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困难现状,切实改善因学习困难导致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本文通过自编问卷和访谈方式对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困难现状开展专项调研,分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学习困难各维度上存在困难的检出率、性别与学段差异及存在的原因。改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困难现状,需从建立学习困难预警系统、加强神经性统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营造支持性环境氛围等五方面实施精准专项干预,提升学生感统整合与执行功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社会情感能力,最终改善学生的学习困难。  相似文献   

2.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不容忽视 在对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成因的探究中,我们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由于青春期成长危机和学习困难困扰,常常会产生种种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是影响他们成长发展的主要因素。前者是学习困难学生与同龄其他学生的共性问题,后者则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特殊问题。第一,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是处于  相似文献   

3.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就有必要关注班级学习困难学生的智育教育情形,促进班扭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拟从班级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预防和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矫治三个方面进行初探,以期达到提高学习困难学生智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对学习困难学生研究及其学习指导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困难学生是全球的普遍现象,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也大面积地存在。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并探索其学习指导策略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对学习困难学生作出界定并介绍国外有关研究基础上,具体分析学习困难学生的潜能特点、共性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指导原则、课程内容、方法及教学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胡进 《班主任》2004,(9):45-46
2003年11月28日--12月30日,我到美国南达科他州访问学习.在这个州,我走访了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的组织机构,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各种基金会、中小学管理中心、志愿者组织、社会团体,考察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情况.在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这些组织机构的确是以学习困难学生为中心,急学习困难学生所急,想学习困难学生所想,从不同的层面开展工作,共同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大规模学业水平测试数据,分析8年级学生科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相关因素的特点。研究发现:城乡学生科学学习困难检出率没有差异,但科学学习困难检出率的性别差异因城乡而异。城乡科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相关因素水平与正常学生的差异因城乡和性别不同也有不同。师生关系是学生科学学习困难最有效的预测因素,并不随城乡、学生性别而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科学学习困难的预测作用亦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7.
在教师对学生整齐划一的教学手段、评价标准、奖惩措施条件下,不仅不能使学习困难追赶上其他同学,还可能拉大与其他学生的学习差距。要改变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状况,特别是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状况,较为有效的手段是差异教学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定义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定义,目前并没有统一认识。在以前,通常把学习困难学生称之为"差生",这种称谓带有很强的道德评价意味,而且容易把学习困难学生与存在考试作弊、打架斗殴等违纪行为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一、高中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高中化学学习困难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学习化学的状态不好、学习效果不佳。在笔者看来,学生学习高中化学有困难的自身因素并不主要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是其他因素。下面主要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0.
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简称为英语学困生)可分为两类,一类学生不但英语学习存在困难而且母语学习也存在困难(简称为A类学困生),另一类学生只是英语学习有困难、母语学习没有困难(简称为B类学困生)。无论属于哪种情况,其困难主要在语言理解方面。  相似文献   

11.
周扬 《成才之路》2022,(1):134-135
基于和合文化的高校图书馆育人机制建构旨在促进馆内工作人员与学生个体之间形成更为融洽的沟通氛围,在文化层面上形成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发展良性思维的正确导向,不断优化机制建构方式,提升机制落实效果,充分彰显机制育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池田大作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关于创造人生的态度、意义方面的潜能,使人在德性方面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应更多关注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方面;教育的作用是通过人的改造影响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关系,要做到教学相长,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育与社会之间要相互支持,同时教育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诚信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教育。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道德评价机制的滞后是导致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的重要原因。鉴于此,大学生诚信教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培养完善的人格;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形成诚信的校园氛围;建立诚信奖惩与约束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接受是德育效果获得的重要环节和前提。帮助贫困大学生思想上解贫,关键在于德育接受机制的构建。贫困大学生德育接受机制,包括外促机制、内化机制、情景机制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廖宇 《海外英语》2012,(12):55-56
Aesthetic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high school arts education.Therefore,to strengthen aesthetic education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tudents’ sense of beauty,but also further improve students’ creativity.Besides,beauty can make people own landscaping,and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ideal of beauty,beauty of sentime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The aesthetic education is to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aesthetic conceptions,so that students in the daily learning can discover and appreciate beauty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beauty.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教育主体的变化,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已不适合女大学生的发展要求。高校应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将价值观教育和实践相合,构建新的价值观教育机制,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德育目标"、"人际关系"、"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维度对西方德育实效思想进行梳理,为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提供借鉴。中职德育课不仅要帮助中职生形成适应公共生活的行为习惯,更要激发中职生道德发展的内在需求,培养中职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我负责的道德主体意识"。教师应尝试变革现有德育课程模式,为师生的平等交流创造条件;教师应接受学生的缺点,不仅要管教他们,更要信任和关心他们;对中职生的偏差行为不能放任自流,而要与班主任联合,针对该学生的特点采取德育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职基础课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架构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条件下的高职基础课职业价值观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职业定位、进取的职业态度、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的需要,也是坚持就业导向、服务宗旨的办学方针,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高职特色基础课程体系的客观要求。高职基础课职业价值观教育应该借鉴国际职业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发掘我国价值观教育的精华,明确新要求,建立新架构,创建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韩峰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4):111-114
结合概念图技术将信息系统化、结构化和层次化的特点,通过将概念图技术引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发现这一教学技术解决了过去传统实验课教学的许多问题。概念图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实验原理(实验的总体过程和实验中的各个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准确完整的认识。不但能帮助学生为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准备,而且为学生建立了有机实验的总体框架,为他们今后进行实验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概念图技术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法制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法律意识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理论性,强化实践性,促进大学生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的良好习惯。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试图通过创立一个联动机制、抓好两个普法阶段、建设好三个教学渠道、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