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17):9-10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都应该不陌生,给我们启示也很多。它也是一个投资中的术语,也反映了人的一种心理和行为规律,用在改变孩子身上正好适合。孩子是青蛙,教师是温水。我们在要求"坏孩子"遵章守纪的时候,在一开始就应该把"坏孩子"放进我们的温水,让他慢慢适应,我们不能急躁。即开始要及时、心态要平和、过程要平静。  相似文献   

2.
“温水煮青蛙”的著名故事,被很多人引用过。大意是这样的: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而如果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等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跳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人类: 你们好! 首先,我有必要自我介绍一番:我就是那只奋力跃出了沸水锅,而在温水中享受温水浴、却不知有人给温水加热、最终被活煮的青蛙。如今,我已转世投胎,再次成为青蛙。今天给你们写信,希望你们能从我上辈子的遭遇中悟出点什么。唉,往事不堪回首啊!想当年我青蛙那奋力一跃,是何等辉煌,休说你们,就是我也不敢相信自己竞有这么好的弹跳力。而温水中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予末 《中学生百科》2012,(28):32-33
关于康奈尔大学著名的温水煮青蛙实验,绝大部分人从中得到的启示是"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等意蕴深远的哲学道理。乍看之下,确实如此,一遇到"开水"的威胁,大部分人都能立刻采取措施挽救,而一旦遇到"温水"的糖衣炮弹,人就可能如实验中的青蛙一样,亡于安乐了。但且慢,让我们多留意一下众人对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人类:你们好!首先,我有必要自我介绍一番:我就是那只在水中奋力跃出沸水锅,而在温水中享受温水浴,却不知有人给温水加热,最终被活煮的青蛙。如今,我已转世投胎,再次成为青蛙。今天给你们写信,希望你们能从我上辈子的遭遇中悟出点什么。唉,往事不堪回首啊!想当年我青蛙那奋力一跃,是何等辉煌,休说你们,就是我也不敢相信自己竟有这么好的弹跳力。而温水中的感受更是让我刻骨铭心,当人类把我放入温水里时,我尽情地享受着温水浴,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可当危险降临时,一切都晚了,我因享受温水浴而酥软了身体,无论如何也跳不起来,最终只…  相似文献   

6.
“呱——呱——呱——” 一大清早,我就听到从邻居大叔家传来一阵阵沉闷的蛙叫声。跑到他家一看,原来大叔正在开剥夜间捕来的青蛙。见到大叔手里血淋淋的刀时,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相似文献   

7.
王鹤强 《考试周刊》2013,(16):61-62
<正>青蛙待在温水里很是舒服,全然不顾将要降临到自己身上的不幸……人类也总是喜欢生活在轻松、愉快、安逸的环境中。受这种观念的启发,我在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方面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45人的试验班级,在期末考试试卷上的4道基本运算题中只错了3人次。这一结果得到了当时在场督查的分管教学的校长的肯定。我把这一尝试的方法总结为:练习少题量;反馈要及时;巩固再练习。如果教师把温水煮青蛙原理运用在教学中,既为学生营造一  相似文献   

8.
把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而把青蛙放进冷水中慢慢加温时,青蛙会习惯这种环境微变直到被煮熟。这个故事通常被经济学家用以告诫企业领导防微杜渐的重要。我第一次听说“温水煮青蛙”时,也觉得有意思,且深为能发现此现象并将此类比到社会生活领域的经济学家所折服。但转念一想,以我和那么多动物打过交道的经验(有时还是“残酷”的实验),作为两栖类变温动物的青蛙,似乎不可能在主要生存技能方面如此弱智。再说了,如果让我和青蛙换位思考,即便水温上升再慢,总有一个致痛温度。届时,本能也会驱使我垂死挣扎,断不会听凭那水被我改造为…  相似文献   

9.
背大壳乌龟     
十二、免费出借大背壳救了青蛙妈妈的孩子,这事让小刺猬看见了。晚上的时候,小刺猬的爷爷病了,他躺在床上,发起高烧来。“哎呀,这可怎么办呀?”小刺猬非常着急。小刺猬想起家里有治感冒的草药,可是他怎么也找不到药罐子了。“没有药罐子,我可怎么煮药呀?”小刺猬急得跳了起来。突然,他想到了青蛙妈妈手里的那个大背壳,便摸着黑朝大池塘跑去。“青蛙妈妈,请把这个借给我吧。”小刺猬指着桌上放着的大背壳,一进门就说。青蛙妈妈吓了一跳。“你……你要它干什么?”“我想用这个煮药,爷爷喝了一定会好的……”小刺猬说。“什么?刺猬爷爷病了?那…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只井底蛙,呱呱呱,呱呱——”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我们井底氏青蛙家族在我们的家园——个农户的井底里已经繁衍生息上千年了。我及我的老母亲、妻子和儿女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只有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记忆了。我原以为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啊——”一声尖叫让我立刻停下了讲课。这样的尖叫声在做生物实验的时候时常会听到,比如观察金鱼的血液循环的时候,金鱼的一个翻身,总能让某些女生发出尖叫,所以我并不吃惊。咦?不对呀,等一等,现在是在教室里上课呀。  相似文献   

12.
西方有一种描述企业发展命运的理论——“煮青蛙”理论。它用图画来影射其深意。图画中,一只青蛙跳入正在用慢火加温的水中,从而隐晦折射出三类企业的发展命运。第一类,一入水中,感到舒服,随着水温升高,更感如入温柔乡,直至最后被“煮熟”,彻底淘汰出局。第二类,一入水中,感到无碍,慢悠闲游,虽感温度的加剧,但仍漫不经心;以至最后纵想“跳出”,双脚已被“煮熟”,为时恨晚,  相似文献   

13.
1、不是掩护出货。现在市场很热,出货很容易,不需要掩护。况且,券商股的上涨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同,银行股上涨也慢慢被市场接受,用金融股通过温水煮青蛙式的在上涨中出货,才具有欺骗性。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元年,小鸟周游了世界。一日,它又落在了那个圆圆的井沿上。井中,青蛙正蹲在一块石头上看书。“你好哇。”小鸟主动地向青蛙打招呼。“你好。你是谁呀?”青蛙抬起头应道。鼓鼓的大眼睛上添了一副近视眼镜,镜片像海螺壳一样,一圈又一圈。“怎么,不认识我啦?我就是那个几年前与你辩论天大小的小鸟啊。”“原来是你呀。朋友,我可要好好谢谢你呢。几年前与君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哪。我现在已经是井底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啦。我再也不是见识狭小、目光短浅的代名词啦。”说到这里,青蛙把胸脯使劲一拍,一副与过去决裂的样…  相似文献   

15.
“买”青蛙     
今天上午我出去玩,路过桂林巷,看见一个背着麻袋的人,我还以为是捡破烂的呢,忽然听到“呱呱”的青蛙的叫声。啊,原来这家伙在小巷里偷偷地卖青蛙。这家伙太可恶了,竟敢卖人类的好朋友——青蛙。我真想跑上去和他评理,一想这办法不行。突然,我想到了我的存钱罐里还有不少钱,用这些钱买青  相似文献   

16.
“一颗聪明的头脑转起来,他周围就会有无数颗头脑聪明起来。”校长要想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活力,首先就要让自己的思维充满活力。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大脑持续充满思维活力,除了自己在思想上要力戒出现那种“温水煮青蛙”式的麻木,还要善于通过“多听”、“多议”、“多看”等方式,去经常刺激和训练自己的思维,力求其活力常在。  相似文献   

17.
表哥非常喜欢歇后语,简直是青蛙张嘴——呱呱叫。说来也巧,我和他可谓乌龟找甲鱼——同是一路货。一次,表哥来我家作客,我就想和他比试比试。“和你比?我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表哥十分自信。我也不甘示弱,反击他:“你别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舒适区。舒适区是指一个人所处的一种环境的状态和习惯的行动,人会在这种状态之中感到舒适,没有危机感。煮青蛙的故事说明的就是"舒适区"的问题。学校管理中,我们不希望校长们把自己变成一只被温水煮的青蛙,把自己管理的学校变成那口煮青蛙的大锅。  相似文献   

19.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中《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用煮玉米、烤玉米以观察玉米从生到熟的变化。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却发现——课堂上生玉米根本煮不熟(事实上大约需要35分钟才能把生玉米煮熟),怎么办*由于煮是食物从生到熟最常用的方法,而且煮的过程比较容易观察和描述,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究活动。我想,能否通过改进实验材料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呢*我在多次实践后,终于找到了较理想的实验材料——鸡蛋。操作过程如下:1.上课之前,把鸡蛋打开后搅拌均匀,舀二汤匙放入碗中,配一个汤匙;在烧杯里放入二汤匙热…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产业在转型,市场在转型,经济在转型,教育也在转型。短短几年间,从课改初期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到“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再到最近提出的“慕课”和“翻转课堂”,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无疑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教研工作需要转型,教研工作必须转型,否则只能是“温水煮青蛙”,在“不变”中淘汰,乃至成为教育发展的“阻力”。针对现状,我们认为,县市级教研机构的教研工作必须实现三大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