆论安全成为学科新共识,新媒体上升为学科研究新主体,国际传播研究地位得到新凸显。在未来,面对问题、不怕挑战,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本质要求,以“两个确立”为指导,以“两个结合”为方针,以网络强国为愿景,以“三大体系”为重点,以国际传播为抓手,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建设,发展完善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
桑木 《当代传播》2003,(3):23-25
对于“新闻价值=新闻的价值”还是“新闻价值≠新闻的价值”,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的认识并不统一。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学们往往运用“概念的区别性思维”来对“新闻价值”进行研究。本本总科学术征的态度,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在“新闻价值”上的“概念区别性思维”错综复杂的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兵 《青年记者》2007,(13):46-46
新闻姓新,这无可质疑。新闻之新主要表现在内容的新鲜上,可现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在见诸媒体的新闻作品中,哪怕是中央级大报,经常蹦出一些实在太熟悉的“面孔”来,实在令人大倒胃口,失去读下去的兴趣。陈言之害,有时会让一个很好的报道题材大大降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央视新闻”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在微博、抖音、客户端等平台的官方“发言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收集、整合、策划新闻,积极挖掘新闻深度、提高新闻时效、跨领域协作创新技术,构建全媒体输出矩阵。本研究通过剖析疫情背景下“央视新闻”的内容生产策略、积极传播效应与赋能传播优化路径,探讨突发事件背景下新闻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严怡宁 《新闻知识》2006,(11):29-31
随着研究视野的开阔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扩大,近年来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科新兴的研究领域。那么目前该研究领域呈现何种态势和特点?本文以2005年CSSCI收录的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界》以及《新闻记者》的全年论文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这一研究领域的状况。一、西方发达国家仍是主要研究对象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新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领先和影响,目前的国际新闻传播研究较多集中于对西方国家新闻传播活动的梳理分析以及借鉴。主要话题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3.
被有意无意放大了的新闻价值要素新闻价值是决定新闻是否得以传播与传播范围大小的重要标尺之一。它是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和。①一般而言,新闻价值包括及时、重要、显著、新鲜、趣味、接近等要素。这些要素在同一新闻事件中通常分布不均,一般而言,事实中的新闻价值要素种类越多,含量越大,其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4.
黄贻琼 《新闻世界》2008,(10):72-73
新闻姓“新”,这是新闻工作常理。新闻姓“新”,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时效性强,报道及时;二是内容有新意,即报道的内容新鲜并要有时代意义。一篇报道究竟反映什么内容,完全取决于新闻传播者看新闻的视角。新闻内容上的新,要求新闻报道立足于“新”,把握视角,做到立意新、选材新、表现手法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成绩显著,呈现出夯基、开拓、创新等鲜明特点。新时代10年里,新闻传播史研究受到国家社科基金的高度重视;相关史料收集整理工作扎实推进,学术成果质量不断提升;学界自觉反思,探索了诸多新范式、新方法;新闻传播史研究队伍趋向年轻化,学术共同体建设卓有成效,国际影响力逐渐攀升。新时代10年,新闻传播史研究的视野与范围实现了宽广覆盖。从历时性维度看,从古代到当代,新闻传播史均有涉猎,且有所创新突破;从空间维度看,从中国到外国乃至世界新闻传播史皆有考量,特别是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从研究议题维度看,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内容在多元广博中凸显“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陈力丹  董晨宇 《当代传播》2011,(2):10-13,16
2010年我国新闻传播界的新鲜话题频出,有关新媒体的讨论是这年学界突出的热点话题,诸如微博、物联网、网络水军和《侵权责任法》中关于网络侵权的规定等。同时,新闻改革话题也随着新闻出版改革、三网融合的政策性推动而受到关注。年内,关于新闻职业道德、典型报道的生产、公共事件的媒体角色等,也引发了一些讨论。本文对2010年九方面的新鲜话题进行回顾,并大致勾勒出一年来我国新闻传播理念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克服疫情影响,分别从社会、技术与学科等多个角度开展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新问题,解决了新困惑,取得了新进展.本文概括了新冠疫情、建设性新闻、媒体深度融合、县级融媒体、短视频、5G时代、算法传播、身体传播、《民法典》、恩格斯与列宁新闻观等十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是值得反思和变革的一年,一场疫情席卷全球,新闻媒体以及新闻传播教育也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从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到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探究人才培养的方向性,深化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的创新应用,成为了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陕西省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专业较多的省份,理应有责任,有担当,领网络传播之航,行媒体创新之先,力争为社会培养更多“跨专业”“跨学科”“跨媒体”的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下面结合2020年陕西省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实际进行综述和分析,并对陕西省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未来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必须把着力点转移到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经验、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反思总结上来,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此,要摆脱“学徒状态”,在学习研究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时,保持高度的自抉意识和驾驭能力,以超越西方、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为目的,防止在引进借鉴中“西化”自己,失掉自我;要“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沉到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深处,立足自己的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要在创立新观点、新概念、新范畴上用力,实现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要走出核心价值多样的迷惘,以主流价值统摄推进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简单回顾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历史进程后 ,重点阐述了中国新闻传播学进入“多角度学术化发展阶段”(1 992年至今 )的十个标志性情况 ,分析了近年自然形成的四方面的话题。文章最后 ,谈到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作者认为 ,传播现象贯穿于与人类相关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 ,各个学科都面临着从本学科角度出发的各自的传播问题。现在尽管在学科管理上还有新闻学、传播学的区分 ,但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融合已是现实 ,新闻传播学进入各个学科或借鉴其他学科而丰富自身 ,也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