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普勒(J.Kepler,公元1571~1630)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  相似文献   

2.
赵怀英 《物理教师》2009,30(2):43-44
1开普勒的悲情人生 约翰·开普勒(Johanns Kepler,1571~1630),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科学史家称为“创制天空法律者”.  相似文献   

3.
对开普勒的一生,通过研究文献进行了描述,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天空中的立法者。他第一个真正发现行星运动规律,他的三大定律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铺平了道路。他的一生勤奋好学,淡泊名利,孜孜不倦,献身科学。  相似文献   

4.
约翰内斯·开普勒在他饱经风霜的一生中,遇到了太多的不幸与辛酸:宗教的迫害,国家的动乱,亲人的离世,接踵而来。即使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开普勒依然坚持着宇宙和谐的哲学追求,从而成为理性新世界和宇宙和谐的宣告者。此文通过查阅34部相关文献,旨在勾勒开普勒的光辉一生,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相关的史料支撑,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发掘阿波罗尼斯发现圆锥曲线与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椭圆轨道理论的史料来引出问题,利用数学与物理规律推理并论证二者的内在关联。拓展椭圆轨道的数学物理方程与规律,迁移出数学与物理跨学科成果的对比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开普勒第三定律可表述为: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T^2若把行星的椭圆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则由[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行星在太阳的作用下沿椭圆轨道运动,且行星对太阳的角动量保持不变。因此,行星总在一个平面内运动,它的轨道是一个平面椭圆轨道。行星运动周期T的平方与其椭圆轨道半长轴a的立方之比为常量,即T^2=ka^3。  相似文献   

8.
一、开普勒定律建立的历史回顾[1]16世纪末 ,出生于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 (TychoBrahe,15 46~ 16 0 1) ,二十年如一日 ,仔细地观察并记录了行星在天球上的位置 ,绘制出上千颗恒星非常精确的星图 .他测量和记录了 2 0年来的行星位置 ,误差不超过 0 .2°.第谷描绘的宇宙体系 ,既不同于托勒玫(C.Ptolemy,约 90— 16 8)的 ,也有别于哥白尼的 .第谷认为地球不动并处于宇宙中心 ,月亮绕地球旋转 ,太阳率领除地球之外的五大行星绕地球旋转 ,且五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 .由于第谷的数据精度比验证哥白尼学说所需要的要高得多 ,人们发现哥白尼的行星圆…  相似文献   

9.
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有着相似的数学表达式,而相似的形式下往往蕴含着相似的规律,正由于物理学的这一特点,类比法成为解题、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行星与电荷的运动,看看它们是否遵守相似甚至一致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宇航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于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3月6日晚间10点49分(北京时间3月7日11点49分)发射升空,以寻找银河系附近可能适合生命存在的类地行星。或许未来某一天,我们在宇宙中将不再孤单。  相似文献   

11.
万有引力定律是研究天体运动的重要规律,也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一。正因如此,我们在学习或复习时,总以万有引力为焦点而忽视了对另一个知识点的深入挖掘——开普勒三定律。实际上在解决某些高考题目时,若能恰当运用开普勒三定律,反而能起到明确思路,简化过程,快速求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即行星运动周期的二次方与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半长轴长的三次方之比是一个定值.如果运行轨道不是椭圆而是圆,则公式中的R表示圆半径.k的值与行星无关,只决定于中心天体的质量.此定律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只是k的值有所不同,但k总是由中心天体的质量来决定,与卫星无关.  相似文献   

13.
竺彦君 《物理教师》2004,25(2):10-11
开普勒在发现第一定律(轨道定律)和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以后,一直希望再找一个对于太阳系一切行星都适用的普遍定律,以表达“行星距离太阳愈远,运动愈慢”这个显然的事实.最后,经过9年的顽强拼搏,于1619年出版了《世界的和谐》一书,其中详细阐述了这个新发现的定律,并把它称作和谐定律,也就是  相似文献   

14.
一、天体力学的发展人类对天体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地心说:公元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与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行,这种观点既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又符合宗教神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在以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为标志的这一历史时期,人类对行星的研究常常被形容为对行星各层次研究的三部曲.三部曲的主角依次为第谷、开普勒和牛顿.一、第谷——用肉眼观测的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丹麦天文学家.他是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一位用肉眼进  相似文献   

16.
针对如何挖掘“立德树人”的教学资源,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以“从托勒密到开普勒”的教学为例,通过设问、阅读、分析、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地心说、日心说及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期让学生习得科学探究过程中涉及的物理思想、方法和规律,形成结构化的认知模型,养成观察与探究及数理结合的习惯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运用信息技术探究中学物理“行星运动”的过程,说明在信息时代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开普勒常量k”的教学难点以及突破难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二十年代,开普勒这位身材瘦小、高度近视的科学巨人,面对模模糊糊、叠影重重的天象,聆听到了天宇的和声,揭示了约束行星运动的法则,给天庭立了法,把人们从盲目的对"天"的崇拜引向对天的探究.开普勒第三定律揭开了天文学研究的新纪元,为人类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本文归类分析2011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卷中  相似文献   

20.
李素艳 《物理教师》2011,(11):51-52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开普勒无疑就是他所指的巨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