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晓斌 《资源科学》1997,19(5):8-13
本文在概括流域生态经济区划原则的基础上,以晋西昕水河流域为典型研究案例,结合昕水河流域特征,建立了由3类19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以乡镇为单元,采用IOS-DATA区划方法,将昕水河流域区划分为3个类型区,并对各类型区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行政区经济作为一种过渡形式的经济类型,众所周知,其最终会被一体化的市场经济所替代,本文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新制度经济的交易成本理论对转型经济中的成本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包括计划向市场转型时出现的行政区经济的局限性,阐述了其形成的根源,认为过高的交易成本使得行政区经济始终处于一种低效率的运行状态,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低碳发展的类型及空间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萍  闫卫阳  孙玮  秦耀辰 《资源科学》2014,36(12):2491-2499
区域的低碳发展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国301个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建立量化指标体系,把2011年中国低碳发展水平分为4个一级类型和8个二级类型,并通过Moran指数与散点图、LISA集聚图,结合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中国经济区划分方案,分析低碳发展类型的宏观和局域分异特征,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同类型区低碳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中国低碳发展以高碳和相对高碳类型为主,一级经济区内低碳发展类型多样化分布,而大多数二级经济区内低碳发展类型具有相近性。依赖于高耗能产业结构的LLL和LHL类型在胡焕庸线上方和沿线集聚分布,而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的LLH类型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下方。低碳和相对低碳类型位于胡焕庸线下方,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大量分布。在局域空间,各子系统发展存在着很强的正向空间依赖,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以"LL"型集聚为主,但后者的空间异质性较强,而低碳环境发展则以"HH"型集聚为主。各子系统发展的热点区大多位于中国东部和南部且较为独立,冷点区则有所重叠,主要位于内蒙古西部及西北经济区连片地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行政区经济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指出城市间发达的交通网络系统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硬件,因此,打破行政区经济,实现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才能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脐部:淮海经济区何去何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能缩小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空间结构的特点,找出符合国情与客观规律的区域经济战略思路,是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研究了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以及经济区划和区域经济综合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日本经济区划中“中山间地域”的发展,介绍了为促进“中山间地域”的发展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尽管日本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情不同,但是日本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对于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行政区经济是政区地理研究的对象之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区经济阻碍了我国城市与区域的发展,都归咎于制度.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制度的作用,新经济制度学的发展,重新提出了有效的制度对经济的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多少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和机构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程度。利用SSCI数据库为统计源,对2003-2012年10年间中国(包括台湾省)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现状进行了全景式分析和评价,重点关注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水平比较及机构排名。结果显示,近1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程度逐年提高,2007年后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但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程度极不均衡,大陆地区明显落后于香港和台湾。大陆各行政区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程度同样存在较大差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北等行政区优势明显。SSCI论文的机构分布和学科分布也极不均衡。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生态—经济区的主要特征与症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根据西部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的地域分布规律,选取包括自然条件如降水、气温、地形、光温生产力、初级生产力与环境人口负荷评估状况,水资源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生态景观退化情况,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情况等,划分出三级西部生态-经济区划的分区.根据西部生态经济区划的东部、西北和青藏高原三大地带,以及28个三级生态-经济区的具体情况,具体阐述了各生态-经济区的主要特征与症结,分别从各主要分区的自然背景、社会发展和经济综合指数分析西部各生态-经济区的主要特征与存在的问题.依据区划中的地带性特征,针对不同的典型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内生性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巍  周龙 《中国软科学》2007,(4):68-74,83
传统的认识是我国高速经济增长主要由固定资本投资拉动。本文针对这一观点做出深入考证,利用最近9年各省经济发展的数据,使用比前人更加严格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了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与传统认识大相径庭,虽然简单的回归分析发现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确有重大影响,但是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才是根本因素,初始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地区吸引流向该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通过这种间接作用,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在考虑了人力资本这一作用后,固定资本投资的作用不再明显。这一发现证明我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已有很大提高,在走向内生性经济增长的模式,即以人力资本为根本动力的增长,固定资本投资具有内生性。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01~2006年的西部12省的六项关键性指标,采用动态的因子分析方法把西部各省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根据不同地区的类型提出相应的措施来缩小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3.
选取了影响浙江省滑坡灾害发生的原始坡度、坡形、坡向、坡体的相对高度以及滑体的性质,这5个主要的地形因素作为研究分析变量.结合浙江省1970年以来1110个滑坡灾害个例进行统计分析,区分影响滑坡灾害发生的有效地形因素.根据地理分布特点和滑坡发生的频率,将浙江省滑坡灾害分布划成3大区域:易发区域、可能发生的区域和不易发生的区域.对每一个划分的区域,分别计算滑坡发生之日起21 d以内,滑坡地点邻近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雨量,从而获得滑坡的有效降雨量,并计算该气象站的临界雨量,奠定分区预报的基本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初步规定了预警等级.最后对滑坡分区预报的可行性进行实例分析和检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生命周期规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发区生命周期分析的三个要素,并对开发区产业发展和国家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重点研究,得出开发区生命循环中三个阶段的形态划分。  相似文献   

15.
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促进企业生产增长的为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四个要素,进入现代经济社会后信息的作用加大,信息已成为第五个生产要素。本文对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DOAJ收录的经济学类OA期刊资源建设进行调查,包括经济学类期刊的出版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语种、OA时间、出版机构、影响因子等不同角度,并对其成就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国内科研机构利用经济学类OA期刊资源有所帮助,从而能促进经济学类OA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傅晓莉 《未来与发展》2005,26(5):51-53,50
中国西部地区是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主要集水区,也是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对全国生态环境的影响举足轻重。截至2003年6月,我国已建自然保护区1757个,其中734个分布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12个省、区、市及湖北恩施、湖南湘西两个自治州,占全国总数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我国现阶段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关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Granger和平稳性检验的方法,对我国1990-2007年信息产业及经济增长的数据进行分析,阐明信息经济与我国经济及三次产业之间的影响关系,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科技创新驱动的我国经济发展与结构优化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熊彼特创新周期诠释经济发展周期理论,根据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过程和经济发展内部层次结构,建立反映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合成分类指数和综合指数,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1995~2014年我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实际状况进行测度评价。结果发现:我国科技创新最终产出是通过较低的创新投入和成果转化效率获得的,其中掺杂了非科技因素;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科技创新中间产出整体质量较差,造成科技创新效率更低;科技创新投入、经济发展规模与科技创新效率间呈现U字形关系,科技创新中间产出与科技创新效率间呈现倒U字形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重点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内涵、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低碳经济发展的困难和制约因素、路径选择、政策和制度保障等,并对今后我国低碳经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