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引导学生写《作文后记》,从而获得反馈信息,这是我近年来在作文批改后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一项"消化工作".具体过程是,批阅作文后,我把本子先发给学生,让学生认真阅读批改的文字;然后引导细细思考分析评语,将原稿和批改稿进行参照对比,去发现问题;最后将自己的意见、体会如实地写下来与老师交流,听取讲评.其全过程可概括为:细读——深思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选择》是我的第一本文学评论集。1985年,我的而立之年,浙江文艺出版社能出版这本书,确实对我个人作用重大——我指的并不是这本内容凌乱的评论集说出了多少有价值的观点,而是“出书这件事”本身,它迅速改变了我此后的职业道路,因而这本集子的命名也具有了双重涵义——不仅文学是一种选择,作为志业的写作更是一种选择,也许它始于某个稍纵即逝的偶然机会,不过只要机会一旦被抓住,扭转自己的未来命运似乎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与我一起好不容易从60年代和70年代熬过来的同代人都非常清楚,在那个极端时期,凡还在坚韧地用自己眼睛观看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的人,只要你不愿意说谎不愿意做驯服工具,就很难从良心出发选择写作为志业,除非你做好了准备随时可能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在影视网络日益占据人们文化生活的新媒体时代,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存在的必要性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除师范院校和有意深造者外,大部分学生今后不会从事文学教学和研究。为什么要学习文学理论,不少学生甚至教师都存有困惑。实际上,文学研究任何时代都是人文学术和文化传承的核心,文论知识则是追求高雅审美趣味的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人文修养。如何使文学理论的讲授变部分有用为全体有用,变忍受教学为享受教学,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文学理论》建设团队对此作了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这里刊发的一组笔谈,从多个角度论析新媒体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的使命与策略,对高校文学理论教学和研究很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4.
在《古今文论探胜》出版两年后,我们又向读者呈献出《〈周易〉与中国文学》这本小书,私心庆幸之余,又深感有关课题的探索任务还远未完成,前面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继续跋涉。 《周易》作为前科学,是科学和迷信的奇妙组合。《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就在科学和迷信的杂糅中赋予中国文化以深远的影响。《〈周易〉与中国文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七五规划的立项课题,正是立足于科学地研究《周易》,对《周易》在中国文学中的影响作一次历史的、全面的清理。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在西方学者早已把《周易》的精髓用之于现代科技、西方文人早已在《周易》的启迪下对传统的思维模式作了彻底的变异进而使其文学、文化的发展在迥异于传统的轨道上迅猛飞腾,从而在现代科技发展的面前毫无馁色之时,我们既感慨西人之善用他山之石,又浩叹国人对《周易》作科学研究之不足。我们的努力耕耘,正是试图从《周易》的思维特色与中国文学内在机制的关系这一特定侧面对《周易》作科学研究的一项探索。奉献给读者的,只是这项探索的部分成果。时机成熟时,我们将继续慷慨解囊,献出更多成果,以回报读者的厚爱。  相似文献   

5.
6.
<正>写《绝秦书》是蓄谋已久的事了。作为50后的笔者是在饥饿的恐惧中长大的。小时候稍不留神洒漏了粮食,老人就会声色俱厉地告诫笔者:搁在民国十八年,看不饿死你崽娃子!从那时候起笔者就记住了民国十八年。后来长大了,查了资料,得知那是陕西近代史上最惨烈的大旱灾,当时陕西人口不到千万,饿死300多万,逃亡300多万,人口折损超过半数,真正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而这仅仅是陕西一地,其实那场灾难席卷整个西北,死亡总人口  相似文献   

7.
2013年春节后,我在武汉又一次见到了黄春华老师。我们由于儿童文学而结识,也因为儿童文学而成为了文友。武汉的冬天很冷,我们在一起却畅谈得无比热烈。黄老师的真诚、率真,对儿童文学的追求,对生活无比的热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吊在已抽气的玻璃钟罩里的闹钟声响随着罩里空气的增多而越来越大,不仅形象地反映了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媒介,同时更好地反映了空气的稀稠与传播声音能力的关系,依靠投影器把击水产生的水波再现出来,同时告知学生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与此十分相似。这样就把儿童过去似曾相识的对象通过丰富、全面的感知和思维彻底  相似文献   

9.
朋友帮我买回《教育人学》一书,作者是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王啸。作者在书中分析了西方人学对教育思想的启示,其中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的人学思想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话说武松从景阳冈打虎回来后,受到了人们的拥护,他更加努力地练习武功,还抽空写了一本书,叫《灭大虫三大绝招》。大虫们没有受到武松的干扰,繁殖速度大大加快。家庭成员增至上百。一天,虎王对众虎说:“各位,我的父王,也就是上一任的虎王,被一个叫‘人’的东西殴打致死,如今,该到我们为父王报仇雪恨了。”众虎们也喊起来:“报仇雪恨,报仇雪恨……”几个月后的一天,武松正对着一个大木头桩子练拳脚,听见阮小二喊:“不好啦!大虫又闹事儿来啦!”武松听了,忙顺手抄起个大家伙,奔向酒店,那家酒店“三碗不过冈”的幌子改成“数碗都过冈”了。进了酒…  相似文献   

11.
我划着小船荡漾在水面上,四面不见陆地,水面雾气缭绕,如同仙境一般。忽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小岛,远远望去,只见岛上满是树木。我驶到岸边,下了船,向树林深处走去,蓦地看见一片桃花林,桃花姹紫嫣红,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我在桃花林里走呀走,怎么也走不出去。糟糕,我迷路了!  相似文献   

12.
顾小兵 《现代语文》2011,(7):117-120
期末考试终于落下帷幕,面对不尽如人意的成绩,笔者开始查看试卷,发现一个令人十分吃惊的问题:班上学生的作文得分太低,一个班43人,有15人得分在50分以下(不包括50分),甚至最低分只有33分;  相似文献   

13.
《人是什么》一文被选入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五册第三课 (人教版 ) ,作者赵鑫珊在开头分别引述了中外哲学家、文学家对“人是什么”的回答 ,然后又换个角度 ,用文学眼光来看人生 ,并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 ,做出了回答。认为“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幢憬”。然后阐述“不管是谁 ,对眼前现时的把握 ,都应该是重点 ;作为整体的第二个组成部分 ,作为中间环节 ,它的比重应该占百分之九十五”。然而接下来作者却用很大篇幅来论述“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幢憬” ,而真正对“现时的把握”论述却较少 ,这显然与“…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报》记者站工作会议的召开,成就了我们飞向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梦想。  相似文献   

15.
黄世荣 《广西教育》2012,(30):93-93
好的教学应当能够激活、丰富和提升学生原有的经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和应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态度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形成、巩固和熟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报>记者站工作会议的召开,成就了我们飞向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梦想. 2009年7月12日,我们抵达草原第一站——满洲里.这方早年虽破败不堪却为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鸡鸣三国"之地,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如今,满洲里成了我国最大的陆路贸易口岸.这座融入了俄罗斯元素的北部边城,到处耸立着哥特式或巴洛克式建筑,五彩斑谰,风情万种.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语言学的研究从最初的“先验观”“天赋观”逐渐发展到认知语言学和体认语言学的“体验观”“体认观”,这是一个逐渐将“人本因素”纳入研究的过程。文章先分析了人学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然后讨论了语言研究与人学研究的关联,最后阐述了体认语言学中的人学思想及其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明人喜作世说体笔记小说,尤喜以当朝人士为对象采摭成书,如《玉堂丛话》、《皇明世说新语》、《玉剑尊闻》等皆是,影响所及,清初尚有其流风余韵在。只是易代之感、黍离之思,使得当时作者已乏前代作品之轻扬飘逸,而平添了几分厚重沉郁。在内容上,除了对前贤一如既往的推尊,又多出对先烈的缅怀、对奸佞的贬抑和对遗民的称许。皖南宣城吴肃公的《明语林》,便是这样的世说体著作。  相似文献   

19.
收入《文海泛舟》中的文章,主要是笔者在文学评论及文学鉴赏方面形成的一些文字。书名《文海泛舟》是寓意自己驾着一只小船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采集到了一些珠贝。全书40多篇文章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几篇有关作家作品的评论文章;第二辑是古今诗词名篇的鉴赏文章;第三辑是古今散文名篇的鉴赏文章;第四辑是笔者读了几本书后有感而发写的几篇书评。为方便读者阅读、鉴赏,第二、第三辑在鉴赏文章后面附上了原诗、原文,有些古诗、古文还加上了一些必要的注释。需要说明的是,好些文章在收入本书时,从标题到内容,笔者根据不同情况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  相似文献   

20.
山源老人一生坎坷,笔耕不辍,1988年元旦以92岁高龄谢世,算是享了多寿,但我真希望他能再活上若干年。从20年代初的弥洒社开始,他的鲜明的文学主张和踏实的创作业迹,理应为文坛瞩目,他为中国新文学留下了独具风采的一页。他像蚕那样吐丝作茧,到死方休!他又像牛那样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尽瘁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