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教育地理学是笔者近年来创立的一门教育学和地理学分支学科。本文探讨了教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认为教育地理学研究的是特殊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即具有地理学意味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或者说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地理学层面。教育地理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地理学体系中的应用学科,同时,是教育学和地理学的中介学科。  相似文献   

2.
旅游地理学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多学科介入、需要多种知识的综合学科。本文对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进行了介绍,阐述了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并展望了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地理: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地理学是近30年来发展迅猛的地理学分支学科,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地理学学科发展.但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纷繁复杂,研究主题分散,核心内容未能突凸,过分重视实践性应用等导致了旅游地理学理论和方法未能得到迅速提升,学科地位有被弱化和边缘化的趋势.在今后的研究与发展中,旅游地理学应以地理学的传统--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区域性、综合性、应用性等为基础,聚焦于旅游业地域景观系统--旅游产业地域综合体研究,重点研究旅游产业地理,即旅游产业的形成基础、空间分布、空间格局的形成演化、机制、产业集群、产业地域整合与提升等,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关于旅游现象研究的学科之中充分发挥地理学的优势,树立其主体地位,推进旅游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地理"学科融合的边界与限度的厘定,将在极大程度上助推教育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通过教育地理学元分析表明,"教育—地理"学科融合生成的教育地理学是以研究教育空间系统为对象,以研究教育地域系统为核心,聚焦探讨世界范围内人类教育事象时空分布、演变机理、传播形制、结构特性、地域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地理"学科融合的边界取决于教育学与地理学交互作用的广度和深度,并伴随教育学、地理学及周边学科相关知识的增长而不断扩展;"教育—地理"学科融合可在哲学、空间、时间等三个维度上形成知识内容的扩张与辐射。  相似文献   

5.
一、人文地理学社会调查的重要性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地域结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从学科体系看,人文地理学属于地理学的二级学科,研究对象偏重于社会环境,包括人种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等分支学科.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带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只有通过对区域的实地勘察,才能深刻理解人文地理现象的各种特征.而且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日益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实践教学是人文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  相似文献   

6.
<正>地理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内容极广,包含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经济、人文等内容,具有研究对象的联系复杂性、空间多维性、地域广阔性、时间漫长性等特点,这些因素的综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概念、发展能  相似文献   

7.
人才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产生是由社会实际需求及人才地理研究者的研究基础决定的。该学科的研究经历了学习积累、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三个阶段。目前,在人才系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才地图、人才地域分布、人才地域结构、区域人才资源配置和开发战略、人才地理学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研究成果。今后人才地理学要坚持调查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创新,进行理论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我国古代教育地理学的发展概况,并结合我国地理学和教育科学发展现状以及我国教育发展实际,论述了中国教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特点、研究的主要内容等,提出了建立我国教育地理学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期促进该学科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应用的新兴学科,它由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交叉形成,其交集部分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特定的研究领域,有其自身的特殊研究对象、特殊研究内容和特殊的学科构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在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者实施教育和教育对象接受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特殊心理矛盾现象,为提高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心理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一些关于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的观点,如:地域分导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区域综合理论、生产配置理论等.这些理论是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作为学科的理论基础则是难以站住脚的.“地域分导”和“区域综合”是经济地域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不是决定经济地域运动的基本规律.“人地夫系”是一种贯穿于整个地理学研究中的思想,它既不是经济地域运动的表现形式,更不是经济地域运动的基本规律.“生产配置”是经济地理学的任务,当然也是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人们掌握经济地域运动规律后的生产实践而不是学科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We utilized cross tabulation statistics, word frequency counts,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research output to conduct a bibliometric study, and used CiteSpace software to depict a knowledge map for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3. The study shows that, in this duration, the study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xperienced a progression through three stages, an “exploratory stage of learning from foreign models,” a “developmental stage geared toward employment problems,” and a “transformative stage promoting cultivation of student abilities,” and featured three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multidisciplinary fusion,” “imbalanced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policy orientation.” In the future, popular fields in the study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re to be concentrated in the three areas, namel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s,”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2.
多学科研究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研究独特的方法论。然而,对于多学科研究的性质及其局限性,长期以来少有关注。高等教育研究者根据各自的理解、兴趣和能力运用多学科方法开展各自的研究,其多学科研究长期处在单纯借用其他学科的观点说明高等教育问题的初级阶段。这一方面使得多学科研究的效用受到削弱,另一方面带来一些背离高等教育研究目标的问题。多学科研究的整合性机制旨在将多学科研究由初级阶段推向高级阶段,使高等教育研究更好地为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中的一些认识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虽然被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为大量的研究者所运用,但在开展多学科研究的原因和实际做法上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影响着多学科研究的顺利进行,并进而威胁到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和理论的成熟。澄清这些误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与多学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认识论中存在着“学科论”与“领域论”的学科属性之争,由此导致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两种研究方法。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直指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而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则被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目前高等教育研究的主流范式。两种研究方法各有其效用,但缺陷和不足也十分明显。在“学科论”和“领域论”两种观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厘清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与多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是高等教育研究不断创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加强生态移民区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对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生态移民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生态移民区校本教研缺乏问题意识,校本教研主体边缘化,校本教研内容简单化,校本教研形式模式化,校本教研制度同质化等问题,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一是以问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自主研究意识;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确立教师主体地位;三是以多元生成为载体,建构校本教研内容;四是以具体问题为抓手,丰富校本教研形式;五是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STS教育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TS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来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本课题通过对二者在基本内容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的认识,提出并通过案例进行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用研究性学习进行STS教育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7.
区域管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管理规律的学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二重性特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区域规划、区域管理组织设置、区域管理人员配备、区域协调和区域调控;利用区域管理学的观点,设计了主体功能区管理研究的技术路线,其技术路线遵循了科学研究的主要规律,即:循序突破律、重组更新律和反馈智取律;主体功能区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即:主体功能区管理运行过程中的职能研究和不同类型及不同层次的主体功能区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有关京族教育研究文献,当前京族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研究视角尚待拓宽,研究内容还需充实,研究深度尚需加深等。  相似文献   

19.
以M大学为个案,对工科直博生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目前工科直博生培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基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建立以科研实践为主线的工科直博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具体措施包括:注重选拔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并提前培养,构建以科研学习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开展学科间交叉和渗透的科研实践,推行跨学科的导师组指导模式,强化德育教育、营造创新氛围等。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rt‐based action research (ABAR) methodology as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discussion of art‐based educational research (ABER). The participatory and dialogical approach of ABAR was inspired by a consideration of the pressure for change in art education stemming from the practices of relational and dialogical contemporary art. The need for ABAR as a tool of culturally decolonising, sustainable art education research was identified in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with the University of Lapland's (UoL) northern and circumpolar network. The methodology was developed collaboratively by a group of art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at UoL to support the artist/teacher/researcher with professional skills for seeking solutions to recognised problems and to promote future actions and aspirations in the changing North and Arctic.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ABAR has been used in school projects, in doctoral theses and finally in a development project with an impact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 These examples show how art education developed through the ABAR method has supported decolonisation, revitalisation and cultural sustainability in schools, communities and busin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