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复杂性科学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不同类型的复杂性与多元的研究进路,呈现了复杂性多元理解下的一些基本特性——非线性、多样性、整体性等。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野反思科学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复杂性科学彰显的整体论思维与多元研究进路,表现为对综合科学课程形态的一种价值追求;二是复杂性科学蕴含着多维度的科学本质内涵。三是复杂性科学的开放性、自组织性促使我们对开放的科学课程的关注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王剑 《成人教育》2013,(4):56-59
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研究的核心领域,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高等性和教育性等因素决定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过程具有复杂性特征。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对高职课程改革复杂性的认识不足,导致了高职课程改革的诸多不畅。鉴于此,以复杂性科学理论为指导,从组成要素的多样性、系统结构的多层性、系统行为的开放性、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五个方面论证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对于指导高职课程改革和实践、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夏英 《江西教育》2007,(4):24-25
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新课程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这种重大变革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让部分教师面对新教材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4.
从复杂性科学的视野来看,机械论支配下的传统教学思维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科学,传统教学思维应向复杂性思维转向,即从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从还原论思维向整体性思维、从实体性思维向生成性思维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过去对于世界的认识人们总习惯于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由线性到复杂网络性,由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大型、复杂的工程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他们都以系统的面貌出现,要求人们从整体上予以解决,因此出现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这些新的思想与方法,他们是建立在相关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6.
网络课程,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本源性存在,有着独特而多变的系统组织和运行机制。通过对复杂性科学的缘起与发展解析,以及复杂性科学与教育教学和网络课程研究的相关性分析,网络课程这种复杂科学理论与课程研究领域相互吸引、碰撞和融合所涌现的崭新课程系统已清晰地呈现出来。根据复杂性科学的要素组成,从课程目标、课程环境、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运用代表性复杂性科学理论加以对照和分析,探寻复杂性科学视阈下的网络课程重构,希冀寻找到关于众多网络课程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7.
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以复杂性科学为理论基础,反思现实高校田径课程设计。研究指出:高校田径课程是一个复杂系统,随着对高校田径课程所蕴含复杂性认识的不断深入,高校田径课程的设计将从简单走向复杂,复杂性范式将引领高校田径课程设计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复杂性科学这一系统的理论框架体系和全新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培养这一系统工程中的现实问题。研究通过对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复杂性科学的内涵和特征分析,阐述了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复杂性,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开放性、非线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大学应通过整合校内校外因素、激发教师学生心灵碰撞、推动教育内容形式与时俱进、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等策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依据复杂性科学,在具体概念的形成上,应强调有序与无序的统一;在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的关系上,应更重视抽象概念的作用;在具体概念的发展上,复杂性问题更凸显其相对性.对系统"整体涌现"的辩证分析启示我们,从生成机制看,思维具体具有可还原性与不可还原性双重属性;从形成途径看,思维具体具有突发性与非突发性双重属性;从与思维抽象的关系看,思维具体具有加和性与非加和性双重属性.从生成论角度考察,思维抽象是思维具体的显示和表达.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过程中内含着"具体生成抽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课程研究的方法日益显露出了其缺陷和有限性弊端。复杂科学的兴起,为课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视角。课程研究本身的复杂性,要求复杂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之一。讨论人与自然关系演变与教育的进展,提出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下,科学课程的改革是一种必然。通过对新课程科学学习领域内各科目目标和内容的分析,得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课程改革后的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要正确理解科学的价值,通过生命化教学激发情感,多种活动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13.
让师范生"学会、会学、会教"是高师院校课程实施的最终目的.本文提出,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重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价值取向,以生为本,形成师生平等的对话意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本课堂等策略以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以独特的性别视角,对课程领域进行了全面审视和批判。传统课程结构中的父权制、科层制,主流课程文化中的男性霸权、男性话语与性别歧视,课程实践中性别化教育模式、性别定势,是女性主义分析和批判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课程论观点的远程教育课程界定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远程教育课程的现实情况,从课程论的角度全面认识远程教育课程是一项基础工作。远程教育课程与传统教育课程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远程教育课程在课程要素或属性层面上应以经验为主导,在课程功能或作用层面上应以活动和进程为特点,在课程层次或结构层面上应是一种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的结合。远程教育课程不应过分强调课程的学术性和知识的体系结构,不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课程标准和纲要,而应由远程教育机构按照实际需求来合理设置,应强调学生经验的获取,重视课程的动态性和过程性。这些特征突出地体现在远程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文化视野下的高职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反思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视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要增强文化的自觉意识,协调好传统课程文化和现代课程文化之间的关系,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揭示语文课程改革中三个主要的课程感知群体——教科书编写者、培训者和教师对语文课程理念的理解特征,描述课程理念在传播过程中经历的改变的异同,采用量化和质化方法,搜集结构性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编写者对课程理念持批判性认同,培训者和教师则体现为表面上的赞同.“三维目标融合”理念,培训者和教师对三个维度的看法各有偏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编写者、培训者和教师都认为“自主”是基础.认为“综合性学习”概念较笼统.课程理念的表述方式、感知者的个人因素(身份、年龄等)、地区差异、考试或评价方式等都对课程感知产生影响.为搞好语文课程改革,应厘清课程理念所使用的概念之间的界限,加强课程培训.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作为当代世界性的思潮,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它的开放性、多元性、创造性和内在性的特征,为教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课程评价方面也彰显其思潮的影响,如课程评价走出一元化或二元化的范围,走向多元化和注重差异性;课程评价标准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和流变性转化;课程评价方法由量化评价为主向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发展等。后现代主义以其独有的特征,影响着课程评价的发展从一个数量化的理性时代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教育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需要从课程视野研究STEM学习,明确其课程目标、开发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价值的项目、建立有效组织课程实施措施及全面客观评价课程机制。STEM学习的项目应以工程实验为起点,围绕各学科核心概念设计项目,制定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教师是STEM学习组织的关键;精准设计项目、提高选择性,确保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恰当互补,整合资源,形成STEM学习生态系统是STEM实施的保障;在STEM评价中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结合、自主发展评价与社会参与评价结合。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政策与课程运作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课程政策对于课程运作的诸环节,即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发挥着前提、基石、保障和标尺的作用。建立合法、合理、合情的课程政策,从健全体制、完善组织、重视技术三个维度入手,方能保证课程运作机制转变成为一种可能,保证课程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