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已经习惯了媒体的采访和人们的评论,我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当记者接通王朋的电话,告知想采访他时,他小声地在电话那头说报纸上登的不都有吗?但还是很礼貌地接受了记者的提问。的确,自从王朋被录取以来,上门、电话采访不断,让这个18岁的少年从刚开始的左右为难到如今的从容对待,也让他意识到原来自己做了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
放寒假前,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布置了一项采访任务,春节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我准备多日想要采访的对象--田雨森。 他是临汾市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平时工作很忙,我早就想采访他,可又怕被他拒绝。因此,在我的脑子里立刻产生了许多问题:他能接受我的采访吗?假如他对我的采访不放在眼里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文》2005,(9):19-19
认识詹姆士,是在一次酒会上。身为美国一家跨国公司驻华代表,全权负责公司在中国地区的业务。我希望采访他,他欣然接受,并预定了时间。那次采访很顺利,就在快结束的时候,我按惯例问他公司未来有什么规划?原想他会像以前采访的一些企业家说几句“展望宏图、实现目标”之类的话。没想到,他很认真地从文件柜里拿出一份公司未来15年发展规划书。  相似文献   

4.
还记得采访季羡林爷爷前的那个晚上,我兴奋极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采访前我看了季爷爷的不少书。爷爷的书很厚,很多,有不少书还很深奥,我看起来很费劲,但还是捧着他的那套文集认认真真地拜读。虽然有不少文章我那时看起来还相当吃力,但季爷爷的散文杂文,我却不仅看懂了,还被感动了。  相似文献   

5.
去访问一位老师——现在已当了副校长的老师。他有不少译著,且上了银幕,上了电视。我兴冲冲地心想,此次采访一定马到成功。在他的办公室里遇见了采访对象,年龄不大,个子不高,朴朴实实的。我说明了来意,他只含笑地点点头。他似乎不太善言辞,觉得有点张惶,也带着几分认真。他解释说:“不,不,不必采访我,我没什么好采访的。”我怕把事情弄僵,就显得十分轻松地说:“那就请你随便谈谈吧!”他两手在胸前拍了拍连声说:“不,不,没什么好说了。你还是去采访别人吧!”说完,淡然一笑,走了。我觉得此人有些怪.如此造就,别人求宣传部门“广告广告”都来不及,而他,却一味“推辞”,一味只道  相似文献   

6.
净恩 《职业技术》2005,(1):28-30
这是一个浪漫的题目,但您将要看到的却绝非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因为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服刑人员,而我对他的采访也是在高墙电网内进行的.采访中,我试图进入他的内心世界.采访结束后,我把他的故事真实地记录下来,目的在于让您和我一起"听别人的故事,琢磨自己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朴添勤 《大学生》2014,(22):18-19
初次见王跃是今年6月,我在车库咖啡采访创业者,在一个采访结束等待另一个采访对象的时候,他特别热情地过来跟我打招呼、交换名片,并饶有兴致地跟我聊起来。因为对于创业的一些观点惊人地一致,我们聊得越来越high,聊天的话题也从创业,慢慢转向幼儿教育、吃喝玩乐,第一次见面就有了好朋友之间的交流。后来他说,其实自己是在四川一个偏远的农村长大,在离家最近的小学上学,竟然要每天步行10公里才能到。听了他的经历,再看看他那张还蛮成熟的脸,我感觉他至少是个70后,可没想到他竟然是个85后。  相似文献   

8.
李统兴 《湖南教育》2010,(10):26-27
【何晓明印象】还是在2008年,听许多校长朋友说起何晓明,说他的学校办得不错,说他对教育情有独钟。去年,我到常德出差,正好在酒店碰到何晓明,我说我要采访他。何晓明说":你要采访什么?我一般不接受采访。"我说:"我想和你聊聊教育理想、办学思想。"他一听,乐呵呵地说":这个,我就很欢迎。"何晓明给我的印象是较真、执着、上进、有深度。  相似文献   

9.
清晨 《教育与职业》2006,(25):90-91
在泰国的这几天.采访到留学曼谷的浙江男孩刘旭,是一件值得我庆幸的事情。经过他的允许.我走进了他的留学生活.记录了留学泰国的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他和伙伴们的热情也让我了解到了泰国的教育理念并且顺利的完成了我的采访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亲是一名技术工人,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他对我说过的话:学门手艺比什么都强。于是我就拼命地跟师傅学,收入什么的都没咋放心上……支撑我的就是一股劲儿,一定把工作做到最好……"采访中,徐小平代表的语速快起来,跟记者采访过的不少技术"大拿"一样,谈起自己的工作,语调不自觉就带上了激情。可是,紧接着,他语气一转:"我是希望我儿子也学技术的,可他不愿意。我就是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不光我儿子,包括很多青工,怎么就  相似文献   

11.
邢刚,五常市教委成职股股长,今年48岁,个子不高,朴朴实实的一个汉子,干农村成教工作已经整整20年了。听说他1996年荣获了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华扫盲奖”,于是我决定采访他。老邢得知我要采访他,依旧是3年前获奖后拒绝我刊记者采访时说的那句话:“没啥说的。”我明白老邢是那种埋头苦干、淡泊名利的人,不喜欢宣扬自己。但为了使老邢能接受我的采访,我几次做他的工作,说清采访他的目的,主要是宣传农村农教这摊事业。老邢好歹答应下来了,但时间定不下来。我几次电话约他,他总是说没有时间,总是不断往后推。一、新年一…  相似文献   

12.
杜鲁门当选总统后不久,美联社记者采访了杜鲁门的母亲,他问总统母亲:"请问您的儿子在哪里?我希望能采访他。"母亲说:"请问您要采访哪一位?我有两个儿子,如果是做总统的那个,那么他在白宫;如果是种土豆的那个,那么他现在就在地里挖土豆。"记者惊愕地问道:"您的儿子一个做了总统,另一个却在种土豆,您有什么想法?"总统母亲平静地回答:"我有总统这样的儿子,十分自豪。不过,我的另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骄傲。"这位记者惊呆了,因为他想不到杜鲁门总统的母亲会这么说,从中他体会到了一个母亲的博大胸  相似文献   

13.
杜鲁门当选总统后不久,美联社记者采访了杜鲁门的母亲,他问总统母亲:“请问您的儿子在哪里?我希望能采访他。”母亲说:“请问您要采访哪一位?我有两个儿子,如果是做总统的那个,那么他在白宫;如果是种土豆的那个,那么他现在就在地里挖土豆。”记者惊愕地问道:“您的儿子一个做了总统,另一个却在种土豆,您有什么想法?”总统母亲平静地...  相似文献   

14.
实习第一天,我便接到了采访任务。那天晚上很冷,熟睡中的我正做着美梦,忽然急促的电话声响了,“什么,出来采访?”我揉着蒙胧的睡眼拉开了灯,此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了,我不情愿地穿上了衣服,坐车来到采访地点,心想:今天是我第一次采访,原来只是在电视里看别人得心应手地采访,现在却要亲自出马,这次机会难得,我要好好发挥。当时甭提有多紧张了,我马上拨通了老师的电话,希望他能给予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一个夏日的中午,贝特来到了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杂志的办公室。贝特是个白净腼腆的男生。我们给他看了他高中老师王迅写他的特写稿。看完以后,他抬起头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他把我写得实在太好了,我没有那么好的。”在此后的采访过程中,他也是一个劲儿地强调这点。  相似文献   

16.
平凡与自豪     
《学语文》2005,(11):23-24
[题目设计] 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你有这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2,(Z3)
我抚摸着手中的照相机,心中正在为下午的采访做准备。这是一次神奇的采访,被采访者是一位叫乐天的12岁儿童,半年前进行了记忆移植手术,其移植材料取自一位商业巨子———当然属于英年早逝的那一类。“一位具有成人思维能力的儿童会是什么样子?”在这样一种疑问的盘绕中,我步入了“英才寄宿学校”———乐天的在读学校。我见到了他,他安静地坐在一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与他相对着的是一大群活蹦乱跳的孩子。他的确与众不同,整齐的小西服,被整理得一丝不苟的头发。这和平常那些成天玩得一身泥水的孩子形成强烈反差。据他的班主任介…  相似文献   

18.
刘小平教授中等的个子,为人随和,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风度翩翩。这是这位四十出头的学者留给我的最深印象。在采访刘小平教授时,正好他的学生也在身旁,于是先从他的学生小李采访。  相似文献   

19.
一次,我采访一位功成名就的教授,他说的第一句活竟是:我出身不好!我脑子里马上闪现出一系列政治性词语,何出此言,啥年代了?  相似文献   

20.
董炳仁儿,宽脑门儿,小个头儿,大眼珠儿,眼珠子一转特有神儿,一看就是个精明人儿,精明人也要办“傻事儿”!因为他是我的老同事、老领导,我才敢这样说他。跟这样的‘傻”头儿干活,我可没有少吃亏,当时气得牙根儿疼,你还没的可说。虽然离开那块“伤心地儿”已经17年了,我对那些往事依然耿耿于怀,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终于有机会来采访他,故地重游,感慨良深,故交重逢,我得跟他好好地翻翻这笔旧账。咳,说来话长,咱就先亮亮他的老底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