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梁建华 《小学生》2011,(1):48-49
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眼睛、“窗户”,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它的作用或者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抓住文题则“举纲张日”,因此,文题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偏颇。  相似文献   

2.
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眼睛、“窗户”,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它的作用或者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抓住文题则“纲举目张”,因此,文题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偏颇。那么,怎样从文题入手,进行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效有益的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3.
彭转平 《文教资料》2008,(25):151-152
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眼睛、"窗户",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它的作用或者概述文章内客、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抓住文题则"举纲张目",因此,文题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偏颇,应用好文题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眼睛和“窗户”,是学生理解文章、掌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因此,文题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
吴晓美 《小学生》2012,(11):79-79
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眼睛、"窗户",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它的作用或者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抓住文题则"举纲张目",因此,文题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偏颇。那么,怎样从文题入手,进行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效有益的阅读教学呢?一、因题设疑,以疑启思,激发兴趣学过教育心理学的都知道,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原动力之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习》2014年第1期刊登文章《“有趣”能“总领全文”吗?——关于〈金岳霖先生〉教学中的一个问题》,作者张正耀老师旁征博引,通过引用大量资料,对苏教版教学参考用书提供的结论予以否定:“有趣”不能总领全文,也不是文章的“文眼”。  相似文献   

7.
一、抓课题 ,揭思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题目就直接或间接揭示了文章的思路。故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审题和释题。如《别了 ,我爱的中国》一文 ,教学时先让学生审清题中的每一个词的意思 ,重点弄清“爱”这个中心词在全文中的含义。据题得知 :作者通过写“我”与祖国的告别 ,来表达自己真诚的爱国心。这样就把文章的思路初步把握了。二、抓内容 ,引思路“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文章就会有什么样的文章表现形式。如《桂林山水》开头先以总的形式交代“桂林山水甲天下” ,然后分写了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  相似文献   

8.
写文章有“题好文一半”之说,读文章也常常要通过标题初步感悟内容,所以,语文教学也要紧扣题目来组织教学,或开门见山,或巧妙设疑,以求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
阅读文章有“文眼”,审题立意有“题眼”,探究课文有“课眼”。原因是:紧扣“文眼”提挈全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文眼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紧扣文眼提挈全文,从而领悟文章的中心。例如,指导学生预习《珍贵的教科书》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以“文眼”——“珍贵”为导向,认真阅读四段课文,初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题。预习中要求学生阅读第一段时,抓住盼书,暗示“珍贵”。引导学生感知:战争年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文的题目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统领全文的作用。抓住了课文的题目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主旨。但在实际教学中,文题常常只作为板书的摆设或一读而过。深究文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为课文教学埋下伏笔,做好铺垫,还能生成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一、文题三读,读出见解朱熹谓读书有“二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读,口到;看,眼到;读出问题和感受才是心到。  相似文献   

11.
眼睛对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常把它称为“心灵的窗户”,它可以流露出入的喜怒哀乐,观察它,往往可以了解人的内心世界。一篇文章也常有一两句关键的话,甚至是一两个字,它虽短小,但却是文章的精华,是作者构思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它就像是文章的一扇窗户,透过这个窗口可窥见到文章的内容、情感和中心。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抓住它切入课文教学,就能有效地牵动起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它为切入口,就能窥见全文的主旨,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这样的句子或词,我们称之为“文眼”。“文眼”对理解文章是十分重要的,它与重点、难点并不完全相同,有时它并不在显眼之处,但抓住它则全文豁然而解;抓不住,可能会感到茫然无绪。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意“文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题”与“文”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好的文章都是“文题统一”的典范。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解题,巧妙解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下面,是笔者关于解题的一些浅见。 一、解题应避免形式主义 不问青红皂白,对每篇课文题目都煞费苦心地去求解,必将走向形式主义的寞日。要不要解题,应从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出发,像《松鼠》《蚊子和狮子》等比较浅显易懂的题目,则不必劳神费力,多花功夫。 二、解题要抓住“题眼” 文章有“文眼”,题目也有“题眼”,抓题…  相似文献   

13.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是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是把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是文章的感情基调,能显示文章的中心。阅读教学应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实际上就是要抓住课文中的“文眼”。我们语文教师如能潜心钻研,抓准文眼;紧扣文眼,梳理脉络;挖掘文眼,升华情感,必能透过这双美丽的眼睛.找寻语文课堂教学的通幽曲径。一、潜心钻研。抓准文眼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4.
一、文题偏大 ,缺乏明确的聚焦点所谓文题过大 ,指的是题域过宽 ,题目外延偏大。如《素质教育浅谈》、《谈谈语文单元目标教学》、《切实提高语文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即是。这样的题目所界定的是某个研究领域 ,而非具体的研究成果 ,它们都定位在庞大的“面”上 ,而没有指向某个集中的“点”。以这样大的文题行文 ,要么泛泛而谈、浮光掠影 ,要么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产生这样毛病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 .错把“征稿内容范围”当作文章的题目。报刊编辑部或论文竞赛举办单位所列举的“内容范围”,规定了征文的大方向 ,为征文划了一个大…  相似文献   

15.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窗户,起到了概述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中心、统领全文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看了题目可以预知作品所含的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对文章题目进行深度挖掘、巧妙利用,抓住文题特点,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  相似文献   

16.
在成人高考的语文教学中,作者是重点也是难点。在作文教学中议论文化是重点。弄清了“文题定意”和“文题限意”再来看成人高考的作文题就不觉得困难了。分析十年来成人高考作文试题议题文化的题目,他们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联系,把握住这种联系就可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成人高考的作文考试以议论文为主,其出题方式一般是这样的:先以一段简练的文字或叙事或状物,然后再命题,而所命题目与设计院介绍的情况又有内在联系。记叙文是成人高考作文考试内容之一,所以教学中当然不能忽视。按照大纲的要求学员还应“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和基本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住一发,震动全身,就是要把握一发和全身的关系,着眼全身,着手一发.根据全文知识,突破关键部分,以点带面,达到高屋建瓴,举纲张目,以简驭繁,以少胜多,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效果。这里关键的是要抓准能牵动全身的“一发”.我的做法有:一、剖析文题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抓住文题这个“窗户”可以大致窥出全文内容,思想脉络或文章线索,按图索骥,就能找到掌握文章要点的最佳最短途径。例如讲《纪念白求恩》,我提出为什么要纪念白求恩,怎样纪念白求恩的两大问题,进而解释:白求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行为、事迹和高尚思想,这是全文阐述的重点;怎样纪念白求恩?对白求恩的最好纪念,是学习白求恩毫不利  相似文献   

18.
教学理念 “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令文章充满精气神,让人一看就有阅读的欲望,因此,指导学生拟出漂亮的文题,是每位语文教师必做的功课。笔者以此为出发点,带领学生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探寻幽径,发现别样天地,学会巧取文题。  相似文献   

19.
牛静 《现代语文》2009,(8):57-58
与“大”文章相对而言的“小”标题,从古至今备受文人青睐。俗语说得好:“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标题尤如文章的眼睛,眼睛乃心灵之窗,最容易令人“一见钟情”。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文章的标题。因此,本文拟对课文标题在语文教学中的功用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20.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人顾名思义.仟l”1见山就是教师一上课就单刀直入地板书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些能揭示教学目的,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引燃思考的火花。现行语文教材字字珠现,篇篇佳妙,文质兼美。题目是文章的旗帜和眼睛,一个好的文题对昨品有着统帅灵魂之功,有着画龙点睛之妙。我们透过一些文章的题目·可以窥见全文的奥秘所在,领悟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精巧的构思意图。如在教学杜鹏程的小说《夜走灵宫峡》时揭示文题后说:“这五个字的标题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地点、暗示线索)“是谁走,从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