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正向影响企业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也有影响;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的创新能力相互影响,可以协同发展,螺旋上升;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智力资本和吸收能力作用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更新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知识转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为揭示其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分析企业的吸收能力和网络依赖在知识转移与创新能力间可调节的中介模式,利用中国218名管理者的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和自助(Bootstrapping)方法,对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中介作用;网络依赖不仅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而且正向调节整体中介模型。这说明网络依赖程度高的个体在积累了足够的商业知识后,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基于上述发现,研究认为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知识转移、吸收能力和网络依赖的复杂过程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将提高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作为研究目标,根据对上海浦东软件园、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以及西安软件园内2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437名员工的调查数据,以知识管理视角,探究组织学习、知识共享、吸收能力与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间的关系,并重点分析知识共享和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提高服务外包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知识共享水平和吸收能力可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中吸收能力和知识共享在组织学习与创新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且吸收能力在知识共享对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盛伟忠  陈劲 《科研管理》2018,39(9):1-10
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能力的支撑,而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学习。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的互动学习与创新能力关系概念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MPLUS7软件),以浙江省为主的331家制造业中小企业为样本展开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企业与外部知识间的互动学习,通过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对提升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其中,潜在吸收能力只对创新实现能力产生中介效应,且影响程度远小于现实吸收能力。而现实吸收能力对机会识别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和商业化能力均产生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实质上揭示了企业的外部知识探索能力、内部知识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以企业的知识理论为理论基础,对205个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在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下,企业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资本的外部横向关系资本与纵向关系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斜向关系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呈U型关系;在吸收能力与社会资本的交互作用下,横向与纵向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性加强;斜向关系资本与创新绩效由U型关系转化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资本对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收能力对企业有重要影响,而企业家帮助企业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家资本会对企业吸收能力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家资本不仅对企业吸收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影响激发因素、整合机制和收益独占安排帮助企业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外部知识,确立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蒋天颖  孙伟 《情报杂志》2012,(10):201-207
构建了关系嵌入强度、知识吸收能力和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扩散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关系嵌入强度和知识吸收能力正向影响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关系嵌入强度正向影响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在关系嵌入强度和技术创新扩散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实现知识吸收能力在关系嵌入强度和技术创新扩散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研究还表明,对微型企业和初创期企业而言,关系嵌入强度对知识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扩散不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将吸收能力和知识复杂化程度作为调节变量引入组织间社会资本与组织核心竞争力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北京和广州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在不同程度的知识复杂化和不同水平的吸收能力下,组织间社会资本对核心竞争力影响程度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在知识复杂化程度低但吸收能力高的条件下,组织间联结关系、信任和认同对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程度最大.在知识复杂化程度高且吸收能力也高的条件下,组织间认同对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程度与在知识复杂化程度高但吸收能力低的条件下的提升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组织间联结关系、组织间信任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程度却小于在知识复杂化程度高但吸收能力低的条件下的提升程度.最后,对与假设不一致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解释,并讨论了该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智力资本、吸收能力与组织创新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智力资本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吸收能力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相关研究的支持.然而,智力资本、吸收能力与组织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朗.分别检验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吸收能力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对组织创新的作用.发现吸收能力在智力资本与组织创新之间扮演中介角色,表明企业拥有的智力资本转化为吸收能力后,对组织创新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智力资本与组织创新之间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将社会资本分为市场、制度及技术3个维度,利用沪深两市55家农业上市公司数据,对社会资本、吸收能力与企业财务、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资本和制度资本对企业财务、创新绩效具有不显著负相关关系,技术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并且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技术资本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与财务绩效不显著正相关。企业在注重外部社会资本的同时,要时刻注重内部知识管理和不断引进知识型人才,增强企业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吸收能力,以此来提高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1.
《软科学》2014,(6):1-5
供应链信息系统(IOS)通过促进知识吸收能力(包括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感知能力,从而改善企业绩效。使用结构方程研究方法对264份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感知能力是IOS作用于企业竞争绩效的中介变量;吸收能力是IOS提升感知能力的中介变量;IOS对企业的知识获取和知识传播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获取和知识传播对感知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巍  党兴华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0):157-162
从组织学习能力与网络嵌入能力这两个技术创新能力子系统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组织学习能力与网络嵌入能力的交互耦合关系,构建其耦合关系模型,并对以D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和网络嵌入能力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以D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与网络嵌入能力处于中度耦合、中度协调耦合状态,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对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汽车业内企业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线性结合模型主要由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所决定,动态能力的线性结合模型则主要由重构与转变能力所决定。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学方法论中二元对立相消的思想,本文认为,作为整体层面的组织知识吸收能力与作为个体层面的个人知识吸收能力之间是内在连通的,而不是简单的单向替代或互不等同的关系.通过构建两者的连通模型,本文尝试理清它们的内在“经络”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15.
信息场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凯 《情报杂志》2003,22(2):19-20,23
对信息体的辐射能力。吸收与反射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对信息点的相互作用。信息场的强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轨迹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本文首先给出技术能力的定义。然后分析了技术能力演化的基本模式,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基本轨迹:从仿制能力到创造性模仿能力,再到自主创新能力。最后研究了西湖电子公司的能力发展轨迹,由此归纳出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管理咨询与软件开发并进 北京盘拓咨询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和美国斯坦福研究院、香港其石有限公司三方合资于1998年12月成立的专业咨询公司.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IT能力及社会资本对企业知识集成能力的影响,给出了IT能力和社会资本与企业知识集成能力的系统化能力、社会能力、合作化能力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假设.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并以SPSS和AMOS管理统计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企业知识集成能力的系统化能力、合作能力、社会化能力三个维度的影响效应依次递增,而IT能力对企业知识集成能力三维度的影响效应依次递减,同时,IT能力对社会资本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企业自我实现和企业自我实现能力的概念,分析了企业自我实现能力和企业核心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企业自我实现能力的结构模型。该模型将企业自我实现能力系统划分为四个层次的子系统,依次为资源、组织力与经营力、伦理力、探索力。对各层子系统所包含的要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重要突破:一是从静态能力建设向动态能力提升的方向转变,急需提升应急反应过程的综合组织能力、面向动态过程的决策指挥和调度能力、不同部门间的协同与协作管理能力、资源优化与配置能力;二是从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管理的有效过渡,进一步强化事前的预测和预防.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借助预案体系的支持从被动处置向计划应对的方向转变,更好地实现从容应对:三是应急管理模式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科学使用和合理配置资源、注重质量效果、适度提高资源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