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与刘成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孙中山的生平故旧中,武昌刘成禺是不应当被忽视的。据载,孙刘之间在1900年即有联系。1902年,刘氏受湖北派赴日留学,在孙领导下积极从事反清活动。1904年刘氏赴美留学后,主持旧金山《大同日报》,大力宣传革命主张与孙中山学说,并将孙介绍给旅欧湖北留学生。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期至1916年袁世凯去世,孙刘关系从疏离走向对立。护法军兴,孙刘复合,迄1925年孙中山逝世,二人关系密切。孙中山还为刘氏的《太平天国战纪》、《洪宪纪事诗》作序。总之,研究孙中山与刘成禺的关系,对了解孙中山生平活动与中国近代史,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少论者认为,孙中山以反清为中心内容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就已初步形成。本文则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孙中山民族主义初步形成于1895年。一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衡量标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范畴。其衡量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史学界似乎并没有引起注意。本文认为,在讨论孙中山民族主义形成的问题时,首先应该讨论资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与江亢虎之间的关系一直鲜为人知。实际上,从民国初年到20年代,孙、江关系非常亲密;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与江亢虎的社会主义主张,也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文从五个时段,即从民国成立前后、孙中山辞职以后、“二次革命”失败以后、1921和1925年,分别介绍了江亢虎与孙中山的私人交往和政治关系,以便全面认识孙中山、江亢虎的思想及其与中国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不少论者认为,孙中山以反清为中心内容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在1894年中日甲午成争之前就已初步形成。本文则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孙中山民族主义初步形成于1895年。一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衡量标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范畴。其衡量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史学界似乎并没有引起注意。本文认为,在讨论孙中山民族主义形成的问题时,首先应该讨论资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与我国植树节3月12日是我国植物节。这一天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日。为什么我国植树节要选在孙中山先生的忌日呢?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他的故居生长着的那棵年已112岁的檀香山酸豆树,是在1883年,年仅17岁的孙中山先生,从美国留...  相似文献   

6.
一九一二——一九一三年,孙中山经历了他一生中较曲折的一段路程。本文拟从孙中山与民初国民党的关系这一侧面,来探讨他是怎样从这段路程中走过来的。大量事实说明,国民党不仅由孙中山参与发起创建,并以孙为党的领袖和旗帜,而且还是孙中山用来进行“二次革命”的基本力量。国民党的成败得失,与孙中山休戚相关。弄清了这种关系,对于正确地评价孙中山和国民党,科学地总结民国初年政冶斗争、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无疑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治中国近代史者,在论及辛亥革命中孙中山让权袁世凯原因时,多从客观上去寻求答案,本文拟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的主客观因素来考察一下孙中山让权的基本原因。一对近代中国的国情缺乏深刻的了解,是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的一大弱点,也是孙中山让权袁世凯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是一个有明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后,社会性质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就其政治方面而言,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思想体系中,既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又有选择地吸收了西方近代文明。就其与西学的关系而言,除民权学说、进化论和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等对孙中山有重要影响外,西方的基督教也与他有过相当的干系。本文拟对孙中山与基督教的关系作一考察,希冀对孙中山思想体系的评析有所裨益。一、1866—1893年基督教与孙中山的数次转移孙中山的童年,生活在传统文化氛围中。但粤南的香山早已与西方有所接触。据载,1877年孙中山曾从美国传教士初习英文。1878年9月,孙中山入檀岛正埠火奴鲁鲁英国圣公会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就读。该校校长韦礼士牧师企望孙中山等中国寄宿生成为基督徒。在浓重的宗教气氛熏陶下,该校不少中国学生皈依基督教。孙中山虽然没有领洗,但通过学习《圣经》、参加宗教活动,“渐渐对基督教发生了兴趣,他在基督教教义中,找到了更多的道理,而这些正是他早年信奉村神所不能满足的”。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临时约法》的倡导者,《临时约法》的主要精神贯穿着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孙中山以《临时约法》作为思想武器、法制武器,和袁世凯的专制、复辟作斗争。此后孙中山又领导了先后6年的"护法运动"。以维护《临时约法》作为斗争形式,是孙中山革命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生平活动中占十多年之久的历史阶段。文章从中国国情角度探讨孙中山维护《临时约法》的动机、主要过程、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孙中山最后认识到"护法"解决不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选择了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一) 当今,对孙中山的研究,中国大陆比台湾繁荣。这一点可由在中国连续举行的以孙中山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得到证明。自1981年10月在武汉举行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以来,1984年11月在广州举行孙中山国际学术研讨会,1985年3月为纪念孙中山逝世六十周年在河北省涿县举行关于孙中山研究动态的国际学术研讨会,1986年11月在广州举行孙中山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直到去年8月在中山市举行的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研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从1895年登上日本国土起,到1924年转道日本去北京这卅年中,先后到过日本15次,累计居住时间几近10年之久,占他的革命生涯1/4还多。孙中山在日本华侨社会中的活动,主要是在1911年以前。这段时间大致可以1905年为界划分两个阶段。1905年以前,孙中山的活动地区局限于横滨,在华侨和留学生中进行思想宣传;1905年以后便以东京为中心,建立革命政党,从事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政党监督思想,贯穿孙中山政治活动的始终。军事力量监督是孙中山从事政治活动的特殊方式,是其追求民主共和目标的重要思想;以主义为政治理念的引导性监督和以舆论宣传为主要手段的舆论性监督是孙中山从事政党政治活动的一般方式,也是孙中山政党监督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陈德全 《生活教育》2011,(15):40-41
长期以来,宋庆龄的崇高形象总是深深地印在中国人民心中。宋庆龄从追随孙中山革命起,就把关切的目光放在中国苦难的儿童身上。1927年,宋庆龄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孙中山生于农民的家庭,很穷,到15岁才有鞋子穿,而吃的多为甘薯,没有米饭。孙中山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从1878至1910年共六次到檀香山。在檀接受西方教育。1894年11月24日创立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檀岛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摇篮和策源地。1896年,孙中山首次踏上美国本土,对华侨(含客家)进行反清宣传,旋又于1904年、1909年、1911年三次到美,联络华侨组织洪门(致公堂),建立同盟会,策动致公堂加入革命,并促使致公堂与同盟会实行大联合,成立洪门筹饷局,为革命筹款,直到辛亥武昌首义成功,孙中山方于1911年12月25日回国,抵上海。本文提出两个观点,即: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是美国革命的继续;客家与美国的关系,是互动的。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学生时代和早期革命活动都与香港有密切联系。孙中山从1884年起,先后在香港拔萃书室、域多利书院读书。1886年一度在广州南华医学校学医,第二年又转入香港西医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前身),1892年毕业。他的学生时代主要是在香港渡过的。因此,孙中山深受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并系统地接受过自然科学的教育,这为其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所以,孙中山自我感叹说,香港不仅是他获取知识之地,而且也是他思想学说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于1986年11月13日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有校内外专家、学者和教师、研究生共三十余人参加。与会者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的多方面建树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这一天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日。为什么我国植树节要选在孙中山先生的条目呢?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他的故居生点着的那棵年已112岁的檀香山酸豆树,是1883年,年仅17岁的孙中!IJ先生,从美国留学回乡时,带回来亲手栽种在故居院内的在我国近代史},最V知道森林的重要意义并极力倡导植树造林的政治家,首推孙中山先生。1893年,孙中山先生在他亲了起草的《L李鸿章15》中提出:中国歌强必须急兴农学、讲求树艺。特别是在1924年他在广州演讲他的《三民主义》时反复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  相似文献   

18.
流光易逝,转瞬间我从事孙中山研究已时逾30余年了。我对孙中山研究是怎弹发生兴趣的呢?追其缘由,主要是出于敬佩孙中山这一历史人物,同时根据工作的需要而产生的。说来话长,远在我读中学的少年时代,通过学习教科书和师长的教诲,在仅仅对孙中山有些朦胧认识时,就对他非常推崇敬仰。新中国建国初期,我在大学讲授《中国革命史》课程,对孙中山有了较多的了解。1956年调到研究所后,参加撰写《五四运动史》一书,所承担的课题即是有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章节。从那时开始,孙中山的生平、思想、革命活动,便引起了我  相似文献   

19.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从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四年,曾多次来上海。上海是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孙中山在上海,运筹打倒反动军阀,规划中国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改组国民党,孙中山在上海的这些革命实践,为上海人民近百年的革命斗争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今年三月十二日,是这位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逝世五十五周年纪念日。为此,特撰本文,以示纪念。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失败以后,于一九一八年五月离开广州来到上海。他为了继续“护法”,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完成民主革命的事业,决定首先打垮桂系军阀,夺取广  相似文献   

20.
张之光 《历史学习》2003,(10):11-12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于同年11月经上海绕道日本,扶病北上。为什么绕道日本呢?教材没有作深入说明,给学生留下疑问。笔者查阅资料,摭拾成文。一、联合日本对抗西方列强的外交战略构想是远因孙中山从事革命以来,一直幻想取得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支持。1922年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现实,加上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英美支持直系军阀打败日本扶持的奉系张作霖,掌握了北京政权,打碎了孙中山争取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革命的幻想。孙中山转向对外联俄的同时,产生了利用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