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叙事传统     
把一本文学、历史或者哲学名著,连同《辞海》或《新华字典》一起放在案头上,字典不常换,名著常换。——这是从前报社办公室里最常见的景致。新闻行业有诸多传统,这是最常见的传统之一。不管一个记者什么来历,有怎样的文化知识背景,这个传统都不能越过。这个传统是党报另外一个传统的延续——文化人曾经是报纸的主体。在报界和学术界之间,报界的文化人以文化情怀面对生活,从而使新闻叙事超越新闻本身,成为文化叙事。——精神与思想始终与时代同行,这是这个传统的内在价值。前辈范敬宜先生所写《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是一篇典型的自主叙事。…  相似文献   

2.
杜江茜 《新闻战线》2020,(24):74-77
在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短视频《全乡村民化身"爬山侠"守护雪山!》、通讯《1个人和27个人生死对话》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它们的主创为同一人,一篇是反映生态环境保护大背景下,最普通人的自发行动;一篇是在重大突发事故中,用一个人的视角集中呈现大多数核心新闻人物。两部作品分别使用短视频和通讯形式,围绕代表性人物展开,将宏大主题具象为个体选择和经历,小切口、正能量、大情怀,在融合传播的加持下,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3.
王党飞 《新闻知识》2015,(2):71-72,36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题材影视剧的发展和成绩是尤为突出的,但在农村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中,加载着文化人的乡村情怀和精英意识。无论从宏观上的量化分析,还是从微观上的质化解读,都能感受到这些乡村情怀和精英意识的存在。乡村情怀来自于主创人员的生存经历,精英意识来自于文化人的本能反应。随着时代的发展,精英意识迅速地走出了文化的中心地带,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只能另谋出路。  相似文献   

4.
读书:当代中国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读书在当代中国一直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书自然是读书人天天都在读的,但人与人读的书不一样.于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读书,只能先把它界定在通常意义上的文化人、知识分子的读书.比较而言,文化人的意义又更宽泛一些,退而求其次,只说说知识分子的读书.  相似文献   

5.
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可以说中国共产党80年是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开拓前进、奋斗不息的80年,是光辉灿烂、丰碑永驻的80年。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群英荟萃、豪杰辈出,在建党80周年之际为他们立传,让他们的业绩和光辉形象彪炳千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和有关单位合作,从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辑的《中共党史人物传》100卷中有关1 200多篇人物传记中,精选出261篇编辑成册。所收入的人物均是在创建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中华民族最杰出的代表。根据每个人的历史地位和历…  相似文献   

6.
《史记》选录作品既不惮于著录单篇长文,亦不惮于长篇幅地多篇连录,也不唯短是好。选录怎样的作品,选录多少篇,详略安排等问题,都渗透着司马迁在全书立意下结合各篇传文立意后对具体历史与人物的轻重权衡后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860多字的人物消息《潜心创作精品迭出陈特明连续四届获“五个一”工程奖 全省惟一 全国罕见》一文,在2007年9月21日《鹰潭日报》上刊发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荣获了第十五届江西新闻奖一等奖和第十届江西报刊新闻奖一等奖,并选送第二届江西优秀新闻奖参评。这篇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题材是怎样发掘出来的呢?回顾、总结这篇人物消息的采写经过,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先生的诗文,是十分叫人喜爱的。他的流荡自在的文字,他的真诚不掩的情怀,叫人阅读时如清泉过胸,俗尘尽销,只显出本色的纯净,……这一切,在这个变得过于沉实的世界,该是怎样的难寻、怎样的珍贵啊!所以,人们常常总记得他,除去他的亲朋近交,还有我们——这些只见过他作品的读者。  相似文献   

9.
在摄影报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些人物特写照片(这里是广义地指在劳动和生活中的人像照片),人物突出,性格鲜明,感情真切,能感动人,又能鼓舞人;有些人物特写照片的形象却比较呆板,缺乏生气;有些画面,人物表情、姿态常常雷同,看起来不动人,看完以后印象也不深。怎样克服这些缺点?怎样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水平?如何着手?这是个复杂问题,这里只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大家商讨,并希望得到指正。要做到“形”“神”兼备,以“神”为主。也就是说,要注意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及其神情动态,精心  相似文献   

10.
写人。事件通讯以写事为主,并不是说不要写人;相反,不但要写人,而且要把人写好,写出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品格。这是优秀的事件通讯必备的条件之一。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人干的,每一件具体事情都是和具体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就没有事,没有人也就无所谓社会了。“事因人而生,人以事而显”。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新闻报道,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就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在社会大舞台上所展现的形形色色的活动的反映。做为新闻报道主要体裁之一的通讯,不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都要真实地再现人的活动和灵魂,而不能只见事不见人,只见物不见人。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新闻报道中的“以人为本”。 这样说,都要写人,是不是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就没有区别了呢?区别仍然有,而且是明显的。人物通讯中的“人”,一般一篇(或连续报道中的若干篇)只写一个主要人物,以这个主要人物为主线,贯彻始终,统领全文。人物通讯中当然也要写  相似文献   

11.
笔者最近阅读了“他是共产党员”的专栏文章,深感这个专栏为我们进行人物宣传提供了经验。精心选择人物“他是共产党员”专栏从今年1月1日起至6月底止,每天一篇,共刊登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物新闻181篇。这些稿件给人以新鲜感,很少有雷同之处,专栏的“镜头”对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笔者粗略统计,181篇稿件写了150多种不同的职业、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一下1981年获奖的人物新闻——《他家今年愿向国家交售两万斤粮食只要求卖给他家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对于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怎样使人物新闻新起来,是很有启发的。发表在湖北《孝感报》上的这篇报道共三段,仅二百多字。第一和第二段,讲的是农民杨小运全家承包责任田获得丰收的情况。里边讲到,“他不仅要完成征购任务,还  相似文献   

13.
素质=品质?     
《出版参考》2005,(3):25
三石对出版策划人的素描:策划是我们的大脑和心脏,媒介为我们的骨骼,市场为我们的造型,读者为我们的灵魂,文人的特质赋予我们的神韵,商人的敏锐造就我如炬的目光.策划人应有的素质:文化人的思维,读书人的感觉,出版人的理论,销售人的技巧,广告人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朴实感人惜有瑕疵──简析一篇人物通讯黄晓钟本栏以往评介较多的是关于消息以及其他一些体裁的短篇新闻报道。本期我们选评一篇人物通讯。这篇通讯的优点是突出的,但也存在缺陷。析其成功与不足,以期对这一类新闻体裁的写作有所借鉴。《庄稼医生──梁妹子》是一篇获得...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们看了许多企业报登载的人物报道,非常高兴。真是丰富极了,好像交了各行各业的许多朋友。我们在想,一个企业就是一个集体,企业的兴衰就在于这些人在怎样的思想指导下怎么做的。我们办企业报是为了这个企业发展壮大,如果不宣传这些人就有违了宗旨,因此,企业报应该把人物的报道做为重要内容。加强人物报道不但使这些人物受到鼓舞,还可以互相学习,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于建设和发展企业,构建和谐社会肯定会发挥促进作用的。下面举几个报道成功的例子。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存状态的变异是每个人关注的焦点。越是事关人的生存、人类社会安危的新闻,其传播价值也就越大,关注度就越高。因此,严格说来,新闻学是同人密不可分的"事学",新闻是一种描述人的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及其相应变化的"事实"。秉承《楚天都市报》"责任媒体,百姓情怀"的办报理念,《楚天都市报》鄂东版——《楚天时报》于2010年12月28日在黄石创刊。作为贴近区域读者的报纸,如何践行母报的理念,更加贴近读者?《楚天时报》高扬新闻的"人学"大旗,提出"做有温度的新闻",倾力关注普通人物的命运沉浮和生存状态,突出新闻的人文内涵,在创刊短短10个月时间里,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的多篇人物报道,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把握背景,呈现人物命运从新闻价值的五个特征"时效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人情味"来考量,选择普通人物为报道对象,除了具备接近性外,  相似文献   

17.
它囊括了与书局有关的书、人、情、事等62篇回忆文章,深刻的印象,浓郁的情怀,向读者展现了一幕幕感人的镜头,为书局的90周年庆典献上了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时代,引发了传播活动的一系列深刻变革,去年开始,很多人重提情怀和匠人精神.过去笔者以为,所谓情怀在旧的行业、旧的事物中更容易找到,但没想到,说情怀和匠人精神最多的,反而是新媒体人.自媒体、客户端、大数据,这是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优势所在,但是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这些都是短板.传统媒体人曾满怀热情拥抱互联网,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血腥掠夺,使传统媒体人沦为新媒体的“义工”.在这种形势下,传统媒体人应有怎样的情怀和匠人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新华社2005年6月2日播发的人物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是一篇生动、传神、感人的人物通讯精品。在同一题材的报道中,它能独领风骚,荣获最高奖一等奖,是作者践行“三贴近”,同采访对象一起爬山涉水、风餐露宿,历经艰险后结出的丰硕成果。这篇带着高原风雪、山乡泥土,清香扑鼻而来的《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佳作,让人读后无不为文中主人公的先进事迹所动容,文中所展示的人性美和高尚情怀,将鼓舞着受众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向前,它带给人们的记忆和思索将会是美好而长久的。从写作上来看,  相似文献   

20.
今天这次研讨会,是新华日报培养名编辑、名记者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计划每半年举办一次这样的个人研讨会,在报社内部营造浓厚的业务研讨氛围,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办报质量。这次沈峥嵘作品研讨会,我们事先选取她从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的20篇优秀人物通讯提前发给了大家,以便于今天的研讨和总结。这些作品有的是沈峥嵘个人所写,有的则是与人合写。我们今天研讨的重点是探索如何创新新时期党报的人物通讯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