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大学语文”课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即没有跳出纯文选的框子 ;知识缺乏系统性、理论性 ;没有充分体现实用性 ;文选偏重古代诗文。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 ,提出大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应是“文理渗透” ;打破“纯文选”模式 ;注重知识的宏观把握和横向比较 ;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叶康荣 《师道》2004,(9):18-19
当前,在全国各高校面向非中系学生开设的大学语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人认为大学语是高中三年语教学的简单重复,戏称其为“高四语”;在人课陆续登陆大学课堂之后,不时有媒体发出以“大学人”取代“大学语”的呼吁;在不少高校,大学语正在为各种专业课“让路”,课时被不断压缩;而仅在各高校较为“流行”的《大学语  相似文献   

3.
纵观近年的高考语试题,语言材料越来越丰富,知识覆盖面越来越宽,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愈来愈高。以1999年高考语试卷为例来说,’99考题与往年相比减少了纯识记的题目而增加了语言运用的题目;拓宽了知识考查范围,除了增加语学科的相关知识(如现代诗歌鉴赏、言句式)外,还旁及社会实践知识(“电信费”、“邮费”),语言材料更加贴近生活(“再就业工作”、“家用电器降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新概念英语》第二卷中的一篇课文“A Private Conversation”作经验纯理功能分析初探。其目的是:(1)通过功能语言学分析表明,对英语教材进行语篇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所选课文的语篇结构,准确判断语篇体裁;(2)通过对英语教材进行语篇分析来展示功能语言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纯理功能语法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表示功能意义的三个纯理功能组成:人际功能、经验功能和语篇功能。本文以《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五课课文“THE PROFESOR AND YO-YO”前两段为语料探讨了纯理功能语法在英语精读中的分析力。其目的是为了表明对英语教材进行语篇分析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语篇结构,准确判断语篇体载;而且还展示了功能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夏献峰 《现代语文》2006,(10):49-50
陆游在《示子通》中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话道出了学语的特点,语学习在课堂上仅仅是一小部分,要学到知识,提高语能力,更要在各种社会场合中积累和应用。《语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普通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都是基础学科,语则是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无论是从工具性、实用性还是思想性来看,语都无处不在的,几乎无时无地不用到语,因此,可以这样说:“语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相似文献   

7.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其前言部分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取消了“基础知识”的专门条目。一时间各种争论风起云涌。有认为不应淡化语系统知识教学的,如果淡化将是语教育的灾难;有对知识建构提出新设想的;有认为面对语教育首先要反思与重构的是语知识观而不是语知识体系;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认为,不管是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还是知识观的重新建构都要研究历史,研究语知识建构的百年历程。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可以得到新的启示。百年语知识建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无到有阶段,逐步淡化阶段,反思争论阶段。  相似文献   

8.
徐同林 《现代语文》2006,(4):121-124
语能给我们什么?似乎什么也不能,尤其在此讲求实用、实惠、实在,盛行功利的当今。于是,就出现一种见怪不怪的悖论——语“无用”,“难学”,“无效”,所以就不必学,自然也就不用教了。学生不学——老师难教——校领导也就认为大学语课(中小学必修,且不详论)可有可无,可开可不开了。大学语的逐步边缘化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和关注,甚至焦虑与讨论。(参见刘芳《课时学分萎缩必修变选修“大学语”走向边缘化》,《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日;刘擎《中国大学语正处于“紧急状态”》,《新京报》2005年11月2日:温儒敏《正视大学语教育的实际问题》,《新京报》2005年11月3日;刘成友《从大学语到大学人》,《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0日)  相似文献   

9.
郑银凤 《现代语文》2006,(10):46-47
长期以来,“知识中心说”在语教学中占据统治地位。“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材向教师再向学生的单向知识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材是没有生命的僵死的材料,是不容置疑的范本,拥有确定性和真实性;教师是绝对权威,拥有对教材本的唯一解释权;而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这些观念在语教学中被长期实践着。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的教学应将语的工具性与人性完美的统一起来,培养出具有“知识”,又有“化”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语言交际总是以语篇的形式出现的,因为语篇是传达信息的载体。对于语篇的理解和分析,只能放在特定的交际活动框架下进行,并与这一框架相联系。作为交际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必须引入语篇知识。即: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利用语篇模式;利用逻辑联系语;利用词汇衔接;利用语境。在语篇层次上组织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必将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与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构建语文教学生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教学生态化,就是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语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用生态的眼光来审视语教学。树立一种和谐理念,使语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语教学生态化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倡导以人为本的“生命课堂”模式,代替以知识为本的“知识课堂”模式;运用对话理论构建多元化语教学主体;构建人本主义的语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语素质;提倡语走进生活,语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许多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学生专升本的要求,选择的语教材往往是自考的《大学语》的教材,或是成人高考的《大学语》,也有的院校用的是其他版本的《大学语》,各类《大学语》内容大同小异。一般按照体可分五个部分:议论、记叙、说明、诗词曲赋、小说。本教材特别注重了知识的归纳整理,凝结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化”等现代教育思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语教材向来以“选型”为主流,为正宗,因而语教材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便落实为“选”问题的讨论。而讨论“选”,首先要弄清“语教材内容”的确切所指,弄清它与“语课程内容”以及与“语教学内容”的区别。否则,我们就不会有一个正当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教学中的弱点,多数语教师则认为“读”是为“写”服务的,教读的目的是为了会“写”,“读书破万卷”为的是“下笔如有神”;老师教语,最卖力的也是讲写作方法,以便学生模仿、学习。完全忽视了教读的自身规律,没有训练目的,没有训练内容和方法。重“训”轻“读”;重“写”轻“读”,目前,这种现象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  相似文献   

16.
方峥嵘 《现代语文》2006,(11):99-9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教学观念偏差严重,主要表现在:第一,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实际,用陈旧的观念来指导教学;第二,强调统一,忽视个性,尤其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学生是有“特点的人”:第三,无视学生的语言。誓习规律,把学生变成语言知识的“研究员”、“解题机”,让学生研究那些连专家都弄不清的语言知识;第四,就语言学教学,不重视语课本应有的人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位语文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节完整的语文课离不开‘三语’:导入语、过渡语和结课语。精彩的导入语,犹如芬芳宜人的花香,能将采蜜的学生引入知识的百花丛中;精妙的过渡语。恰似攀登云端的天梯,能帮助学生攀上知识的天宫;精美的结课语,好像余音绕梁的音乐,能够绕学生之耳三日不绝。”本着丰富一线语文教师的口语教学艺术。强化“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理想类型”法从历史的维度构筑大学理念发展的三个阶段——信仰理念、理性理念、一流理念,继而揭示大学理念与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的变迁:在信念理念时代,大学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是传播知识的“教授者”;在理性理念时代,大学教师从“立法者”向“专家”角色的转向体现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策略;一流大学理念下知识的“效用性”使得大学教师演变成知识的“兜售者”。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代,树立多元大学理念,重新考量知识的价值,为大学教师创造良好的学术生长与精神培育空间,重建大学教师知识分子的伦理职责和使命担当,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永恒议题。  相似文献   

19.
从事语教学十数年,参加校内校外、本地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也不在少数。有一个感觉十分深刻,这就是,眼下的中学语课。语味——特别是学生所感受到的语味——似乎有越来越淡之势。何谓“语味”?拙见以为,语味应该不脱离“语言”和“言语”之核心,不脱离字、学、化、采;舍此而旁鹜,则必然会没有语味或其味寡淡。魂兮归来,语的魂是语言和言语;血肉兮归来,语的血肉是真情诚意。回来吧,语味!  相似文献   

20.
大学理念:对知识存在状态的关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理念是对知识存在状态的关注,不同指向的关注反映大学理念的差异。总体而言,这种关注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对知识应该怎样存在的关注,表现为知识应“自为”存在的大学理念和知识应“他为”存在的大学理念;二是对知识应该存在于谁的关注,表现为才本位公正的大学理念和人本位公正的大学理念。而作为逻辑形态的大学理念走势与作为历史形态的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空间上的落差;这表明每一个国家都可以持有某种大学理念,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我国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