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在私有制商品生产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既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彼此为对方工作,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每个生产者的劳动,都具有社会性,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所以是社会劳动。但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私有者把生产商品当作是自己的私事来进行,生产的部门、品种、数量、质量、形式等等都由自己决定,生产的成果也归自己私有,所以又有着私人劳动的性质。 在市场上,表现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私有者把商品带到市场,如果能交换,私人劳动才被承认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从而才能实现把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才有人接受,价值才能实现。否则,价值就不能实现,就换不回任何别的商品,就不能继续再生产。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成本的概念在谈教育成本的定义之前,让我们回忆一下经济成本的定义。一般说来,成本的概念影响着商品的生产与服务。应当记住:(1)成本可以用货币或非货币的术语来表示;(2)成本影响着生产者、销售者、购买者与消费者等等经济行为人的经济行为。因此,当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生产要素出让给生产者时,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成本则由  相似文献   

3.
一、本文论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商品生产存在的一般条件是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前一个条件,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前提条件。它的存在,使生产者彼此依赖。但是,对商品生产的存在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后一个条件。因为正是由于存在着这后一个条件,生产者才不会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无偿让渡给别人。这样,就形成了商品交换的必要。因此,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条件。我国解放以来,人们就是根据这一理解,试图抓住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相似文献   

4.
(一)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这一科学理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富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关于商品的理论告诉我们,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以交换为目的,以社会分工为前提。社会分工构成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在历史上,产品转化为商品,除了社会分工,还需要存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这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马克思指出:“在古代印度公社中就有社会分工,但产品并不成为商品……。只有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品,才作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曾经把商品所有者能否卖出商品,比喻为“惊险的跳跃”。商品所有者为完成这个惊险的跳跃,会想尽一切办法,其中包括利用语言噱头。分不清的成语小学生张凡,语文成绩一直很好,没想到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偏偏语文考砸了。老师批评,家长发火,可张凡不明白失手在何处。邻居王老师看过试卷后对张凡的父母说:“张凡这次语文考得不好,主要是成语错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分析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细胞的商品,揭示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之后,又进一步详细论证了决定商品二重性的劳动的二重性。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总是具有一定特殊形式的劳动。例如衣服只能是裁缝劳动的结果,镰刀只能是铁匠劳动的经果。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就是千差万别的各种不同的特殊形式的劳动生产出来的。这种能带来某种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既照商品首先必须是一个使用价值,所以它也首先总是一定的具体劳动的结  相似文献   

7.
在生产者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轻的前提下而引起的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应当说,是安史乱后唐代封建经济的一个特色。人们也许会问,商品货币关系,春秋战国之际,已经出现了,而且呈现出蓬勃景象,为什么安史乱后独特成了特色了呢?这是因为春秋战国之际,商品货币关系虽然呈现出蓬勃景象,但那是在村社陆续解体、自由自耕小农大批涌现的条件下的景象,或者说那是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由自耕农经济繁荣的一种表现,与封建制毫无关系。封建制当时正由于因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而出现的商业资本对小农经济的腐蚀兼并而逐渐形成,尚未支配社会的整个生产。到了封建制普遍形成、能支配整个生产的时候,商品货币关系却由于作为封建制根本属性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形成,已开始冷落,而且随着人身依附关  相似文献   

8.
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教学中,必须抓好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分析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生产物,一个满身矛盾的事物。要认识商品这个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必须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分析商品的矛盾。商品具有二重属性。商品首先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一种有用物,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属性。商品又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各种异质的使用价值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以存在于它们之中的共通物为前提的。交换价值其实就是彼此交换的商品中共有的人类劳动力(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即一般人类劳动在数量上的表现。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现象形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社会生产,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客观上都要求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于不同的生产部门和企业。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分配社会总劳动的形式是各不相同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生产,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那么,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宋涛  顾海良 《科技文萃》2004,(9):104-109
94.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资本家在劳动市场上购买了劳动力商品以后,就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它.劳动者为了把自己的劳动表现在商品上,必须首先把它表现在使用价值中,表现在能满足某种需要的物中;因而劳动力的使用过程首先就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虽然劳动力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是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的,是为了资本家的利益进行的,但是,这并不改变生产使用价值这一过程的一般性质.  相似文献   

11.
商品经济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一经济形式曾经为不同的生产方式服务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将长期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实践证明,商品经济对于调节生产者的利益关系,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发展社会分工和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劳动的节约,改进产品的使用价值(包括质量、花色、品种)等许多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探讨一下商品经济形式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和为什么有这些作用?对于我们克服某些传统观点的束缚和影响,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商品生产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服务,是很必要的。本文仅就商品内在矛盾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九个方面:商品的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劳动的私人性和社会性的矛盾及其解决形式;价值的二重性,即价值的质和价值的量;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货币之谜的破解,即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生产劳动和价值的创造与转移;价值规律的实质、表现和应用;商品拜物教的来源、实质及其研究意义等。这些丰富的科学内涵逻辑地依次展开的过程,主要体现为以下九道程序:把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和资本主义肌体的细胞作为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透过商品“物质属性”之现象察其“社会属性”之实质→分析商品的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分析商品的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具体分析商品的价值之质即价值实体→研究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和如何决定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价值的表现问题并揭开货币之谜→深入地研究了价值规律→进一步研究了商品拜物教的来源和实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52页)而在《资本论》第三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则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第三节“劳动力的买和卖”,在探索剩余价值的源泉时指出,在G-W-G′中,货币的价值变化不可能发生在货币本身上,也不可能发生在W-g′上。“因此,这种变化必定发生在第一个行为g-w中所购买的商品上,但不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因为互相交换的是等价物,商品是按它的价值支付的。因此,这种变化只能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即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上产生。要从商品的使用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所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特殊商品,这就是劳动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认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是正确理解这一规律的一个极重要方面,这里仅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一、怎样认识计划规律是社会主义的特有规律要讲清计划规律是社会主义的特有规律,首先要分清它同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这个生产的一般规律的区别和联系。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是由生产力、社会分工的发展决定的,因而是存在于各个社会经济形态之中的生产一般规律。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这个生产一般规律,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通过不同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6.
<正>马克思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建立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这一理论通过说明什么是价值、价值的源泉在哪里即什么劳动形成价值、这种劳动为什么要形成价值、如何形成价值等根本性问题,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以商品货币开篇的,通过对商品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性质和形式的分析,提出了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学说,使得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马克思指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现象,一个靠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哲学家对历史的反思具有意识形态性质,遮蔽了历史的真相.到了资本主义阶段,商品与货币的运动获得了独立性,更加掩蔽了真实的历史.马克思以分工为契机解蔽历史之谜,把意识形态的产生归因于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造成的精神的独立化.马克思深入探究商品与货币产生的社会分工根源,认为分工造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分化、促使交换价值获得独立存在,并由此造成对历史的抽象,来源于分工造成的社会存在的分裂和对立.共产主义是对一切现实对立的消解和异化的扬弃,消灭分工,意味着一切历史的虚假或虚假的历史的完成.  相似文献   

18.
从简单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所经过的一系列中介运动,在货币形式中消失了,所以,货币比商品具有更加耀眼的拜物教性质。马克思通过还原上述中介运动,对货币进行发生学的考察,揭示了货币的拜物教性质的秘密。货币是商品所包含的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不能仅仅从商品交换所遇到的外部困难来理解货币的起源。马克思对货币主义、货币名目论、货币数量论的批判都是基于他对货币的拜物教性质的分析而得以展开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也是商品生产,那么,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个矛盾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有重大区别,即前是有着本质共同点的非对抗性矛盾,而后是有本质差别的对抗性矛盾。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商品生  相似文献   

20.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自它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以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1.价值的表现形式的变化.商品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在货币产生前是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的,这时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交换价值.它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它必须是现实的商品;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一般都由货币来表现,这时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价格,即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时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只需观念中的即可.2.等价交换原则的变化.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货币产生前,商品和商品直接交换,所以交换双方比较的是两种商品的价值量是否相等,这时的等价交换原则是指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要相等,即“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另一种商品的价值量”;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出现了用货币交换商品和把商品换成货币,即买和卖.但不论是卖是买,这时买卖双方比较的是这种商品本身的价值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