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字的生命     
张大勇 《新读写》2009,(7):117-117
这三篇文章选自张大勇的《文字三帖》,它们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述文字的魅力,我们姑且把它们当作半命题作品《文字的___》来看。  相似文献   

2.
一首诗,一篇文章,一部书,无论长短,都是由文字组成的。文字就像用来垒砌建筑物的砖石,就像音乐中流动的音符,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表达感情的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我们步入一个个情感丰富的精神世界,聆听他人的心声,倾诉自己的苦乐。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字是有灵性的思想载体,只有用心去体验,用真情去揣摩,才会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王楠 《江苏教育》2010,(9):61-63
梦想,在忙与茫中遗失 我,乡村小学的一名打字员。1995年参加工作的时候,用老式的铅字机一个字一个字地往蜡纸上敲击,在陈旧的油印室中印试卷,扫地、擦桌子、发报纸……日复一日地重复工作,身心疲惫。生命就一日一日地如此消耗下去?虽然偶尔也会想,生活应该怎么样?生命应是什么颜色?偶尔也会感觉自己的灵魂干瘪,但渐渐地,看看周围,大家都这样,似乎“都这样”便是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4.
边走边思考的拉辛拉辛喜欢边走边思考,酝酿他的诗句。人们常常可以看见他在公园里念念有词地背诵自己的诗句。一天,他正在御花园里为他的新作《米特里达特》搜索枯肠。他越想越有兴致,以致紧挨着一片池塘走了十几遍。一位正在修正草坪的园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和"与"谐"形体结构提出古代和谐社会两大标准说起,认为文字诂训是一门科学,文字俗说由来已久,文字诂训与文字俗说绝不可混同。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灯     
徐阳 《师道》2014,(9):53-54
说起史铁生,我想到没有比灯这样的意象更适合他的文字了。 灯不像火那样热烈、滚烫而又短暂,它是温和的、绵长的、娓娓道来的,却盈盈满满地给人光亮与蕴藉。你能想象那光亮的内核里包裹着的炽热,正如那平和、质朴甚至随意的文字下暗涌着的激流——有一股隐秘的张力在流动。  相似文献   

7.
遵从生命     
冯骥才 《辅导员》2010,(11):8-9
一位记者问我:“你怎样分配写作和作画的时间?”我说,我从来不分配,只听命于生命的需要,或者说遵从生命。他不明白,我告诉他: 写作时,我被文字淹没。一切想像中的形象和画面,还有情感乃至最细微的感觉,都必须“翻译”成文字符号,都必须寻觅到最恰如其分的文字代号,文字好比一种代用数码。  相似文献   

8.
《文学教育(上)》2014,(23):158-159
贾平凹日前现身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举办的“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并谈到阅读莫言作品的感受。贾平凹指出,莫言作品的启示之一便是强烈的批判精神,但这不是历史的,而是社会的、人性的,“他的文字背后有生命和灵魂。”“因为我不是评论家,我最初读他(莫言)的作品,无法分析概括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要重视个人风格显现,重视商业效果,就应该重视自身对国际文化文脉的把握.文字及其设计在平面设计中被视为一种能驾驭一切的语言符号,深入了解文字的内涵,及用现代设计语言设计字体,无疑是设计的重中之重.设计师要积淀丰富的涵养和素质,融会贯通地应用各种平面艺术设计语言,才能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徐迅 《大中专文苑》2010,(2):M0002-M0002
一种焚香浴手、正襟危坐的膜拜式的仰望星空,用自己的灵魂与先哲们默默对话;一种阳光正好,闲坐紫藤萝架下,屏气凝神的厮守;一种缱绻在自家的客厅,泡一壶浓茶或咖啡,懒散地在沙发上的阅读……纷繁的人寰、喧嚣的世界、疲惫的生命,阅读,是我们建构自己精神家园的最好方式。虽然,我们不能缺少“砖头般厚,能作枕头”的大书,但蝴蝶般的蹁跹起舞,青草的饱满之汁,依然会给我们苍白和灰色的生命注入一抹清凉,使我们沉重的人生静享幸福的时光,让心灵得到慰藉,让灵魂得到沉思。  相似文献   

11.
曾经在接受一个地方电视栏目采访时,编导在访谈中问道:“一般而言。阅读与写作是缘于求知的热望与内心的寂寞。那么你的写作是出自于什么动力呢?”我思考了片刻说,也许,是求知与寂寞促使我不断阅读与写作,但我感觉更强烈的意愿就是在文字中不断去发现自我,去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语文教学,无论是异彩纷呈、旁征博引的课堂,还是沉寂有序、条分缕析的课堂,都颇受指责,门外汉叫嚣着“人人都能教语文”,而行家却正困惑于“语文越来越不会教了”。反思这些现象,不能不让我们再次回到“语文教什么”和“语文怎样教”这两个根源性的问题上。许多一线老师以及理论工作者对这两个问题作了大量探讨,但其回答大都还是比较概括性的,不甚明了。笔者认为,“怎样教”是建立在“教什么”之上的,因而“教什么”是更富有本源性的问题,要弄清这个问题,根本在于理解语文的基本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有些书,读一遍是不够的,就像张文质先生的《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今天,我又拿起这本书,又一次的感动……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生命质量的追寻,让心浮气躁的我渐渐地平静下来。静下来。能聆听到文字的呼吸,能嗅到文字的芳香。现撷取几朵“生命之花”奉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14.
生命哲学视域中的乡村教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哲学视乡村教师是创造绵延、历史绵延与关系绵延的存在。这一视角之意义,在于唤醒乡村教师的自治意识,凸显乡村教师的公共性质,转变乡村教师的发展模式。于是,关于乡村教师的研究内容,必然转向乡村教师的内心世界、乡村教师与乡土的关系、乡村教师与世界的关系等领域;其研究方法将转向于观察、对话、调节与等待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周兴春的诗集《生命的恋歌》,是面对厄运降临的残酷现实和无限痛苦,对爱情、生命、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深沉思考的艺术结晶,体现了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良知和人格,以及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取材广泛,视野宽阔,善于思想入诗。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与文字     
教师,自然是善于驾驭文字的群体.可是很奇怪,许多教师的文字,似乎更多的只有教师味儿!矜持憨实、视野狭窄、膜拜权威,似乎成为教师文字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7.
标题是书中的最后一句话,我一边读,一边在想着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童年、母亲、姐姐、生命、坚韧、家园、枪声、歌声、永不消逝的爱……这些东西交错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不确定自己要写下什么样的字眼儿。  相似文献   

18.
狄金森将文字的力量视为自己独特的信仰,以圣经中"道成肉身"的段落为依据,暗示自己的诗歌文字同样可化为肉身。诗人隐居的生活方式造成身体的不在场,而其灵魂不懈地用文字去寻找,去替代那个缺席的身体,最终将自己的生命幻化为独具魅力的诗,诗歌与生命在此重叠而彼此照亮。  相似文献   

19.
文明与文字     
相对于世界的移动,人类是恒定的静止。地面每时每刻都处于不停的巨大变化中,或升或降,只是我们浑然不觉。世界上所有的大陆,都可能曾经沉睡在水下,所有的海洋,也都可能曾经是陆地,在时间中,海陆默默变迁。大不列颠岛曾淹没在1700英尺的海面以下;5000年中,瑞典、丹麦和挪威的海岸就从200英尺上升到600英尺;  相似文献   

20.
文字的未来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脑功能的日益强大 ,作为语言辅助工具的文字 ,其作用在日益降低。文章预测了未来文字的使用情况 ,提出了大多数人可以不必识字的观点。观点不一定正确 ,但对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宏观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