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北东段、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部、塔源-呼中火山岩带的布鲁吉山1/5万水系沉积物钼多金属异常呈北东向带状沿燕山期花岗岩(局部为花岗斑岩)分布,面积大、强度高,长17Km、宽6Km。对主要异常部分地段进行1/2万土壤测量验证,异常再现良好,经槽探揭露地表发现多条钼矿体;矿体呈浸染状局部为团块状赋存在燕山早期花岗岩、花岗斑岩及其岩体内的石英脉中;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钼矿、黄铁矿、钼华;蚀变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白云母化。矿床成因类型具有斑岩型矿床特征,找矿前景十分乐观。  相似文献   

2.
克什克腾天太永钼矿位于小东沟—柳条沟钼铅锌成矿带内,矿区内广泛分布晚侏罗世中酸性陆相火山岩和早白垩世偏碱性花岗岩。西拉木伦深断裂及其次生的断裂是主要的控矿构造。钼矿主要赋存于与白音高老组、汉诺坝组呈侵入接触关系的斑状微细粒二长花岗岩内。矿床类型主要是热液型和斑岩型。结合附近其他斑岩型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机理,对天太永钼矿的矿床背景及成矿机理作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2005年正式启动的“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铜多金属调查”项目是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项目组在此前勘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五年多的艰苦努力,在西藏境内确立了继藏东三江斑岩铜矿成矿带、藏东南(冈底斯)斑岩铜多金属成矿带之后的第三条铜多金属成矿带,即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藏北斑岩铜多金属成矿带。证实了多龙矿集区的存在,除已发现的多不杂、波龙、拿若超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外,还有多不杂西、地堡那木岗、色那、色那东、铁格龙南、尕尔勤、赛角等极具找矿潜力的矿(化)体,初步估算了多不杂西、铁格龙南、色那、尕尔勤等的资源量,在700平方公里范围之内发现众多超大型、大型斑岩铜金矿。  相似文献   

4.
在准噶尔——北天山褶皱系的东段中有个吐葫芦钼矿大地构造,具体处于莫钦乌拉褶皱束的北山背斜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中。矿区以出露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地层为主,主要岩石有安山玢岩、凝灰岩。矿区内主要的浅成侵入岩是花岗斑岩。在花岗斑岩侵入带外侧的蚀变破碎带中及两侧裂隙发育较为强烈的地段预测会有钼矿体存在,该矿应属于细脉侵染型钼矿,在本区有寻找斑岩型钼矿的远景。  相似文献   

5.
顺元昌铅锌矿位于内蒙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内,矿体围岩为林西炭质板岩及粉砂质板岩,成矿与燕山早期花岗岩体相关.区内矿体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规律性,在空间上有分带现象,在时间上有分期的特点,矿床形成划分为两个成矿期次,由于各期次的成矿作用不同,分别形成矽卡岩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其中矽卡岩型矿床与燕山早期花岗岩关.  相似文献   

6.
和龙市石马洞钼矿床受加里东期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体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中~高温热液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白果树钼矿区1/5万矿调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显示钼钨多金属异常显著,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表现为Mo、Au、Pb、Ag、Cu元素异常组合;极化率异常显示为低阻高极化且异常变化较大的特征。经过对该区地物化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是继汤家坪斑岩型钼矿床、千鹅冲斑岩型钼矿、大银尖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等矿床之后的一个新的脉型矿床类型,具有较大的找矿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拉木伦钼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华北板决北缘造山带,钼矿床主要产于西拉木伦断裂南部的加里东增生带和北部的海西增生带内,Re—Os同位素年龄显示钼矿床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早期和中—晚期.区内岩浆活动发育,钼矿化发育于岩体内部及接触带附近,与不同期次的花岗质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中生代成岩成矿物质的深部来源与背景是促成西拉木伦钼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矿区花岗岩化学特征的分析,提出细——微粒斑状花岗岩体是矿液的主要来源,矿化蚀变严格与岩体有关,钼矿体呈半环状赋存在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附近,该矿床属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0.
白卡鲁山西铜矿区位于位于西伯利亚古陆的东南侧,位于著名的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上,属于的成矿带则是得尔布干金多金属成矿带,大规模的NE向、NNE向断裂构造引发了岩浆的侵入和火山的喷发,一方面使NNE向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和火山盆地得以形成,另一方面对燕山期花岗岩体控制作用明显,花岗岩体分异演化形成的小规模斑岩和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的次火山岩与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关系密不可分。因此该区大地构造位置有利,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着侵入岩及火山岩,而侵入岩及火山岩亦控制着与其相关的矿床矿点。  相似文献   

11.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4,(2):F0002-F0002,I0001
西藏多龙地区是我国最有希望取得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地段之一,为推动这一地区尽快实现找矿重大突破,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运用物探、化探、遥感等勘探技术方法,经过多年的艰苦工作,实施完成了西藏班公湖一怒江成矿带西段铜多金属资源调查项目,使多龙矿集区内的多不杂超大型斑岩铜矿、波龙特大型斑岩铜矿和拿若大型斑岩铜矿露出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2.
一、项目简介 在冈底斯斑岩成矿带,已发现驱龙、甲马、南木、厅宫、冲江、白容、拉抗俄等大、中型斑岩铜矿床和劣布等矽卡岩型铜矿床,显示了很好的找矿前景。斑岩和铜矿的时代为12~21Ma,形成于后碰撞造山的构造背景之下。主要含矿岩石为斑状二长花岗岩,而且矿区主矿体有五个,分别产于三个含矿二长花岗斑岩中。实际上矿区内岩浆岩活动为多期侵位的岩石构成一个复式岩体,  相似文献   

13.
钼矿体主要沿矿带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围岩为花岗闪长岩及石英斑岩。含钼石英细脉、大脉带及细脉浸染状钼矿化是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武当-桐柏-大别地区(成矿带)(文章指青峰-襄樊-广济断裂以北,确山-合肥断裂以南,郯庐断裂以西,西至陕西省界(图1))已探明湖北银洞沟银金多金属矿、庙垭铌-稀土矿、大阜山金红石矿、黄麦岭磷矿,河南银洞坡金银矿、破山银矿、老湾金矿等一批大型矿床,近年来又相继发现了安徽沙坪沟钼矿、鲜花岭铅锌矿,河南汤家坪钼矿、千鹅冲钼矿、周庵铜镍矿,湖北七里坪铅锌矿等一批大中型矿床,其中沙坪沟钼矿是世界第二、亚洲居首的超大型斑岩型钼矿,结束了“大别山东段大无矿”的历史。另外,老湾金矿、银洞坡金银矿、竹山银洞沟金银矿等深部及外围找矿取得重要进展。这些重大找矿成果表明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潜力,具备成为国家重要成矿带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柴杖子地区矿化体位于山海关台拱和辽西台陷构造单元交界带北侧,属刀尔登-虹螺山印支-燕山期金、银、铅、锌、铜、钼多金属成矿亚带,区内发育早白垩世岩体,成矿地质背景有利。矿石以黄铜矿为主,呈致密块状,连续拣样分析品位为Au:0.03-6.2×10-6;Ag:6.9-40.3×10-6;Cu:0.11-2.37%;Pb:0.05-0.32%;Zn:0.08-0.58%,为热液交代及矽卡岩化型成因,具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岭前钼矿床受NE向断裂工作控制,矿体形态变化大,矿体形态多为似层状、脉状,矿体主要见于似层状复杂矽卡岩顶底板或其附近围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以矽卡岩型为主,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矿床各种特征具有一定规律,由于该矿床在形成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细粒似斑状花岗岩有密切关系,而且复杂矽卡岩是细粒似斑状花岗岩的产物,故认为该矿床应属矽卡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7.
斑岩型铜钼矿是我国重要的铜钼矿床类型。车户沟斑岩型铜钼矿处于华北地台北缘边缘隆起带,且恰位于赤峰—开源深大断裂在赤峰段向北突出的弧形的顶部。赋矿主岩为花岗斑岩、正常斑岩、隐爆角砾岩,分布广泛,矿体是否富集与蚀变关系密切,主要富矿体是经过二次富集作用的隐爆角砾岩;矿区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钾长石化、白云母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矿石结构有浸染状构造、脉状结构、胶结角砾状结构、团块状构造。本文通过现有地质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观察,分析了围岩蚀变特征,探讨了蚀变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区处于得尔布干成矿带北部上黑龙江坳陷盆地内,区内土壤化探异常主要环状围绕斑岩体分布,从Bi、Mo、Cu、Au单元素来看,异常呈面状分布,但高值异常亦成北西向带状分布,这与区域内控矿构造方向一致。异常规模较大,浓集中心明显,具浓度分带,是一套反应斑岩型铜钼矿前缘晕的组合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控矿地质因素及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阐明了雷门沟钼矿属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矿床钼矿化与岩浆期后热液活动严格有关,矿化金属矿物及与矿化关系密切的热液蚀变矿物均为高中温矿物,表明矿床成因类型属高——中温热液钼矿床。雷门沟钼矿区内及外围存在有找矿远景的地段,区域上有找寻该类型矿床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红花尔基钨钼矿床位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碰撞造山带南侧的红花尔基-免渡河隆起区,位于蒙古-兴安造山带之上。矿体围岩主要为黑云母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变质粉砂岩,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体与地层内外接触带中,矿体受岩体顶部的节理裂隙带控制,形态为脉状、复脉状。围岩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高岭土化。红花尔基钨钼矿床成岩和成矿发生在早-中侏罗世,为早燕山期成矿。矿床的形成与陆陆碰撞造山后伸展垮塌所诱发的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